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4-05
白话艾滋病传播动力学
每次阅读到传染病的研究报告,或者看到新闻报道,总会遇到“传播动力学"一词。乍一听到传播动力学,许多小伙伴惊呆了,这是什么?难道传染病会动吗?有的小伙伴知道传播动力学模型是可以用来预测传染病疫情发展的,可是怎么用呢?还有人听说有“仓室"模型,难道传染病发展过程中还与仓库和房子有关?大家现在肯定是一脸懵!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艾滋病的传播动力学!记不住没关系,收藏起来慢慢学,让我们从最简单的仓室模型说起!Let’sgo!先说说什么是艾滋病的“仓室"?艾滋病在人群中会经历传播前、传播中、感染后发病中和进展中几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链上就会有不同的人群处于不同的状态中,这就是“仓室"。最简单的仓室模型是SIR模型,S是指易感人群,也就是尚未感染但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由于艾滋病不能产生免疫性,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I是指具有传染性的人群,也就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且能够发生传播的人群。R是指进展为艾滋病病人的人群。因此,S、I和R就形成了传染病传播过程链上的三个仓室。我们可以用这三个仓室刻画出艾滋病在人群中传播、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S(仓室1),由于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I具有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静脉注射吸毒等)发生感染而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I(仓室2),感染人群I经过一定时间的疾病进展而最终成为艾滋病病人R(仓室3)。同时,由于各人群不断在不同仓室中转化和迁移,就像有了一种驱动力来推动着人群状态的变化,于是形成了动力学模型。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由于艾滋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所以人群进入到仓室2和仓室3,即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后,将不能再回到仓室1,即不能再恢复成为易感人群状态。接下来再来看看怎样对各仓室中人数变化进行预测。当我们知道每个仓室中的人数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后,人群就“动"起来了。我们需要提前知道一些已知的参数,主要是每个仓室的初始人数、一个感染者单位时间内与易感人群的高危行为接触次数和每次高危行为的传播概率。举个理想化的例子,已知今天S人群有100人,I人群有1人,R人群有0人,我们来预测一下6个月后S、I、R各有多少人?假设I人群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如未使用安全套也未进行有效抗病毒治疗,但经常与S人群中的个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假设每次无保护性行为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可能性是2%,I在6个月内与S人群中的100人每人均发生了1次不安全性行为,则一共发生了100次不安全性行为,那么,6个月内使2人(100×2%)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S人群就变成了98人(100人-2人),I人群则变成了3人(1人+2人),R人群仍然是0人,人群总数还是101人。这样我们就预测出了6个月后各仓室的人数了。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预测出1年、2年、3年……后各仓室的人数变化情况。大家这时是不是看到整个模型“动"了起来!从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到现在,艾滋病已经流行了40多年。作为艾滋病防治人员,分析艾滋病疫情未来趋势发展和变化,需要借助预测模型。传播动力学模型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传染病疫情预测方法,对于其中复杂的计算过程,我们会借助计算机软件实现快速运算。艾滋病疫情预测很重要,可以告诉大家传播是否得到控制,还可以为防治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就像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一样。不知道我说明白了吗?欢迎大家多多咨询!参考文献[1]马知恩,周义仓.传染病动力学的数学建模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吴静.构建动力学模型评价中国艾滋病防治效果[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3]薛允莲,张晋昕,凌莉,林爱华,卢次勇,何群.AIDS人群传播动力学模型[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6):654-656.[4]刘洋,张志琳,唐三一.基于CD4细胞计数的仓室模型与数据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50(1):188-200.
28
2024-04
朋友,蚊子带着登革热快来了,您家里积水清了吗?
