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健康科普 > 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
15 2022-07
“艾滋”抗体检测结果“三兄弟”
嗨!兄弟们,咱们三人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检测报告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是什么?老大:“俺老大检测结果是“阴性"。嘻嘻……就是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了耶!"老二:“呜,呜呜,呜……俺老二检测结果是“阳性",我感染艾滋病病毒了!!!"老三:“哎呀!俺老三是检测结果是“不确定",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啊?"医生:“老大,你别高兴太早,“阴性"结果不等于你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啊!有三种可能哦:一是确实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二是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处于“窗口期"(就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初期,体内HIV抗体水平低于检测下限,暂时还检测不到的时期,通常为2周至3个月);三是艾滋病晚期,免疫功能缺损,检测结果也可能呈阴性的哦。老二啊,你说的不错!“阳性"结果表示你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了。但有一种情况:如果是18个月以内的婴儿,“阳性"结果也不一定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婴儿在出生时携带妈妈的抗体。要确定是不是婴儿本身感染艾滋病病毒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或等18个月后进行抗体检测!老三啊,“不确定"结果,是因为你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不足以判断为阳性,所以暂时还不能判断你是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需要进一步复查。"老大老二老三:“哎!那我们以后要咋整啊?"医生:“老大,你看你最后一次发生危险行为到现在,是否已经过了窗口期?如果还没有过窗口期,那还需要再次检测哦!在这期间要注意防护,避免被人感染或者传播给别人;如果过了窗口期,那说明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要尽量避免发生危险行为,保持好阴性哦。老二,虽然你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你也别难过,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目前国家还提供免费药物治疗,你只需要坚持服药,配合好医生定期随访和检测,病毒就会被控制住,寿命几乎不受影响。老三,你可以2-4周后再采血复查,同时也要做好防护,避免发生高危行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现在抽血做核酸检测,具体可咨询当地疾控中心。"老大老二老三:“谢谢医生,明白了,原来如此啊!"划重点:阴性结果别得意,还要注意窗口期!阳性结果别难过,免费抗病毒药物来帮你!不确定结果别纠结,还有核酸和随访!参考文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版)》
15 2022-07
“虚惊一场”还是“中毒”啦
“呜呜呜,我发烧啦,还拉肚子,是不是中了艾滋病毒啦?"酒后放纵的小文向咨询员哭诉着。这到底是“中毒"还是“虚惊一场"呢?艾滋病病毒(以下简称HIV)感染的疾病发展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我国急性期定义通常为发生感染HIV的6个月内。部分感染者在急性期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自行缓解。但这些症状并不是艾滋病的特有症状,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HIV感染后,病毒复制首先局限在黏膜,然后转移到引流淋巴结进一步扩增。在黏膜暴露2天内可在区域淋巴结中检测到HIV,3∽5日内可在血浆中检测到HIVRNA。此后,血浆病毒水平呈指数上升,在感染后2∽3周达到高峰,核酸检测阳性后7天左右,p24抗原可能被检测出来。病毒血症达高峰时期前后,感染者可能出现急性感染期症状。感染后2∽3周可以检测到HIV抗体。因此,怀疑“中了艾滋病毒"一定要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检测,才能确定是不是“虚惊一场"。洁身自好才能远离艾滋病,如果发生性行为时,全程使用安全套(也称避孕套)可避免感染HIV。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协和医学杂志,2022,13(02):203-226.2.何云.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28(06):730-734.
14 2022-07
野生菌中毒后应这样做
云南省有着丰富的野生菌资源,随着盛夏的来临,野生菌开始集中上市,误食误采有毒野生菌,轻则危及健康,重则导致死亡。有毒野生菌之所以会引起中毒,是因为含有有毒物质(毒素),如:破坏人体肝脏的毒肽;引起贫血的溶血素;导致幻觉(如幻视、幻听、狂歌乱舞等)的裸盖菇素;误食有毒野生菌,这些毒素就会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入血液系统,进而损害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若进食野生菌后在数分钟到三天(72小时)内,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幻觉或有其他不适时,要高度怀疑是否是野生菌中毒,千万不要麻痹大意,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应即刻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菌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2.立即催吐,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的休克。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3.提供食物样本或生物样本给专业机构检测后供医疗人员救治参考。样本包括:中毒发生时食用的野生菌样品(未经加工过的生野生菌和煮后食用的野生菌);若实在无法提供野生菌样品,也尽量提供呕吐物或胃内容物,中毒者的血液、尿液等。4.如果所就诊医院不具备救治野生菌的医疗条件,医院应尽快将病人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美食是一种诱惑,你面对的野生菌,可能是美味也可能是毒药,但千万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放松警惕,只食用自己熟识的野生菌,才能保障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
13 2022-07
大暑节气 谨防肠道传染病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前后这段时间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此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大家要注意饮食安全,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一组传染病,粪口传播是这类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伤寒或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甲肝、戊肝等。临床表现大多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还伴有发热、乏力、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为什么此时肠道传染病高发?大暑天时气温高,湿度大,食物中病原菌繁殖速度快,食物腐败变质速度加快,加之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吃生冷及凉拌食品,吃到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就很容易发病。另外,各种苍蝇蚊虫等媒介大量繁殖繁殖,也增加了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手及日常生活用品传播。知道了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疾病就相对简单多了。我们只要养成以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就可以有效的预防肠道传染病了。1、饭前便后一定要用流动水洗手,可以将手上大部分的病原体清洗干净,减少感染的机会。2、喝开水,不喝生水。3、注意饮食卫生,以熟食、温食为主,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少吃凉拌菜,吃凉菜或者是水果应该清洗干净;少吃或不吃隔餐食物,冰箱里的饭食要彻底加热后食用;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用时要彻底煮熟、煮透。4、生熟食品分开存放,烹饪时,生熟食品用的刀具、菜板等也要分开,避免混用。5、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6、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生活垃圾,消灭苍蝇、蚊子、蟑螂、老鼠等可能携带肠道病原体的媒介。7、如果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腹部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8、患者家庭要做好排泄物、物品以及环境的消毒工作。
05 2022-07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注意事项
一、接种禁忌先了解,如有出现暂缓种60岁以上老年人不能接种或不能马上接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如接种第一针或第二针新冠病毒疫苗时出现了过敏反应的;(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二、慢性疾病先咨询,稳定期间可接种老年人大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如果基础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正处在发作状态,或者不平稳的状态,就暂缓接种,如果自己判断不准,接种疫苗前,可先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或接种点医生,向临床医师如实提供病史、用药情况和健康状况等信息,经专业人士判断后,若处于慢性病稳定期的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三、提前预约很重要,减少等待效率高老年人接种疫苗前可自己或请家人在云南健康码小程序上提前进行预约,按预约时间至接种点接种,避免长时间等待出现疲劳、紧张的情况。四、准备工作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能忘少接种当天,穿着宽松的衣服,便于接种。携带居民身份证,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可请家人陪伴至接种点。接种时,配合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五、留观时间要充足,持续观察有必要接种完成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建议坐在椅子上,防止一些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接种后,保持生活处于平稳状态,个别受种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全身酸疼等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置。但如果感觉到较重不适、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及时就医。
上一页 1 ... 62636465666768... 114 下一页 共114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