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健康科普 > 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
09 2025-05
滇艾检小程序:您的隐私健康管家,科学防艾一站搞定!
  在互联网时代,大家遇上健康问题,第一反应往往是上网搜搜。尤其是提到艾滋病,好多人心里都犯嘀咕:前久玩得很嗨,有没有感染风险;想去做个检测,却不知道去哪儿,检测的地方会不会泄露我的隐私;昨晚冲动了,发生了高危行为,我该怎么办?有疑问吧,不好意思问别人,只能偷偷上网查,可网上信息真真假假,也不知道靠不靠谱。别慌,别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带着权威“秘密武器”——滇艾检小程序来啦,一个贴心的“健康导航”,帮您轻松解决“艾”烦恼!  四大核心功能,开启健康守护之旅  1.感染风险自评:3分钟科学评估,告别盲目恐慌  通过6-8个关键行为问题,智能生成个性化“风险值”  附赠《风险应对指南》:从“无需担心”到“建议检测”,给您明确行动方案  2.急速预约检测:高效又保密,和排队检测说“拜拜”  线上预约:自由选择最近检测点+最空余时段,避免排队尴尬  双重保障:检测结果仅您可见,专业权威又保密  3.黄金72小时阻断:高危行为后的“紧急保险”  一键导航:立即获取最近的HIV暴露后预防服务专业处置机构地址及联系方式  专业指导:服药流程、注意事项全程跟进,把握阻断黄金时间  4.权威知识库:防艾知识一网打尽  由云南省防艾专家团队编审,涵盖:  艾滋病性病丙肝预防要点  检测治疗常见误区  最新防治政策解读  如何找到滇艾检小程序?  找到滇艾检小程序超简单!您可以关注“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在主页“疾控服务”→“艾滋病检测预约”栏目就能找到它。或者,您也可以直接在微信搜索栏输入“滇艾检”,点击搜索,即可进入小程序界面。  预约检测演示  如果您需要预约HIV检测,只需点击检测预约模块,选择检测机构、检测时间,提交申请,按您预约的时间前往即可,预约和检测服务都是免费的哦。如果您不想线上预约,也可以点击查看附近的检测机构,根据导航提示自行前往接受HIV咨询检测服务。  爱自己,从“艾”检测开始  朋友们,关爱自己,从关注健康开始。滇艾检小程序就像一个贴心的健康守护者,随时随地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权威的知识。您还在等什么呢?扫描下方小程序码立即体验吧,更多实用功能等您来探索,让我们一起开启健康生活的新篇章。  爱自己,从“艾”检测开始,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您保驾护航!
08 2025-05
兄弟,健康生活得有“一套”
  当在社交平台上约到一个帅气、奔放或是志同道合的性伴时,是否会令你心潮澎湃、荷尔蒙激素飙升,而忽略了安全套的使用?也许就因为一次的大意,就可能将你引向崩溃的深渊。  学生A某就是这样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帅气而谈吐不凡的网友B某,两人很快就相约发生了同性性行为。尽管A某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但B某以“戴套不舒服”“做过检测,没有病”“你不信任我”等为由拒绝了。事后让A某深感害怕,煎熬一个月后,A某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测,不幸的是,最终诊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经动员性伴检测,B某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这并非个例。有报道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DIS)超过10万例,其中超过20%为经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尽管目前可以采取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用药措施,但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仍然是最方便和行之有效的防艾措施。