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健康科普 > 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
15 2024-03
难以承受的“痛”——一起了解带状疱疹
什么是带状疱疹呢?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成群的簇状水疱,沿单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得了带状疱疹,皮肤会起一片一片红色的皮疹,皮疹分布像一条长带。腰部发病较多见,因此民间称之为“缠腰龙"。带状疱疹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50岁以上人群高发,发病几率随年龄增长,年龄越大病情更严重。慢病患者感染带状疱疹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疱疹病毒的特点是第一次感染后,会在体内长期潜伏存在,在人体免疫力低下、高龄、慢性疾病、劳累等因素影响下,体内的病毒可能会被再次激活。如何预防带状疱疹?预防带状疱疹除了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外,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我国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2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对象为50岁及以上成人,全程2针剂,两针之间,间隔2-6个月;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为40岁及以上成人,接种1剂次。怎么预约接种?公众号约起来,关注“云南疾控—疫苗接种服务"。
15 2024-03
肝的喜恶
2024年3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肝的喜恶。肝脏是个代谢器官,它像一个大型“化工厂",迄今为止它的功能还不能用人工手段完全替代,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我们来为这个默默奉献的器官发个言。这些行为肝喜欢:合理膳食(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少盐少油,规律进餐);适量运动(运动可促进肌肉消耗更多的热量,从而加速脂肪代谢,减少体内过多的脂肪堆积。《全民健身指南》提出个体每天有效体育健身活动时间为30到90分钟,每周应进行150到300分钟中等体育健身活动,或者75到150分钟大强度体育活动);戒烟戒酒(不吸烟、不饮酒,吸烟饮酒对肝脏的影响特别大,尤其是有肝炎的病人要戒烟戒酒);定期体检(因为肝脏代偿能力强,而且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在疾病早期,肝脏几乎不会发出任何信号,因此定期对肝脏进行检查尤为重要,避免肝病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接种疫苗(目前,在5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中,甲肝、乙肝、丁肝和戊肝这4种病毒性肝炎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其中,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已经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成人接种疫苗相关事宜可详询附近的接种门诊,同时可以通过关注“云南疾控"公众号—接种服务—云南预防接种进行疫苗接种预约)这些行为肝不喜欢:吃发霉变质的食物,特别是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滥用药物。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类。肝的喜恶,你记住了么?记住了就行动起来吧!
11 2024-03
安全教育日,学会做自己的安全小卫士
今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希望家长、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安全知识,指导孩子学会做自己的安全小卫士。交通安全1.上下学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过马路时不追逐打闹;不在机动车道翻越护栏横穿马路;行人过马路要走斑马线。2.不满12周岁的不得骑自行车上路,不满16周岁的不得骑电动车上路。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在车上时,要坐稳扶好,不能擅自将胳膊、头等部位伸出窗外。4.骑行时避免听音乐、看手机,防止因分心而造成事故。注意避免“开门杀"“鬼探头"等情形,注意货车内轮差,避免进入车辆盲区。5.在自己注意安全的同时,关注其它车辆违章、超速等交通危险行为并注意避让。防溺水安全1.上下学路上不贪玩,不去池、塘、沟、河流、水坝、水库等野外水域游泳、捉鱼虾、玩水,放学按时回家。2.有小伙伴要去玩水时,要及时劝阻。劝阻无效要就近寻求附近行人帮助。若附近没有行人,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或家长。3.上下学路上,要远离危险水域,若书包、鞋子、文具等不慎掉进了河水中,不要自己下水捡拾,应回家告诉大人。4.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救人或盲目跳水施救,要智慧救援。5.平时生活中,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救、报警办法。防火安全1.不在家玩火柴,打火机等物品,不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品处用火。2.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拨打119,不建议独自上前灭火,如燃烧迅速可打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避开烟雾,往开阔的地方逃生,不乘坐电梯,不要跟人群拥挤。