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健康科普 > 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
11 2022-05
那些“伤心”的年轻人,离猝死还有多远?
近年来,各类媒体关于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发生猝死的人群年龄逐渐年轻化。在无奈和唏嘘的同时,我们也会产生一些担忧,猝死会不会发生在自己和亲朋好友的身上呢?据丁香医生《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超过一半受访者都有对猝死的担心,越年轻的群体越容易产生这类担忧,00后中近六成人有过“担心自己猝死"的想法;另一方面,真正能下决心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少之又少,总存在着“熬完今天就早睡"、“明天就开始戒烟"一类的侥幸心理。那究竟什么是猝死,又应该如何预防它的发生呢?什么是猝死?猝死定义的关键字是“猝",即在发病后在很短时间内即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为:既往身体健康或未出现异常症状的病例因自然疾病在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死亡出乎意料且无法预测。大多数学者目前均把猝死时间定义为发病后1小时内出现的死亡。猝死的原因主要分为由心血管疾病等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和由其它原因导致的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在全球和我国猝死病例中均占较大比例,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我有没有猝死的风险?猝死的高发年龄为45-75岁,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风险高于女性,吸烟、肥胖和剧烈活动会增加风险,既往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脑中风和心衰的病人更易发生猝死。那如果我是一个“貌似健康"的年轻人,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并不。近年来,我国猝死人群日渐年轻化,这与长期不良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同时仅1/3的年轻人在猝死前有心脏病病史,其余2/3发生在看似健康的人中,因此平时看起来健康的人也应提高警惕。年轻人常因无不适症状和相关病史而忽视自己的身体状态,不愿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大猝死发生的风险。应该改变哪些危险的坏习惯?持续熬夜。如果持续熬夜、日夜颠倒会导致心脏无所适从,增加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风险。应杜绝长期熬夜,如偶尔通宵未睡,第二天应尽快休息,不进行高强度锻炼和工作,给心脏适应的时间。“压力山大"。压力影响人体系统正常运转,给身体造成伤害,压力水平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风险因素;如选择吸烟喝酒、暴饮暴食等不良方式缓解压力,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负担。建议适当给自己放个假,选择读书、散步、聊天等健康的纾解方式缓解紧张。久坐不动。久坐不动会减缓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使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液循环变慢,可能诱发血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保证适当的运动量,选择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的锻炼活动。抽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引发血管痉挛;而酒精则会导致心跳过快,血压急剧升高,从而引起心脏的不良事件。尽早戒烟、减少饮酒可以降低风险。忽略体检。平日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在出现不明原因胸闷、胸痛、心悸、头晕、颈肩部紧缩感等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那可能是心脏向你发出的求援信号,应及时就诊发现隐患。
11 2022-05
云南省疾控中心“五一”假日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温馨提示
随着“五一"假期来临,人口流动增加,为做好假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云南省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如下:一、倡导就地过节休假。提倡本地游、周边游,不去人流量大的景区和地点,出行务必做好旅途中的个人防护。密切关注各地风险地区调整情况,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及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地区,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尽量不前往边境地区。二、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所有省外来滇人员、在滇流动人员应提前了解目的地防控政策,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主动配合落实信息报备、“两码"查验、体温检测、健康监测、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疫情防控措施。三、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分餐制、用公筷、遵守咳嗽礼仪、保持“1米线"社交距离,不在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场所场所长时间逗留。四、减少聚集聚会。尽量减少大规模聚集性活动,提倡“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控制规模,并向属地社区报备,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减少聚餐聚会,建议家庭聚餐聚会不超过10人、封闭场所聚集性活动不超过50人。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近至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告知近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个人健康码变黄码或红码,应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报备,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六、积极接种疫苗。请符合接种条件的群众尽快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降低自身感染和发病风险,进一步筑牢群体免疫屏障。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让我们携手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度过一个健康平安、文明欢乐的“五一"假期。
10 2022-05
手足口病科普
春暖花开的时候,病毒开始活跃起来,手足口病也随之增多。一说起手足口病,妈妈们都很惊慌。儿童手足口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预防的方法?家长们,别急,我们一起往下看什么是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通常都是急性起病,一般症状较轻,主要是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甚至会导致死亡。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打预防针有用吗?目前已知的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毒。我国自主研发的EV71灭活疫苗已经在我省全面开放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颊炎),但不能预防非EV71的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引起的手足口病。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儿童接种EV71疫苗后,再得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几率很低,但仍有可能出现因感染非EV71的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而患手足口病。如何护理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别惊慌,退热饮水在家休息。如果孩子没有特别的严重症状,可以在家观察和护理,鼓励孩子多进液体,可提供白水、果汁或奶。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若出现精神差、嗜睡、昏迷,四肢抖动或手足惊跳反复抽搐,呼吸困难及休克等表现及时就医。
22 2022-04
你会自我评估HIV感染风险吗?