热辣的五月即将到来,它不仅带来了阵阵热浪和醉人的瓜果香,还带来了“花臂蚊子大佬"和登革热这个“烦人鬼",在这里想提醒,您家里的小瓶瓶罐罐们清积水了吗?出门涂驱蚊水了吗?看见“花臂大佬"一巴掌呼死它了吗?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三红"(面、颈、胸部潮红)和“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少数严重者存在一定死亡风险。全球范围内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近年来,我省毗邻东南亚的多个边境州市也常受其害,据数据显示,今年老挝报告了近1500例病例,与2023年同期增加167%,印度尼西亚已确诊超62000例,死亡475例,约为去年同期3倍。整体形势还是挺严峻的。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其中,白纹伊蚊喜好洁净的水,各种树洞、石窝、存接水的瓶瓶罐罐,丛生植物的叶腋是它们的温床,日出前后和日落前是叮咬的高峰。好一点的消息是白纹伊蚊不大爱进家,但有个坏消息,另一个“伊蚊大哥"——埃及伊蚊爱进。相比于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与人类更为“亲近",是典型的“家蚊",室内外避风阴暗处,如水缸脚、碗柜背后、卧室床底、墙角等隐蔽处都是它们的栖息地,而且,埃及伊蚊不仅有早晨和黄昏的叮咬高峰,它整个白天都可以吸血,传播登革热的能力还强于白纹伊蚊,主打一个“找不着打不到还能咬"。那要怎么防登革热这个讨厌鬼和“花臂大佬"呢?首先,不被咬是防控的重点!比如:在登革热流行的地区进行户外活动时,要尽量选择穿着浅色的长袖长裤,包裹严实了,让蚊子无处落脚,或者尽可能使用皮肤和粘膜毒副作用小、无过敏性、皮肤渗透性低驱蚊剂或其他驱蚊药物,干扰蚊子的嗅觉系统,熏它个晕头转向,出门撞墙;此外室内也要提高警惕,尽可能安装纱门纱窗,卧室内使用蚊帐,坚决把不速之客拒之门外、窗外和床外。此外,将敌人扼杀在摇篮里也是非常之重要的,趁蚊子的幼虫(孑孓)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时候,积极地翻盆倒罐,清理室内外可能有积水留存的地方,例如:花盆底盘、饮水机接水盘、塑料薄膜凹陷处等等,多翻多倒,在降雨过后,及时清理房前屋后路面低洼处的积水,并定期给水生植物换水清洗,或者养一些具有食蚊特性的小鱼,总之尽一切努力踹翻所有适宜幼蚊生长繁殖的环境。最后,大家要是遭遇了“花臂大佬",想一巴掌呼死它的时候,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标准动作→上下拍,因为蚊子的翅膀构造和独特的飞行方式,蚊子更擅长上下飞行,横着拍掌的时候,它会飞快向上或向下逃走,所以上下打更容易打中哟。
17
2024-04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警惕黑痣变为黑色素瘤!
很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黑痣,古代汉高祖刘邦“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明太祖朱元璋“脚踩七星",民间流传他们身上的黑痣是他们与凡人不同的象征,但事实上,从肿瘤学角度看,这却意味着他们是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黑痣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但黑痣有可能发展为黑色素瘤,而黑色素瘤却是恶性肿瘤。那么,如何辨别可能发生癌变的黑痣?可以用ABCDE法:A(Asymmetry)不对称。正常黑痣可以用直线把黑痣分成大小基本相同的两半,而可能恶变的黑痣无法用直线分成大小相同的两半。B(Borderirregularity)边缘不规则。正常黑痣边缘线条平滑,整体形状规则,发生恶变时变为锯齿状改变,呈现地图样改变。C(Colorvariation)颜色改变。正常黑痣为棕色或肉棕色,颜色单一,恶变时呈现深褐色、黑色,也会出现颜色脱失,呈现蓝色、粉色、白色等多色变化。D(Diameter)直径增加。正常黑痣直径小于5毫米(相当于铅笔橡皮头大小),多为2~3毫米,黑色素瘤直径较大,通常超过1厘米。E(Elevation)隆起。正常黑痣较平坦,黑色素瘤隆起较高。那么如何预防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多源于黑痣,正常黑痣癌变与身体免疫系统失衡有关。保持规律的作息,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戒烟、戒酒,经常锻炼身体从而增加身体免疫力,对预防黑色素瘤至关重要。我国的黑色素瘤多发于肢端,外阴生殖器、肛周的黑痣容易发生癌变,这些部位的黑痣要特别关注。影响美观的黑痣可提前祛除,从根本上消除恶变的发生。避免阳光直射,摩擦,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刺激。自查皮肤表面黑痣,不对称、边缘不规整、表面隆起较高、直径超过1厘米的黑痣建议到皮肤科就医进行评估和筛查。发现黑痣有癌变可能要怎么办?黑色素瘤经过早期综合干预和治疗,大部分都能痊愈。当发现皮肤表面的黑痣短时间内突然增大、隆起,边缘变得不规整、锯齿状改变,颜色突然变深或变浅,有渗出液,甚至出现瘙痒、疼痛感时要及时就医治疗。黑色素瘤患者不必过度紧张和焦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心理辅助治疗。
15
2024-04
世界帕金森日 | 知“帕”不再怕——帕金森病的10个先兆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帕金森病是一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要健康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帕金森疾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给个体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帕金森病是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路易小体的形成和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特征可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核心运动症状包括:动作迟缓、肌强直和震颤(静止性),晚期患者可表现出姿势平衡障碍;常见非运动症状包括: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损害和精神障碍等。有研究表明,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基因及其互相作用等因素相关。帕金森病并非老年人专属,及早识别、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改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如何在早期识别帕金森病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帕金森病的10个早期征象吧!您是否发现手指/拇指/手/下颌细微的颤动或抖动?跟自己以前的字迹相比,您现在的字迹是否明显变小、变挤了呢?吃饭时您能否像以前一样闻到饭菜的香气?在深睡眠中您有没有剧烈肢体运动或梦境演绎样动作?您有没有感受到肢体变得僵硬?他人有没有发现您行走时不像以前那样自然地摆动双臂?您是否存在排便困难的情况?有没有人说您的声音非常小或听起来很沙哑?您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虽然自己心情不错,可是别人总说您的表情看起来不高兴/生气/严肃/抑郁?您从椅子上站起来时会头晕吗?您是不是不能像以前一样站直?以上问题,如您有3题及以上回答“是",建议您去神经内科做进一步临床检查。帕金森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首选药物治疗),把握疾病治疗时机,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02