3.家中要准备消防安全“四件宝":灭火器、防烟面具、燃气报警器、灭火毯。校内安全1.不得携带管制刀具、违规物品进入校园。2.有序进出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或互相推搡,防止出现踩踏事件。3.不在教室打闹追逐、互扔东西,防止被桌椅棱角碰伤。4.不随意攀爬扶手或趴在教室窗口张望,防止出现滑倒坠楼事件。5.体育课时,不随意攀爬运动器材,不做危险动作。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告知老师,必要时应及时就医。6.实验课前,仔细听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在实验室中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乱动化学试剂,要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实验。居家安全1.不要太靠近窗户、阳台或者楼梯护栏,避免高处坠落。2.不要玩电器设备,不要让电器沾上水,不能用湿手、湿布触碰电器。3.远离脱落及裸露线头,不要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4.正确使用厨房用品,注意用气安全。5.消毒剂等有害物品不得随意接触,严禁食用。6.遇上火灾及时逃生自救,不贪念钱财,及时报警救援。电梯安全1.进出电梯的时候,先确认电梯到达了再行动。2.进电梯后,站在安全区域。不要靠门站立,以防电梯门突然打开。3.不要将手放在电梯门旁,以防挤伤手指。不做危险的动作。4.不要随意拍打、踢踹、蹦跳,以防电梯坠落。5.不要随便按电梯旁边的按钮,以防电梯故障。6.被困在电梯里,正确寻求救援,严禁私自撬门。饮食安全1.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2.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4.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网络安全1.健康上网,上网时间要有节制。2.警惕网络上主动加好友的陌生人,谨慎加入群聊,添加陌生人或加入陌生群之前,一定要请大人核实对方身份。3.家长们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并告诉孩子不要盲目扫描二维码,更不要盲目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4.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辨别不良信息,拒绝有害低俗信息的诱惑,学会控制欲望,学会自律。5.不在网上与别人争吵,谩骂或暴露别人隐私等。防性侵教育1.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哪些是隐私部位。最好的办法就是画图,告诉他们短裤和背心遮住的地方都是“不能随意看和触摸"的。2.教孩子识别坏人,并要告诉孩子:坏人可能看起来并不坏,他们跟其他人没什么不同,他们可能看起来很和善,也会微笑,会给你好吃的。3.告诉孩子如何面对威胁或恐吓,很多性侵案件中孩子沉默,都是因为受到了罪犯的恐吓和威胁。即使他们知道自己受到了侵犯,也不敢说。4.遇到性侵不是孩子的错,有些孩子在遇到性侵时,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害怕爸爸妈妈知道了会责骂,一直不说。父母要告诉孩子:“如果有人触碰你的私密部位,不要害怕,你没有做错什么,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不会责怪你!"安全教育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有助于孩子学会正确自我保护。安全意识养成好,孩子终生受其益。危险也会离孩子越来越远啦~
01 2024-03
猴痘暗中作祟 预防至关重要
猴痘是近几年才有的传染病吗?当然不是啦,1958年,一群从新加坡进口到丹麦的食蟹猴爆发水疱病,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这一病毒,因此取名“猴痘"。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报道了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2003年,在美国发现了猴痘病例,标志着猴痘首次传播到非洲大陆之外的国家。名叫猴痘,是不是接触猴子才会传播?不全是,猴痘的传播方式有:1.动物与人的传播: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家鼠、松鼠、竹鼠等)、灵长类(猴、猿等)和有袋类动物(袋鼠、树袋熊等)感染;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感染动物感染。2.人与人的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伤处、口腔分泌物、呼吸道飞沫,也包括母婴传播。3.物与人的传播:接触被感染者或者感染动物污染的物品。哪些人容易被感染呢?人群普遍易感。与猴痘感染者、感染动物或被污染的物品有密切接触的人均可能感染,尤其是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被感染。感染猴痘有什么症状?猴痘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可出现发热、肌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皮疹可表现为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可累及口腔、肛门、生殖器、眼睛等。是不是长“痘"了,就是感染猴痘了?不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等也会长“痘",如果有接触过疑似猴痘患者,长“痘"的同时还有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就要怀疑感染猴痘了。感染猴痘后怎么办?目前猴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怀疑感染后应主动到医疗机构寻求帮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不要弄破水泡或抓挠溃疡处,积极进行对症治疗。