HIV的全称是人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能够攻击免疫系统,破坏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CD4+T淋巴细胞。HIV感染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免疫功能会逐渐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等,最终发展为艾滋病患者,甚至死亡。目前尚无根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也无预防HIV感染的有效疫苗。HIV传播途径主要有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感染HIV后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接受HIV检测是明确感染的唯一方法,如果您从来没有接受过HIV检测,建议对照以下行为进行自我评估感染HIV的风险。A、HIV感染高风险1.有过无安全套防护的阴道交2.有过无安全套防护的肛交3.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4.非法卖血(尤其是单采浆卖血)5.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过HIV感染者的体液6.HIV感染者未接受过母婴阻断而分娩的孩子或HIV感染者母乳喂养的孩子B、HIV感染中风险1.本人有2个以上性伴2.配偶或固定性伴有多性伴史3.本人或性伴有吸毒行为4.本人或性伴曾患过性病5.输入未经HIV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6.与他人共用未消毒的纹身工具或医疗器械C、HIV感染低风险1.深度接吻、口交等2.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3.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纹身等4.被HIV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咬伤或抓伤D、无HIV感染风险1.蚊虫叮咬2.每次性行为时均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3.与他人握手、社交接吻等4.与他人共用马桶、洗浴等5.与他人一起用餐、共用餐具经过自我评估存在HIV感染风险者(包括高、中、低风险),应该及时、主动到专业机构进行HIV检测,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HIV检测时间应选择在最后一次高危行为之后4-8周,在“窗口期"内注意不要再发生任何高危行为。温馨提示:我省各州(市)和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服务单位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提供免费检测服务。
21 2022-04
共建国家卫生城镇——创卫标准修订重点解读(四)
这一期小编将围绕《国家卫生乡镇标准》修订中的重要调整内容进行梳理。原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标准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标准适用于一套标准体系,新标准将国家卫生乡镇标准进行了单独的制定,更加符合乡镇的创建要求和水平。那新标准又有哪些重点的变化呢?让我们一睹为快。重点一标准模块调整(一)新要求:1.旧:内容包括9个模块52项标准;2.新:内容调整为7个模块39项标准。(二)重点解读:1.原第七模块“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与第八模块“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合并为“疾病防控与医疗卫生服务";2.原第三模块“环境卫生"、第八模块“社区卫生"和第九模块“乡镇辖村卫生"合并为“市容环境卫生";3.原第六模块“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拆分为第五模块“重点场所卫生"和第六模块“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重点二评价指标调整(一)新要求:1.旧:指标未单独列出,穿插于标准正文中;2.新:单独列出了数据评价指标,共计24项。(二)重点解读:1.4项指标要求与旧标准要求保持一致;2.6项指标目标值有调整;3.14项指标为新增评价指标。重点三注重乡镇实际要求(一)新要求:1.旧标准中有些指标不适宜乡镇;2.新标准突出了乡镇级指标可及性,删除了很多不适宜于评价卫生乡镇的指标或相关行业部门不再进行统计和要求的指标。(二)重点解读: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模块,删除了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基本技能掌握率、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指标;2.市容环境(包括原环境卫生、社区卫生、乡镇辖村卫生)模块删除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建设要求、新农合参合率、省级卫生村创建、农村(包括学校)自来水普及率、监测情况等指标;3.生态环境模块删除了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等指标;4.食品和生活饮用水模块删除了生猪屠宰点要求的相关指标;5.疾病防控与医疗卫生服务模块删除了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临床用血等相关指标。重点四强调创建基础(一)新要求:乡镇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连接着城市和农村,将城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同步推进,强化了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的基础作用。(二)重点解读:1.24项评价指标中有22项指标与国家卫生城市指标一样;2.22项指标中只有1项指标目标值要求低于城市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城市为达到100%);3.与城市不同的2项指标分别为乡镇下水道管网覆盖率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以上就是《国家卫生乡镇标准》修订的重点解读。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争当创建示范点,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的创建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页 1 ... 64656667686970... 114 下一页 共114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