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健康科普 > 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
02 2024-12
流感嗜血杆菌是流感吗?
  秋冬季节一到  呼吸道感染也进入高发季节  咳咳咳  白天黑夜地咳  肺都要咳出来了  实在受不了了  跑去医院做了个检查  结果查出个  流感嗜血杆菌  这......不就是流感吗?  No,No,No  流感嗜血杆菌≠流感  或许是因为拗口的学名  它并不为公众熟知,  但它的威力却不容小觑  它可是5岁以下儿童的头号杀手!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好好认识一下它  什么是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是一种细菌,1892年首次在流感患者的痰液中发现时,便被误认为是流感的元凶,加上它在血液中独特的生长方式,赢得了嗜血的恶名,故被称为“流感嗜血杆菌”。直到1933年,流感的真正元凶“流感病毒”被分离后,流感嗜血杆菌才得以洗脱罪名。  它是怎么“攻击”我们的?  人类是流感嗜血杆菌的唯一宿主。它主要在人的呼吸道表面定植,平时十分“低调”,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它便趁机侵入体内兴风作浪,引起不适症状。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新生儿可因吸入羊水或出生时接触产道分泌物而感染  它的威力如何?  流感嗜血杆菌家族有a~f六兄弟,其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可是家族里最厉害的角色,那来看看它有啥过人之处。  ★毒性最强  几乎90%以上嗜血杆菌感染的病例均是由Hib导致的。  ★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1岁以下婴幼儿。  它会引起哪些症状?  流感嗜血杆菌可感染人体不同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主要引起肺炎、细菌性脑膜炎、会厌炎、中耳炎、鼻窦炎、结膜炎、心包炎、化脓性骨关节炎、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多种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其中最常见的是儿童肺炎和脑膜炎,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预防流感嗜血杆菌?  1.接种Hib疫苗:是预防Hib最经济且有效的手段。  2.日常防护: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少聚集,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流感嗜血杆菌虽然名字听起来吓人,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预防它,它就是一只纸老虎。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大家能对流感嗜血杆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再被它的名字所迷惑。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吧!
02 2024-12
水痘是小朋友的“特权”?大误!
  随着冬季到来,水痘疫情开始上升。有些朋友觉得水痘只是童年回忆,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人,“我”才不会得这种病呢!如果您也是这么认为的,请继续往下读,让我们一起来刷新对水痘这位老朋友的认知吧。  水痘的传播能力——社交恐怖分子!  导致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这个小家伙是不折不扣的社交高手,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也能通过污染的物品传播,它特别喜欢在人群中穿梭和交流,传染性极强,容易在幼儿园和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引起暴发。虽然大多数小伙伴在童年时期就已经领教过它的“热情”,但总有一些幸运儿(或者不幸?)从未与它正面交锋过。当这些成年人第一次遇到这位不速之客时,麻烦就随之而来,不幸“中招”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成年人感染水痘后——病程长!症状猛!更危险!  近年来,水痘发病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由幼托机构和小学儿童高发变为小学与中学青少年高发,学校聚集性疫情发生率高;但成年病例也时有发生。