感染猴痘后会死吗?猴痘感染后病死率与感染的病毒分支、宿主自身免疫力等有关。2022年以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病例的病死率约为0.1%。虽然大部分患者在发病2—6周内逐渐自愈,但抵抗力低的人,如新生儿、儿童、孕妇和免疫缺陷症患者等,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有更高的死亡风险。感染猴痘后有后遗症吗?可能有,10%的患者会出现皮肤凹陷瘢痕以及视力损伤。怎么预防猴痘?1.避免密切接触患者或动物:包括皮肤与皮肤接触、面对面接触,嘴与皮肤接触,性接触等。2.避免接触被污染的物品。3.勤洗手,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4.在密切接触之前,询问或观察对方是否有疑似症状。5.必须近距离接触时,或处理寝具、毛巾和衣物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说了那么多,现在请各位小伙伴进行自我监测,观察是否有猴痘的疑似症状。如果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参考文献:1.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国疾控传防发〔2023〕16号2.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版),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41(10),623-6303.Monkeypox:diseaseepidemiology,hostimmunityandclinicalinterventions.NatureReviewsImmunology,20224.https://www.who.int/zhews-room/fact-sheets/detail/monkeypox
01 2024-03
请别再误解“我”之小艾对你说
Hey!不要划走!“我"知道你有在好好生活,但有些误会,错过了,就是一辈子。自1981年“我"被人类发现后,世人对“我"的误解和恐惧就从未停止。今天,“我"觉得有些话还是有必要说清楚。“我"——HIV,英文名“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中文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侵犯的是人类CD4+T淋巴细胞,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引起一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疾病,又称艾滋病(AIDS),所以“我"——HIV是病毒,AIDS是疾病,别再把“我"与AIDS搞混。世人对“我"的误解之一:只要自己不“乱",永远也不会与“我"扯上关系。这是世人对“我"最大的误解。“我"的传播途径除了性传播,还可以通过血液和母婴传播,下面“我"细细说给你们听。性传播:在人类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有“我"大量的同胞,男女之间、男男之间只要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就可以导致“我"的传播。血液传播:输入被“我"污染的血液,或者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锐器、拔牙工具等,都为“我"开辟了传播通道。母婴传播:母亲被“我"感染,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世人对“我"的误解之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是毒瘤,离这群人远远的。其实,“我"的传播并不十分容易,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我"才能成功传播给下一个人:(1)排出——“我"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等体液中,因此被“我们"感染的人类在排出以上体液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外出的通道。(2)存活——“我"一旦随人类体液排出,倘若被暴露于空气中,就会失去活性和传染力,只有在体外未干枯的血液中可勉强存活数小时。因此“我"必须存活下来,才有传染性。(3)足量——在人类的泪液、汗液、唾液和尿液中,“我"方数量极少,敌众我寡,往往会败于人类的免疫系统围剿,只有在含量很高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才能有机会传播。(4)侵入——如果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了,此时只需要人类身体出现伤口或粘膜破损,“我"便可趁机而入,在身体内不断复制,扩大“我"的数量,就可以实现新的传播。世人对“我"的误解之三:一旦被“我"感染,人类就只有等死了。人类的科学家超强的,发明了专门针对“我"的抗病毒治疗。被我感染的人类,只要能坚持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就会使“我"陷入困境,体内数量慢慢减少,直至不能造成传播,也不能对宿主产生较大的损害。所以,被“我"感染的个体,只要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寿命几乎不受影响。哎,“我"的战斗力越来越弱了。更厉害的是,人类现在还有了一种叫做“HIV暴露后阻断"的预防方法,如果不小心发生了可能被“我"感染的高风险行为后,个体可通过及早(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就达到预防被病毒感染的效果,听说预防效果可达80%以上呢。怎么样?是不是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呀?请动一动你的小手,把它传递给下一个可能正在误解的人吧!
上一页 1 ... 23242526272829... 106 下一页 共106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