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22-06
猴痘知识小问答
问:什么是猴痘?答: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最早在绿猴身上发现,1970年确诊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问:猴痘有哪些自然宿主?答: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灵长类(多种猴类和猿类)。问:猴痘有哪些传播途径?答:动物传人: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传人: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问:感染猴痘会有什么症状?答:初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身体会出现大范围皮疹,由面部向四肢蔓延。问:应该如何预防猴痘?答:因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属同一个病毒家族,接种天花疫苗有一定预防效果。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消毒,避免食用野味。感染猴痘后大多数人能在2-4周痊愈,无需特殊治疗,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表示,由于目前对猴痘还有许多未知方面,我们仍需保持警惕。生活中应提高防范意识,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野味,能有效阻止猴痘病毒的传播。供稿部门:急性传染病防制所撰稿人:叶芯妤审稿人:赵晓南
29
2022-06
中高考后,家长和孩子需了解的艾滋病知识
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简称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现有的医疗条件无法治愈,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它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HIV病毒能大量破坏人体免疫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最终,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非常高。通俗的讲,就是抵抗力没了,一丁点的感染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近年来,青年学生中持续发现HIV感染者,每年报告约3000例,性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无保护(不使用或不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男男性行为及异性性行为、与不知道感染状况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与多人发生性行为、吸毒或醉酒后发生性行为等。艾滋病很可怕,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无法治愈,一旦得病,终生受其困扰,如不规律服药,更易发生死亡;它也不可怕,虽然无法治愈,但是可以预防,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倡导健康行为,采取保护措施,艾滋病就似弱水之隔。中考、高考结束后,特别是高考,学生的压力一下子就减轻了不少,家长也觉得该给孩子放松放松了,甚至有些家长鼓励多交男女朋友,那青年学生该怎么来预防感染HIV呢?家长又该怎么来帮助孩子呢?首先,正确的恋爱观很重要,最好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如果与男女朋友发生性行为时一定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网上交友,线下见面时,提高安全意识,切莫与不知道HIV感染状况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避免醉酒,更不要在醉酒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更要远离毒品,避免误用新型毒品后发生性行为,不吃喝陌生人递来食品:如新型毒品的伪装形式,如饼干、奶茶、跳跳糖、饮料等。如果不小心发生了高危性行为,一定要尽早(暴露后2小时内服药效果最佳,最晚不超过72小时)服用暴露后预防用药,规律服药,阻断效果在80%以上。中考、高考,犹如白鲫过江,关关难过,取得心仪的成绩后,也要保护好自己,感染HIV会对学习、就业和家庭等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艾滋病相关知识,家长和孩子早知道,早预防。
27
2022-06
新型毒品的危害,你不得不知道
什么是新型毒品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发现第一例“摇头丸"滥用者以来,新型毒品的吸食人数正以超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呈现快速增长。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又名“实验室毒品"“化学合成毒品",可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因为新型毒品的滥用多发生在娱乐场所,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新型毒品主要分为4类: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为包括冰毒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第二类是致幻剂,代表物质有K粉(氯胺酮)等;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为摇头丸等;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三唑仑、氟硝安定等。新型毒品对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表明,新型毒品滥用造成的性乱行为使使用者成为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首先,新型毒品增加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吸食新型毒品者更容易发生包括多性伴、群交等无保护高危性行为,从而更容易感染或传播艾滋病、性病。其次,新型毒品可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减弱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导致对艾滋病、性病等病原体易感。再次,新型毒品滥用对艾滋病治疗的效果也有影响。有研究表明,新型毒品滥用会影响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冰毒可提高艾滋病病毒的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此外,服用新型毒品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急剧上升、心血管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如果连续使用这类兴奋剂,会导致人脑的神经细胞受到严重损伤,甚至退变,导致精神病发作,机体的其他系统功能也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14
2022-06
警惕!不明原因儿童肝炎
警惕!不明原因儿童肝炎近期,全球多国报告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发现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但我们仍需正确认识该病,且持续关注相关疫情变化情况,以便提前预防,做到防病于未然。1、什么是不明病因儿童急性肝炎?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4月19日发布了以下关于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的定义:(1)怀疑病例:16岁以下急性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500国际单位/L,甲型肝炎至戊型肝炎病毒的诊断检测为阴性或检测不到,或尚未完成。(2)可能病例:年龄16岁以下的急性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500国际单位/L,排除甲型肝炎到戊型肝炎病毒感染。(3)高度怀疑或疑似病例:有急性肝衰竭(INR﹥2.0)的怀疑或可能病例。2、导致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的病因是什么?目前尚未明确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的病因,但在以下方面取得研究进展:(1)已排除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2)暂与接种新冠疫苗无关:世卫组织表示由于绝大部分患病儿童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所以暂且不能认为是接种新冠疫苗的副作用;(3)暂不能确定为感染新冠病毒导致:虽然在一些患者中检测到新冠病毒,但目前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4)腺病毒为主要病因假设之一,但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认定为是儿童肝炎的致病“元凶"。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等症状,肝炎并非常见病症。3、“元凶"尚未确定,有预防措施吗?虽然“元凶"尚未确定,但采取以加强个人卫生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仍可能减少传染病发生,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尽量避免儿童前往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2)定期清洁、消毒儿童经常接触的玩具和物品;(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的卫生习惯;(4)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和适量的运动。4、第一时间就医是降低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危害的“上上策"对于年龄1月-16岁(尤其是10岁以下)的儿童,一旦出现黄疸、恶心、腹痛、乏力、嗜睡或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和呕吐),或肝功能化验发现转氨酶(AST或ALT)明显升高,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诊治。作为儿童家长,一定要相信科学、提高警惕,孩子出现上述不适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接受必要检查和规范治疗。
02
2022-06
防控近视,共创“睛彩”视界
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过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使得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世界前列,且呈逐年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素质的重要问题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2021年我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46.0%)较2020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但与2018年相比仍下降了1.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每年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但幼儿园6岁组、初中和高中学生与2030年的防控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近视防控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难点和堵点,近视低龄化的问题仍然突出,影响视力健康的危险因素还广泛存在,家长的认识度和监督力度还不够,仍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携手推进。下面分别从学校、个人、家庭三个方面分别加以介绍。一、学校防控1.培养儿童青少年“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带领他们主动学习眼健康知识和技能;2.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要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改善采光照明条件,配备适合儿童青少年身高的课桌椅;3.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并根据学生视力情况进行分档管理;4.控制学生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以免视觉长时间疲劳,同时应关注学生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5.阅读材料的图画和字体不宜过小,选择哑光纸质读物。小学低年级段的阅读材料应以大字体图文为主,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材料字体不宜过小;6.应严格控制学生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谨慎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尽量不布置线上作业。二、个人防控1.增加日间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超过2小时的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有帮助;2.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面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3.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甜食、多吃蔬菜;4.定期进行视力与眼健康全面检查,视力不良的每1~3个月检查一次视力,每半年必须做一次眼睛的系统检查,早发现影响视觉发育的眼病和高危因素,及时转诊和矫正,保证和促进视功能的正常发育;5.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在吃饭时看书,不要在摇晃的车厢内看书,不要在昏暗环境或者阳光直射下看书。三、家庭防控1.父母和监护人要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2.培养和督促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使其建立爱眼护眼行为;3.应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尤其是线上校外培训,切勿忽视孩子兴趣和视力健康盲目报班;4.要督促孩子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注意营养均衡,强调食物多样性,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5.建立个人眼健康档案,动态掌握屈光状态变化,选择正确的矫正措施和方法;6.教育孩子改正不合理的用眼习惯,养成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