所以,兄弟,为了你的健康,认清现实、科学防护才是硬道理,送你健康秘钥:  1.不轻信谣言  谣言1:“不内射就没事。”  正解:前列腺液和直肠黏膜破损均能传播病毒,无保护肛交的感染风险远高于阴道交,全程带套才保险。  谣言2:“戴套很难受,就像穿雨衣洗澡。”  正解:0.01mm超薄套+水基润滑=舒适与安全兼得。  谣言3:“HIV检测阴性就绝对安全。”  正解:HIV检测窗口期通常为2-12周,阴性报告≠免死金牌。  谣言4:“事后阻断药(PEP)万能。”  正解:PEP并非100%阻断,PEP不能替代日常防护,应与安全套组成双保险。  谣言5:“长得帅、干净的就安全。”  正解:不能通过外表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干净≠安全。他可以和你无套,也同样可以和其他人无套。  2.教你3秒变身用套王  激情来临,别忘了还有“一套”哈,记住这“套”保命绝招,让这份特殊的爱更长久:  ①无损拆封:用牙咬?OUT了!指甲沿锯齿边划开,防止套套破损。  ②辨别正反:卷边朝外才是正面,戴反一定换新!  ③排气防爆:捏住储精囊挤空气,否则变“气球”容易爆。  ④完美撤退:完事后按住根部慢慢撤,别让体液侧漏。  3.防艾“特别作战室”  熟练掌握安全套使用是预防艾滋病的必修课,而掌握更多进阶防护知识应是每位朋友主动追求的更高目标,让我们共同解锁更多的防护技能:  ①警惕群体传播链:性伴数量增加会显著提升感染风险。  ②肛周管理:定期检查肛周病变,直肠黏膜破损会导致HIV病毒更容易入侵和存活。  ③药物防护盾:科学使用暴露前预防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④双重检测:定期自检和到专业机构主动检测。  ⑤补救锦囊:高危性行为暴露后72小时内启动PEP阻断治疗,越早服药效果越好。  4.谨防情话新套路  甜言蜜语的糖衣炮弹能让你的心脏狂跳,但也会让智商掉线。当性伴开始念这些经,此刻我们必须敢于说“No”:  ①对方说:“不想戴,不舒服。”  你回:“兄弟,要么戴套,要么戴痛苦面具,你选?”  ②对方说:“你不信任我?”  你回:“我连自己都防,这是对咱俩负责!”  ③对方说:“就一次没事的。”  你回:“赌场还有赢家,艾滋可没庄家。”  今天的“老司机保命指南”到这里就结束了。全程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能够有效预防HIV的感染,为你和他人建立爱的安全保护屏障。在守护大家性健康的道路上,疾控工作者一直在与你同行,健康生活得有“一套”,不让盲目的激情后悔终身。  记住:真正的爱不会让你裸装上阵,保护好自己,才能守护你在乎的一切。
29 2025-04
拒绝“蚊蚊”的“爱爱” 关于疟疾,这些知识能救命!
  疟疾,离我们很远吗?你以为疟疾只存在于历史书里?NO!全球每年仍有超2亿人感染,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跨境旅行、务工人员归国可能“带回”疟疾!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快收下这份防疟指南。  一、疟疾:蚊子送的“致命快递”  病原体:疟原虫(会钻进红细胞搞破坏)  传播者:雌性按蚊(夜晚出没的“隐形杀手”)  高危行为:  去疟疾流行区未做好防蚊  饮用生水/食用未煮熟食物(极少数可能经口传播)  二、感染后身体会“报警”!  典型症状:  寒战期→冷到发抖  高热期→烧到40℃  出汗期→汗如雨下(周期循环,俗称“打摆子”)  危险信号(立即就医):  持续高热超41℃  昏迷、抽搐  呕吐腹泻不止  三、确诊只需一滴血  怀疑感染疟疾?记住两个“快”:  1.快就医:发热伴疫区旅居史,立即就诊!  2.快检测:血涂片找疟原虫(确诊金标准)  四、防蚊四件套,疟疾不来找  1.物理防御:  蚊帐+纱窗(推荐药浸蚊帐,驱蚊更持久)  长袖衣裤(浅色更防蚊)  2.化学攻击:  驱蚊剂(避蚊胺、派卡瑞丁成分更有效)  灭蚊喷雾(重点喷洒墙角、床底)  3.环境改造  每周清理积水(花盆托盘、废弃轮胎)  4.药物预防:  前往疫区前咨询医生,必要时服用预防药  五、治疗记住“三早”原则  早诊断+早用药+足疗程  1.一线药物: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此获诺奖)  2.复发克星:间日疟/卵形疟需加服伯氨喹  六、消除疟疾,需要你!  1.转发提醒身边人  2.归国人员1年内发热主动告知旅居史  3.参与社区灭蚊行动
22 2025-04
防艾“后悔药”:救急可以,依赖不行!
