14
2025-08
体重管理之我胖,但我健康?
什么是“健康小胖子”?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体检时各项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都正常,只是体重或体脂高于标准范围,这类情况常被通俗地称为“健康肥胖”。但从医学角度来说,更准确的表述是“代谢指标正常的超重/肥胖状态”,而这种状态并非绝对的“健康”,更像是一种“代谢代偿期”,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有研究指出,代谢健康型肥胖与代谢健康的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这类人群不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罹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也会升高,约30–50%的“健康胖子”在10年内会发展为代谢异常。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或生活方式改变,他们可能逐渐面临健康隐患,长期来看,内脏脂肪堆积、炎症水平升高等问题可能在数年后显现。 更有研究显示,在所有体质指数类别中,“心肺功能较差”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均增加了两到三倍。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既肥胖又缺乏运动的人来说,风险就会更高。因此这一类“健康的小胖子”的健康问题需要我们提前警惕,“健康小胖子”可能是暂时的假象,不干预就很可能变成“真胖子”。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如何关注自身健康,拒绝“健康小胖子”的话题。 一、体重≠健康。科学看待体质指数指标,体质指数也有局限性,它无法体现脂肪和肌肉比例。例如,肌肉量高的人可能体质指数超标,但体脂率低,实际更健康。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关注体质指数,还要关注体脂率和腰围,因为内脏脂肪过多(腰围超标)可能增加代谢疾病风险,而肌肉量高的人群代谢率更高,更易维持健康状态。 二、拒绝“健康小胖子”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饮食均衡:增加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鱼、豆类、瘦肉)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避免过度节食或极端减肥,保持规律三餐,控制总热量但不苛刻。 (二)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搭配力量训练提升肌肉量。运动不仅能减脂,还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骨骼健康。 (三)代谢健康: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体检,预防代谢综合征。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四)拒绝身材焦虑:健康的核心是功能良好,而非单纯追求“瘦”。过度关注体重可能导致焦虑或不科学减肥。 (五)积极心态:保持运动习惯和均衡饮食的愉悦感,而非将其视为负担。 (六)健康状态与体型无绝对关联,肌肉发达者可能比“瘦子”更健康。 三、给不同人群的建议 (一)儿童青少年:避免盲目“贴标签”,需通过运动习惯和饮食结构预防肥胖,促进骨骼发育。 (二)成年人:平衡工作与生活,减少应酬性高热量饮食,增加抗阻训练保留肌肉。 (三)中老年人:关注肌肉流失(少肌症),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进行柔韧性和平衡训练。 最后,若处于“健康小胖子”状态,我们需及时关注自身体重。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坚定减重信心、调整饮食结构,以及定期测量体重与腰围等方式,以科学方法守护整体健康。同时,要以营养均衡、适度运动为基石,搭配定期体检,让身体真正处于健康状态。
12
2025-08
警惕“隐形杀手”!@爱吃凉菜、爱嗦粉的你
2024年8月,广东省卫健委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有2起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分别为:东莞市厚街镇报告的一起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其中死亡1例;揭阳市普宁市报告的一起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其中死亡1例。这位“杀手”——米酵菌酸,可谓来势汹汹。一、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致命毒素,主要污染发酵米面制品、变质银耳木耳、湿米粉等食品。这种毒素耐高温,普通蒸煮无法破坏!二、哪些食品最危险? 家庭自制发酵米面食品:如吊浆粑、酸汤子、糯米面汤圆等。 久泡木耳、银耳:泡发时间过长(超过4小时)易滋生细菌,产生毒素。 湿米粉、河粉:储存不当(如常温放置过久)可能变质,产生米酵菌酸。 变质薯类制品:如红薯粉、马铃薯粉等发酵不当也可能存在风险。 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或泡发!三、中毒症状:起病急,危害大! 潜伏期短:30分钟~12小时即可发病。 早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 严重症状:黄疸、肝肿大、血尿、抽搐、昏迷,甚至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四、为什么米酵菌酸这么危险? 耐高温:100℃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完全破坏毒素。 无特效药:目前没有针对性解毒剂,只能对症治疗。 病死率高:平均病死率在68%~89%之间!五、如何预防?牢记“三不”原则! 不制作、不食用家庭自发酵米面制品(如吊浆粑、米线等)。 不泡发过久:木耳、银耳冷水泡发不超过2小时,冰箱冷藏不超过24小时,发黏、有异味立刻丢弃! 不购买不明来源的散装湿米粉、河粉,购买后冷藏保存并当天食用完毕。六、紧急处理:争分夺秒! 若食用可疑食物后出现不适: 立即催吐,用手指或勺子刺激咽喉部。 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可疑的食物。 保留剩余食物,供检测和溯源。七、特别提醒 夏秋季节气温高,细菌繁殖快,食品安全风险更高! 餐馆就餐时,尽量不点长时间存放的凉拌木耳、湿米粉等高风险食品。 学校、单位食堂应严格管理米面制品储存,避免集体中毒事件。
04
2025-08
大汗淋漓运动完,体重却不降反增?原因在这→
当“管住嘴,迈开腿”成为减肥口号时,很多人盲目跟练网络健身操、疯狂跑步,汗水是流了不少,却发现体重不降反增,或短暂减重后迅速反弹。其实,运动减重并非简单的体力消耗,而是一场需要科学规划的“代谢革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科学运动减重的神秘面纱。 一、明确运动目的 对于超重肥胖人群,建议以减脂为主要目标。另外,还需要根据个人兴趣选取运动形式,提高依从性,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矫正过度进食或身体活动不足的行为习惯。 二、运动方式 建议以有氧运动或有氧结合抗阻运动作为减重的主要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划船、骑车、跳舞、太极拳、八段锦等中等强度活动。 抗阻运动:包括使用自由重量(如哑铃)、自身重量(如俯卧撑、深蹲)、固定器械和阻力带等运动。 三、成年一般人群超重肥胖运动干预方案 简单来说,中等强度活动时,有适度的体力消耗,呼吸较急促,心率较快,微出汗,但仍可轻松说话。增至较大强度活动时,有较多的体力消耗,呼吸明显急促,呼吸深度、心率大幅增加,出汗,停止运动并调整呼吸后才能说话。 具体测试方法参考"《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10版)》,美国运动医学会编;王正珍等译,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四、运动中的关键注意事 (1)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体能逐步提升,避免过度训练。