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健康科普 > 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
05 2025-09
传染病防治法——守护你我健康的“安全手册”
05 2025-09
流感季节来袭,请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一、什么是流感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为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  流感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29~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二、流感的症状  流感起病急,症状比一般感冒重。很多流感病人会出现迅速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退热后间隔4-6小时再次高热。而且常伴有很多全身不适表现,如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也会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也可能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三、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种类:三价流感灭活疫苗(IIV3)、四价流感灭活疫苗(IIV4)  疫苗作用:用于预防疫苗针对性流感病毒毒株引起的流感。接种对象:6月龄以上儿童和成人。重点推荐医务人员、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  免疫程序:每年接种,接种1-2剂,不同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的疫苗适用接种对象、年龄范围、剂量等不同。接种时具体参照疫苗说明书执行。  四、华宁县接种点及咨询电话
02 2025-09
如何正确诊断糖尿病眼病?不想失明,4个检查要早做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最担心的并发症之一,但很多人直到视力明显下降才去检查,往往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其实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严重视力损害。今天就带大家了解糖尿病眼病的正确诊断方法,特别是4个关键检查项目。  一、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特别关注眼睛?  1、高血糖对眼睛的慢性伤害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血管渗漏、出血,最终形成异常新生血管。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年而没有任何症状。  2、糖尿病眼病的发展特点  从早期非增殖性病变到晚期增殖性病变,病情发展具有渐进性。早期干预可以阻断90%以上的严重视力丧失。  3、容易被忽视的早期信号  轻微视力模糊、眼前漂浮物增多、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是疲劳或老花眼。  二、确诊糖尿病眼病必做的4项检查  1、视力检查  包括远视力、近视力检测,使用标准视力表进行。这是最基础的筛查手段,能发现早期视力变化。  2、眼底照相  通过特殊相机拍摄视网膜图像,可以清晰显示微动脉瘤、出血点等早期病变。建议每年检查一次。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这项无创检查能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发现黄斑水肿等病变。  4、荧光素血管造影  向静脉注射荧光素后拍摄眼底血管情况,能准确评估视网膜缺血范围和新生血管位置。  三、不同阶段的检查频率建议  1、1型糖尿病患者  确诊5年内开始每年检查,青春期患者需要更频繁监测。  2、2型糖尿病患者  确诊时就应该进行首次全面眼科检查,之后每年复查。  3、已出现视网膜病变者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每3-6个月就需要复查一次。  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孕早期必须检查,之后每3个月复查直至分娩。  四、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准备  提前停戴隐形眼镜1-2天,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特别是对荧光素过敏的情况。  2、检查过程配合  进行瞳孔散大检查时会有4-6小时的视物模糊,建议有人陪同。  3、检查后护理  血管造影之后可能出现皮肤暂时性黄染,多喝水促进造影剂排泄。  4、报告解读要点  重点关注视网膜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等关键词的描述。  糖尿病眼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字。即使视力正常,定期眼科检查也必不可少。记住这4项关键检查,就像为眼睛上了4道保险。从确诊糖尿病那天起,就该把眼科检查纳入年度必做清单。视力一旦失去很难挽回,但通过科学监测完全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现在就去预约你的眼科检查吧!  温馨提示:内容中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构成用药指南,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02 2025-09
人老了不在于饮食,不在于睡觉?只需少做4件事,长寿很简单