  嗨!“云小艾”同学又上线啦!  今天咱们聊一个既令人鼓舞又让人揪心的话题——“后悔药”!  什么是“后悔药”?  “后悔药”其实是HIV暴露后预防用药(PEP),是指在发生疑似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后,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降低感染风险的措施。如果及时、规范地使用“后悔药”,阻断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后悔药”真的能高枕无忧吗?  很多人以为,有了“后悔药”就能彻底放心,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我们就从年轻人小明的亲身经历讲起……  一天,小明和朋友相约酒吧。几杯酒下肚后,他与一位刚结识的女孩发生了性关系。次日,小明猛地想起昨晚没使用安全套,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慌了神。他急忙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到有一种叫PEP的补救措施,若在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能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小明一刻不敢耽搁,直奔医院。医生详细询问情况后,为他开具了PEP药物,并叮嘱需连续服用28天。疗程结束,小明忐忑地前往医院复查,当得知自己未感染HIV时,高悬的心总算落了地。可医生接下来的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小明瞬间傻眼——他虽躲过了HIV,却感染了梅毒!小明满脸困惑,脱口而出:“我不是吃了‘后悔药’吗?怎么还会被传染?”  解锁“后悔药”的真相  所谓的“后悔药”,是大众的通俗叫法,它实际上指的是暴露后预防(PEP)药物,主要用于HIV的紧急预防。一旦发生可能感染HIV的高危行为,需在72小时内启动服药流程,连续服用28天。其原理是阻止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复制,以此降低感染风险。  “后悔药”为何不是万能神药?  1.针对性单一:  PEP仅在预防艾滋病方面成效显著,对于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其他性病,则全然不起作用。一旦感染梅毒螺旋体,就如同在身体里埋下了一颗“痕迹种子”,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将会终身呈阳性,此后无论何时检测,这一印记都如影随形,时刻提醒着曾经的感染经历。  2.时间窗口严苛:  PEP必须在暴露后72小时内启动服药,且越早服用(最好在2小时内),阻断效果越好。超过72小时,服药效果将大打折扣。  3.伴随副作用:  少部分PEP使用者在服药初期可能会出现短期轻微的副作用,如胃肠道症状(腹泻、恶心、食欲降低、腹部疼痛或胃肠胀气)以及头晕、头痛等。  如何真正避免“后悔”?  小明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总想着有“后悔药”能兜底,并非万全之策。要真正降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风险,必须落实多重防护措施:  1.全程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  发生性行为时,规范使用安全套,可极大程度降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风险,为自己筑牢一层可靠的保护屏障。  2.定期接受性传播疾病检测:  若存在多个性伴侣或高风险性行为,建议定期主动检测,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疣等。  3.避免高风险行为:  主动减少性伴侣数量,坚决杜绝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从源头上掐断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潜在风险。  结语  虽说“后悔药”在危急时刻能发挥作用,但绝非万能。预防艾滋病和性病,需要打“组合拳”,绝不能单纯依赖某一种药物。正确使用安全套、定期主动检测、避免高风险行为,这才是最具性价比的“良药”。健康幸福路,我们来相助,让我们从细节开始,把性传播疾病拒之门外!
17 2025-04
饮食+习惯+筛查:三位一体大肠癌预防攻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呈年轻化趋势发展,结、直肠癌被称之为“富贵癌”,但同时也是“幸运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肠癌可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一、饮食调整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和高纤维蔬果(如西兰花、苹果)等可促进排便,减少废物和毒素对肠壁细胞的伤害,可以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2.‌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  控制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避免油炸、烧烤类食物,以减少致癌物积累。  3.‌补充抗氧化食物‌  适量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也有助于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二、生活习惯  1.‌保持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至少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避免超重和肥胖。  2.‌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是导致患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戒烟、限酒对于预防大肠癌非常重要。  3.管理压力和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也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松技巧缓解压力,同时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良好关系,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早期筛查与干预  1.粪便隐血试验  推荐40岁以上人群每年开展1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2.‌定期肠镜检查‌  40岁以上人群(尤其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建议定期(每5-10年1次)结肠镜筛查,早期发现并处理腺瘤性息肉或炎症性肠病。  3.‌关注肠道症状‌  若出现排便习惯与性状改变,便血与粪便颜色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肠道病变。  四、高危因素管理  有家族史的人群需高度关注肠道健康,定期筛查,并严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慢性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遵医嘱规范治疗以降低恶变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尤其需重视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调整,定期筛查及高危人群管理可有效降低大肠癌发病风险。
上一页 1 ... 10111213141516... 114 下一页 共114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