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0-08
立秋谨防小儿秋季腹泻
立秋之后,季节更替,不仅有来势汹汹的“秋老虎",也有让不少新手爸妈头疼的小儿秋季腹泻。秋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有的小儿一腹泻就是好几天,甚至是半个月,都快虚脱了。秋季腹泻不同于普通腹泻,它是一种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轮状病毒有高度的传染性,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秋冬季则是感染的高峰期。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通常为2-3天,起病较急,多见于3岁以下的孩子,6月龄—2岁的小儿最易被感染。在秋季腹泻初期,大多数宝爸宝妈可能会误以为是感冒或者普通的腹泻,等到爸爸妈妈们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孩子的症状往往已经很严重了。那宝爸宝妈们怎么判断是不是秋季腹泻呢?1、秋季腹泻起病急,刚开始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咳嗽、鼻塞、流涕。发病当日会突然激烈呕吐,常伴有发热,在38.5℃~39.5℃左右,一般是低热,通常发热和呕吐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天。2、观察大便性状:宝宝拉出的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呈黄绿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粘液,无脓血,无腥臭味。平均一天拉七八次,多的时候可能十几次,可持续约3~5天或一周,少数可长达三周。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是说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一般没有特效药治疗,大多数宝宝拉肚子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和其他种类的腹泻一样,宝宝得了秋季腹泻后,不能吃成人用的止泻药。由于秋季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非但没有效果,还会扰乱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秋季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很严重。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进行及时治疗。对于秋季腹泻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注射或者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秋季腹泻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每年9月到次年的1月是秋季腹泻流行的季节,所以在每年的8—10月接种该疫苗预防效果更好。2、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餐具要进行定期消毒,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3、在腹泻流行期间不接触患儿,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已经上幼儿园的宝宝,在患病期间应该立即停止上学,在家进行隔离治疗,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08
2020-07
带你了解云南省疾控中心检验中心毒理室
场景一:电梯里:哇,你在毒理室,下次中毒了找你哦?场景二:接样大厅:我家孙子拉肚子,肯定是中午吃的黄瓜有毒,我把黄瓜带来了,能不能帮忙检测一下看看里面有没有毒,是什么中毒?场景三:实验室门口:这是毒理实验室啊,那就在门口吧,不进去了!里面会不会是个剧毒库?是时候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云南省疾控中心检验中心毒理室的工作了,我们既不是保存毒物的大毒库,也不直接对外接收中毒食物的检验检测。毒理室工作人员日常打交道的对象其实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例如小白鼠、小豚鼠、大白兔……毒理室工作人员的任务也不是检测各种毒物,相反,我们做的更多的工作是对食品和保健食品之类的安全性评价。举个小例子,现在有一个新东西,它又香又脆,闻着就流口水,看着就想咬一口,恨不得天天拿来当饭吃,但是这样可以吗?长期吃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吗?呃~~~说实话,其实这个我也不知道,要不咱们还是先来对它进行一个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吧。根据剂量,先用小动物来试一试。经过实验动物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致畸试验、90天喂养试验……看着这些名字是不是有点头晕,还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吓人,不用怕,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也不必了解试验的具体内容,您所要知道的就是,我们先要把检测的物品做一系列的动物实验,然后相关部门会结合动物实验的结果,流行病学和膳食摄入量的调查等多方面数据,最后确定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吃,还会告诉你每日推荐吃多少合适呢,是不是很贴心呀?上面例子里只是检验中心毒理室工作的一小部分内容,平时涉及到的还有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肥料等等……这下大家有点明白了吧,我们是一个主要进行产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的实验室。各种中毒不要直接来找我们,赶紧拨打120或直接送往医院,以免延误病情哦!