和小朋友的版本相比,成人版的水痘皮肤症状更严重,首先出现高热、乏力等不适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感冒”而未引起注意,1-2天后皮肤上的斑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儿童病例皮疹出现的时间则可能较早。皮疹会迅速变成小水泡,同时伴有瘙痒,在部分人身上甚至可能变成大脓包,整个过程让人抓狂不已。别以为这就结束了,成人水痘还有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吓。成人患水痘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儿童高,皮肤细菌性感染、肺炎、脑炎甚至肝炎等都有可能出现,而孕妇感染水痘还能引起胎儿畸形、死亡。  如何避免得水痘——做到这三点!  不想接待这位祸害人间的“社牛”客人?您要谨记三点:打疫苗、讲卫生、少接触。首先,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适龄儿童和尚未感染过水痘病毒的成年人来说,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可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在接触过明确诊断为水痘的病例之后,也需要接种疫苗“亡羊补牢”。其次,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减少水痘病毒的传播机会。再次,如果家中已经有人感染水痘,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隔离治疗,个人用品专人专用,避免二次伤害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无论年龄大小,水痘都可能成为您的不速之客。因此,请不要掉以轻心,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水痘的侵袭和困扰。
01 2024-12
警惕淋病“潜伏”,摩巴医生为你筑起健康防线
  嘿,朋友们!“性病防治主题宣传周”和第37个艾滋病日双重大礼包即将上线!这次的主题超酷炫:“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防治性病、促进生殖健康。”今天,摩巴医生要带你们一起揭开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淋病”的面纱!  1.淋病:背后元凶是“淋病奈瑟菌”  淋病,江湖人称“淋病奈瑟菌感染”,是由一种叫淋病奈瑟菌(淋球菌)的“小坏蛋”引起的。别小看它,这家伙只攻击人类,尤其喜欢“骚扰”性活跃人群。  2.淋病传播:不只是“啪啪”那么简单!  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就像一场无声的“接力赛”。不过,偶尔也会玩点新花样,比如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来“偷袭”。患有淋病的准妈妈们注意了,宝宝经过阴道时会被攻击,一出生就可能感染急性淋菌性眼结膜炎!  3.无症状患者—隐形的“传染炸弹”!  淋病最喜欢搞“潜伏”,男女症状大不同。男士们感染后,多数有尿道口流脓、尿痛等症状,但也有10%的无症状。女士们就更隐蔽了,约50%的感染者无症状。感染了淋球菌的女士,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淋菌性盆腔炎,继而导致不孕、宫外孕等严重后果。另外,淋球菌还可能在咽部、直肠和眼结膜等地“安营扎寨”,搞出大麻烦!  4.治疗淋病:情侣套餐了解一下!  由于抗生素滥用和淋球菌的“超能力”,耐药性淋球菌越来越多。得了淋病,赶紧去规范的医疗机构就诊,按医生指导用药,治疗期间严禁“啪啪”。另外,一定别忘了通知症状发作前或确诊前2个月内的“啪”伴一起治疗。  5.预防淋病:安全套是你的“护身符”!  目前没有淋病疫苗,治愈后也可能再感染。所以,不安全性行为后要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避免出现严重的淋病并发症,也可有效防止淋病传播;每次“啪啪”时记得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减少淋病感染风险。  6.淋病筛查:健康检查不能少!  由于淋病很狡猾,大部分病例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如未及时治疗,感染持续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您有多个性伴侣,或者您唯一的性伴侣不止你一个“啪”伴,又不常使用安全套,摩巴医生建议您去正规医疗机构做一次淋病筛查。以下是2021年美国CDC推荐的筛查建议,供您参考:  (1)25岁以下性活跃女性以及多性伴的2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淋球菌感染的筛查。  (2)男男性行为者(MSM)每年做一次淋球菌筛查。  (3)有多个性伴或有HIV感染风险的MSM,每3-6个月对所暴露部位(咽、直肠、尿道)筛查淋球菌。  最后,摩巴医生再次提醒,大声呼吁:“警惕淋病的无声传播,让我们善用‘安全套护盾’和‘筛查雷达’,落实安全行为,筑牢自身健康防线!”