  头发花白不是衰老的标志,真正让人显老的是那些不经意间的习惯。隔壁李奶奶90岁还能穿针引线,广场舞领队王爷爷78岁健步如飞,他们的养生秘诀其实就藏在日常生活的减法里。    一、少给心脏“添堵”  1、情绪过山车最伤身  突然的暴怒会让血压瞬间飙升,长期抑郁可能诱发心肌缺血。遇到糟心事时,试试深呼吸数到十的小技巧。  2、过度操心消耗元气  儿孙自有儿孙福,整天提心吊胆反而会降低免疫力。每天给自己半小时“放空时间”很关键。  3、争强好胜增加负担  这个年纪不必事事争第一,适度“认怂”反而是智慧。下棋让年轻人赢两局又何妨?  二、少给关节“上刑”  1、久坐不动酿大祸  看电视超过1小时就要起身活动,简单的踮脚尖动作就能预防静脉血栓。  2、错误姿势毁膝盖  弯腰搬重物时记得先蹲下,爬楼梯尽量扶着扶手减轻关节压力。  3、盲目补钙反伤身  不是所有老人都需要补钙,过量可能造成血管钙化。每天300ml牛奶加晒太阳更安全。    三、少给肠胃“加班”  1、趁热吃损伤黏膜  65℃以上的食物会烫伤食道,晾到温热再入口更健康。  2、吃太饱加重负担  每餐七分饱,晚餐尤其要控制。用小号餐具能自然减少食量。  3、乱吃补品扰乱代谢  蛋白粉、维生素不是必需品,均衡饮食比什么补剂都管用。  四、少给大脑“放假”  1、拒绝新事物加速退化  学着用手机支付、玩简单的益智游戏,神经突触需要持续刺激。  2、过度节省损伤认知  舍不得开灯看书最伤眼睛,省电费可能要多付医药费。  3、社交孤立引发抑郁  每周至少参加一次集体活动,打麻将也是很好的脑力锻炼。    这些习惯改起来不难,关键要有意识。张教授退休后坚持每天写毛笔字,现在80岁还能背出圆周率后100位;刘阿姨从不插手子女家务,反而成了社区最精神的老人。长寿的密码从来不在昂贵的保健品里,而在那些你愿意放下的执念中。从今天开始,试着给生活做做减法吧!  温馨提示:内容中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构成用药指南,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02 2025-09
新学期健康提示
新学期开启,从“松弛模式”的假期切换到“规律节奏”的校园,需要从生活点滴调整,让身体和心态平稳过渡、快速适应。  一、晨起  1、规律作息: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应不低于10小时,初中生不低于9小时,高中生不低于8小时。应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枕头高度以平躺时颈部自然弯曲为宜,按时休息、按时起床、规律作息。  2、热身:醒来后别马上猛坐起,先伸个懒腰,然后喝一杯温温水(唤醒肠胃),再做5分钟简单拉伸(比如转脖子、扩胸、压腿)。  3.营养早餐:早餐是一天中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早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占全天的25~30%,早餐的食物应包含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和奶类大豆坚果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早餐一定要吃“有营养的组合”,比如鸡蛋+全麦面包+牛奶+水果,小锅米线+豆浆+水果,杂粮粥+肉包子+水果+酸奶等。  二、课堂  1.保持正确的坐姿:"头正肩平背挺直,双脚平放膝90°,即头部保持中立,避免低头含胸或仰头后仰;双肩自然下垂、放松,避免耸肩或含肩;腰部挺直,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若坐有椅背的椅子,应让腰椎和胸椎下部贴合椅背,必要时在腰后垫一个薄靠垫,避免“塌腰”或“驼背”;双脚完全踩在地面上,膝盖弯曲呈90°,避免“翘二郎腿”、“踮脚”或“脚悬空”等。  2.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看书、写作业时,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身体距离书桌约一拳,握笔手指距离笔尖约一寸。  三、课间和课后  1、合理膳食:三餐定时定量,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平均每天吃12种以上食物,每周吃25种以上食物;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每天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天天喝奶,经常吃大豆类及其制品;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吃少盐少油少糖的饮食;学会科学吃零食。  2、用眼健康:连续近距离用眼40分钟,远眺放松10分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课间休息时间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超过15分钟。  3、体育运动:认真做好课间操,学习间隙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比如扩胸、转体、后仰等,课间和放学后到户外开展体育锻炼,如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跑步、跳绳、打羽毛球、快走等,每天坚持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  4、做好健康防护:如果出现发烧、咳嗽、拉肚子或者长红疹等,一定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并就医。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情况下,都要用"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搓洗双手至少20秒。个人物品(书包、文具、水杯)定期清洗,避免和同学共用毛巾、水杯等私人物品等。
上一页 1234567... 114 下一页 共114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