2024-04
隔壁老王遇到“艾”
60多岁的隔壁老王,因一次住院术前检测被查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经专业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原来老王是在小公园里遇到“艾"。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近年来高达95%以上[1],老王就是因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老王时常会到小公园里打牌、唠嗑,一次偶然在公园附近遇上了主动搭讪唠嗑的“阿表妹",聊开心后受邀到“阿表妹"的简易出租屋里喝茶,期间老王与“阿表妹"发生了有金钱交易的性行为,并未使用安全套。根据老王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对“阿表妹"进行了信息核实和检测,发现“阿表妹"属于艾滋病病毒既往感染者。因其涉嫌故意传播性病,公安机关立即对“阿表妹"进行逮捕和判刑。在大家的印象中,艾滋病光顾的对象多是青壮年。但近年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病例数逐年增加,以性传播为主,且晚发现比例较高,老年男性感染者占比较高,约为女性的3倍[2-3]。然而,在老年人群体预防艾滋病方面,大家普遍还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一:老年人性需求少,性活跃度不高,感染几率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人群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同时,因为生活条件和身体健康状态逐渐提高,老年人对性的生理需求也相应凸显。但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预防艾滋病意识普遍不强[4],有时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甚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也不自知。大多数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在生病住院的过程中被动检测发现的。误区二:老年感染者是年轻时感染所致。有研究显示,50岁以上老年男性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比例高达6.7%,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5]。老年感染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患者是50岁以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19.2%的老年感染者在确诊后,依然发生商业性行为,且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仅为5%[6]。误区三:老年人时日无多,感染后治疗意义不大。很多老年人在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担心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甚至想着自己年纪大了,没有治疗的必要。要知道,以现在的治疗条件和水平,及早接受规范的治疗,保持较好的服药依从性,能帮助感染者减少疾病折磨,恢复活力,同时还能减少艾滋病病毒二代传播。因此,老年朋友们,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艾滋病,才能远离艾滋病。这里送您几副“良方":无事献殷要警惕,忠于老伴需牢记。洁身自爱很重要,防病还需安全套。检测发现要趁早,艾滋阴性无烦恼。艾滋阳性要早治,规范服药要记牢。街上牙医需当心,消毒不严易得病。防艾良方广宣传,夕阳无限好光景。参考文献:[1]韩孟杰.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分析和防治展望[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3,(03):247-250.[2]汤后林,金怡晨,吕繁.我国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现状与挑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11):1669-1672.DOI:10.3760/cma.j.cn112338-20230629-00402.[3]秦倩倩,金怡晨,蔡畅,等.2018-2022年我国报告60岁及以上农民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11):1686-1691.DOI:10.3760/cma.j.cn112338-20230420-00254.[4]王春萍,郭琴,韩卓洳,等.中国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2):148-152.DOI:10.13419/j.cnki.aids.2019.02.10.[5]谭天宇,李山,欧阳琳,等.重庆市50岁及以上男性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与非婚性行为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11):1692-1696.DOI:10.3760/cma.j.cn112338-20230118-00033[6]陈伯中,杨海霞,李杏莉,等.永州市老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艾滋病相关认知、态度、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0):1242-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