01 2024-12
关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摩巴医生和你说
  摩巴:“听说了吗?有人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0天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收效甚微!据病人自己说,治疗期间,自己打工攒了几年的钱全部花光,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摩雅:“啊?HPV感染治疗有那么难吗?”  摩巴:“哎,都是不了解HPV防治知识惹的祸。”  摩雅:“本周刚好是‘性病防治主题宣传周’,为了避免大家被‘坑’,趁此机会你给大家讲一讲关于HPV的健康知识吧。”  摩巴:“好嘞,大家注意了,现在跟我一起来全面认识HPV吧!”  1.什么是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HP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以人为唯一的宿主,是一种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毒。目前已有超过200种HPV亚型被分离鉴定出来,根据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被分为两大类:低危型和高危型。“大名鼎鼎”的性病尖锐湿疣多由低危型HPV6、11型引起。高危型HPV,如HPV16、18、31、45型,则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2.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对HPV普遍易感,调查表明在女性艾滋病毒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者、同时感染多种性病者和遭受性虐待的儿童中HPV流行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由于生理结构和性行为习惯等因素,相对于男性更容易感染HPV,约70%—80%的女性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感染HPV,感染年龄高峰为17—24岁和40—44岁。若母亲感染HPV,其分娩的新生儿也面临感染风险。  3.感染HPV后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HPV为一过性感染,无症状。50%—90%的HPV感染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自然清除,仅有5%—10%的感染者会发生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会引起细胞发育异常,进而增加发展成癌症的风险。从感染HPV后发展为宫颈癌通常需要15—20年。但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女性,如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未及时接受治疗者,这一过程可能会缩短至5—10年。此外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还与外阴癌、阴道癌、口腔/喉咙癌、阴茎癌和肛门癌有关。  4.HPV如何治疗?  目前没有清除HPV的药物。但针对HPV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都有对应的临床治疗方法。尖锐湿疣和癌前病变可通过消融术(冷冻或加热)或手术进行切除或治疗。宫颈癌可以通过筛查(对子宫颈细胞进行HPV检测),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的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及早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宫颈癌筛查一般从30岁开始,每5—10年进行一次;女性艾滋病毒感染者,应从25岁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  另外,千万注意,感染了HPV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  5.HPV如何预防?  预防HPV感染、宫颈癌和其他HPV相关癌症的最佳方法是接种疫苗。WHO倡议为所有9—14岁女孩接种HPV疫苗。在中国,目前已有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类型的HPV疫苗,均能有效预防高风险HPV16、18型感染。也有研究表明男性进行包皮环切可减少HPV感染。  此外,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也是预防HPV感染的重要方法。不吸烟或戒烟也可减少发生持续HPV感染的机会。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摩巴和大家分享的一些关于HPV的一些关键知识信息,您都了解了吗?最后,摩巴再次提醒:“HPV预防,从我做起,大家一定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6 2024-11
什么是矿物油?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近年来,食品中矿物油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尤其含油高的食品更容易受到矿物油的污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下什么是矿物油?矿物油的毒性危害以及日常的辨别方法。  矿物油是一种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在日光下观察不显荧光,室温下无臭无味,一般是由原油经过常压或减压分馏、溶剂精制、脱蜡和脱沥青等精制工艺而得,主要包括直链、支链烷烃和烷基取代的环烷烃(MOSH)以及烷基取代的芳香烃(MOAH)两大类,另外还含有极少量无烷基取代的多环芳烃以及含硫、含氮化合物。  矿物油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又称白油、石蜡油、白色油等,常用的有工业级、化妆品级、医用级和食品级。矿物油应用非常广泛,可作为消泡剂、脱模剂、防粘剂、润滑剂等进行使用。  矿物油有生物富集作用,经膳食摄入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的健康。国际上很多组织和科学家都对矿物油的毒理性进行过研究。不同的矿物油,毒性大小也不一样,目前的研究认为:矿物油对人体内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可能会造成破坏,也可能会引发突发性食物中毒。  那么,食品中为何会有矿物油?调查发现,食品中的矿物油主要来源于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和润滑剂,而食品包装材料可能是最大的来源。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食用油来进行辨别:  看:纯正的食用油通常呈现均匀的颜色且在室温下呈现适当的流动性,观察是否呈现异常的颜色或者有分层现象及黏稠度异常(过于粘稠或过于稀薄)。  闻:优质食用油应该有其特有的清香味,通过闻判别是否存在刺鼻、异常或类似石油的气味。  尝:浅尝产品是否存在苦涩、异常的味道;一旦发现此类可疑食品,要立即停止食用。
上一页 1 ... 19202122232425... 114 下一页 共114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