当出现持续疲劳、睡眠质量下降、运动表现下滑等情况时,需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2)重视热身与拉伸。热身能提高肌肉温度,增加关节灵活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拉伸则有助于放松肌肉,减少乳酸堆积,塑造线条。每次运动前进行5-10分钟动态热身(如开合跳、高抬腿),运动后进行10-15分钟静态拉伸(重点拉伸腿部、背部、肩部肌肉),让身体在运动前后做好充分准备与恢复。 (3)尽量减少久坐,鼓励碎片化运动,比如在长时间工作或看电视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 (4)对于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咨询和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活动。 运动减重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与坚持,更是一场需要科学规划的“代谢革命”,通过合理规划运动方案、注意运动细节,并搭配科学饮食,我们就能实现健康、持久的体重管理目标。从现在开始,让每一次挥汗都成为有效蜕变的阶梯,向着更健康的自己出发!
30
2025-07
“肝”火旺,小心“肝”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肝炎是全球和我国主要的卫生挑战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肝炎,守护肝脏健康。 一、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通常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但也可能由脂肪肝、酗酒、化学品、某些药物和免疫疾病导致。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肝炎会影响其正常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常见肝炎类型 (一)甲型肝炎(HAV)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水源或食物被污染。 症状:急性发病,表现为乏力、恶心、食欲减退、黄疸等,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接种甲肝疫苗是有效措施。 (二)乙型肝炎(HBV)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症状:急性期可能出现疲乏、食欲减退、肝大、黄疸等;慢性感染者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 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三)丙型肝炎(HCV)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吸毒等。 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 预防:目前尚无疫苗,主要通过控制血源和血制品管理来预防。 (四)丁型肝炎(HDV) 传播途径:与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相似,只能在感染乙肝病毒的基础上存在。 症状:与乙肝相似,但病情可能更严重。 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可间接预防丁型肝炎。 (五)戊型肝炎(HEV) 传播途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水源被污染。 症状:急性发病,症状与甲肝相似,但病情可能更严重。 预防:目前有戊肝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 三、非病毒性肝炎也需警惕 非病毒性肝炎包括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代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这些肝炎多由不良生活习惯或药物、化学物质等引起,需引起重视。 四、如何预防肝炎 接种疫苗:甲肝、乙肝和戊肝均有疫苗,接种是预防的关键。 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避免饮用不洁水源。 避免高危行为: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避免不洁性行为。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五、肝炎的治疗 甲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 乙型肝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可清除病毒,治愈率较高。 丁型肝炎:治疗较为复杂,需结合乙肝治疗。 戊型肝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多数患者可自愈。 肝炎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了解肝炎的类型、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肝炎的危害。
29
2025-07
健康生活 从现在开始
在现代社会,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还能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以下是一些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科普建议: 均衡饮食 均衡饮食是健康生活的基石。应该包括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尽量减少加工食品、高糖和高盐食品的摄入。每天至少吃五份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以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和骨骼,预防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此外,运动还能改善情绪,减轻压力。 充足睡眠 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为了提高睡眠质量,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晚上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戒烟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疾病的风险。适量饮酒对健康有益,但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损伤、记忆力减退等问题。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酒,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酒。 管理压力 长期的压力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学会管理压力,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此外,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也能帮助缓解压力。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疾病。根据年龄和性别,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例如,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通过以上建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长期坚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