06
2020-07
预防溺水:实施指南
随着汛期、暑期的来临,学生溺水事故也进入危险期、易发期、高发期。近期,广西、河南、陕西等地相继发生了多起儿童溺水事件,造成多名儿童溺亡。溺水是世界各地5至14岁儿童的第三大死因,这种可预防的死因急需得到有效遏制。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家或社区层面上开展溺水预防干预措施和策略的情况评估,并提供选定的六项干预措施和四项实施策略等10项行动措施,以减少、预防溺水的发生。预防溺水的六项干预措施具体为:1.为学龄前儿童提供远离水域的安全场所在全球范围内,1至4岁的儿童最容易溺水,儿童溺水往往发生在监护人忙于家务或其它日常工作时。父母缺乏对儿童溺水风险和预防的认识,监护不够得力以及广泛接触水域,是学龄前儿童最重要的溺水风险因素。家长加强有效看护和社区机构在儿童最有可能溺水的时间内提供监护(如设置日托中心),是保护学龄前儿童避免溺水的有用干预措施。2.设置屏障,控制接近水域实体屏障可以阻止儿童接触开放水源并预防溺水。在高收入国家,大多数儿童溺水发生在围栏不严或没有围栏的游泳池,所以四面安装备有自动关闭和自锁门的围栏或隔离栏是有效的预防策略。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天然水域是造成儿童溺水的最大风险。覆盖开放水域或安装围栏可能不切实际,特别是在附近有许多水域的地方。在这些环境中,在住所门口安装门障,使用游戏围栏,或者在家里或周围用围栏圈出安全的游乐区,可以是一种简易而实惠的替代方案,并有助于进行监护。3.教学龄儿童(6岁以上)学会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最新研究证实教儿童学会游泳可以使他们避免溺水。但如果适用的安全措施不到位,教孩子学游泳可能有危险。一般来说,受训儿童为6岁或以上,需要经过风险筛查(例如是否患癫痫、哮喘、残疾等疾病)并在干净、清澈,并具有明显可见边界的浅水中教授,必要时需在水域设置障碍和提供适当的监护。4.建立应对能力并管理水灾风险及其它危害溺水已被确定为水灾死亡的最重要原因。通过建立、改进水灾和相关危害的应对能力,使社区能够更安全地防范水灾(通过堤防、防洪建筑物、预警系统等),在出现风险时有准备到达避难地或更安全的地方,从而尽量减少水灾引起的风险。5.对旁观者进行安全救援和复苏训练救援和复苏对降低溺水死亡率和发生率的影响有限,但在发生溺水时旁观者进行的救援和复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救援溺水儿童的人经常是其他儿童,这意味着在安全救援和复苏方面训练旁观者的干预措施必须谨慎考虑此类规划能够成功训练的儿童年龄。儿童可以开始学习安全救援和复苏技能的年龄取决于身体的能力,普遍的共识是大多数儿童在12岁时有足够的体能,而且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更早地开始这方面的学习。6.制定和执行安全划船、航运和渡轮规定加强大小船只的水上运输安全,需要监管和教育两方面的干预措施。安全专家认为监管和执法以及形成重视安全的氛围可能是提高大型船只安全的最有效措施,而政府批准的强制性救生衣穿戴规定(适用于小型船只而不是大型船只或渡轮)成功地减少了溺水死亡人数。作为基础支持溺水预防干预措施的四项“交叉"实施策略主要为:1.促进多部门协作2.通过战略沟通,加强公众对溺水的认识3.制定国家水上安全(预防溺水)计划4.研究:通过数据收集和设计良好的研究,推动预防溺水(引用说明:本文内容引用自《预防溺水:实施指南》。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许可证:CCBY-NCSA3.0IGO。)
03
2020-07
大暑防病 省疾控“拍了拍”你
正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眼下已经进入了24节气中的大暑节气,未来的日子晴热高温仍是常态。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大暑正值三伏天,炎热的天气实在难受,稍不注意容易生病,那么大暑预防什么疾病呢?一、中暑中暑是大暑天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无汗及昏迷。首发症状有全身软弱、无力、头痛、眼花、恶心及汗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并有极度困倦、皮肤干热无汗、脉快、呼吸浅、血压下降。二、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大暑天气温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繁殖加快,视频的腐败变质速度明显加快;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吃生冷及凉拌食品,吃进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很容易发病。而且各种苍蝇蚊虫的繁殖也快,成为传播疾病的渠道。如感不适,出现腹部症状及时就医。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以熟食、温食为主,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少吃或不吃生冷、冰镇食物。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买来的海鲜等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三、登革热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等。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7~9月份为流行高峰期。预防:室内室外必须清理积水,保持环境卫生,从源头上杜绝蚊虫的滋生,减少蚊虫的数量。在户外活动时,应在裸露的部位喷上驱蚊水,或者穿上长袖、长裤,避免蚊虫的趁机叮咬而导致发炎。晚上睡觉时需要点上蚊香或者挂好蚊帐。如果被蚊虫叮咬之后,发觉有些头晕、发热症状,应该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避免症状加重而导致并发症。四、脾胃病儿童要防脾胃病。天气炎热,儿童吃冷饮非常普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功能还不健全,过食冷饮,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食冷饮还会使孩子胃酸、胃蛋白酶、小肠淀粉酶和脂肪酶等物质的分泌减少,进而影响对食物的消化。预防:每次吃冷饮不能太多,以一天喝1~2杯冷饮、吃1根冰棍为好。家庭可自制保健饮品,如冰镇绿豆汤、冰粥等,这些饮料既卫生又有消暑降温的作用,对肠胃损伤也小。五、热中风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预防:适当地调整空调的温度,使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摄氏度。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中风前兆症状时,及时就医,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保驾"药物要有备无患。六、热伤风在酷暑难当的大暑,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风。预防:预防“热伤风",关键是避免受凉,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刻用凉水冲洗,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和饮食营养。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过猛或对人直吹,冷气调温不可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并盖好腹部。七、心脏病有资料表明,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的高发期。所以,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心脏。预防:要保持精神安静、平和,尽量不要生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清淡饮食;运动的时候运动量不宜过大,同时要注意休息。
02
2020-07
雨季已至,记住这些很重要
近期,我省大范围持续降雨,大量降雨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可能诱发内涝、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自6月25日起,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即抽调应急队员启动汛期卫生应急一线值班,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洪涝灾害应对应急准备工作。如何防范洪涝灾害引起的健康风险,云南疾控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记住以下知识很重要:洪涝灾害主要公共卫生危害洪涝灾害易引起饮用水污染,使感染性腹泻、痢疾、甲肝等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增加。洪水导致化粪池和下水道污物外溢、加速受灾动植物尸体腐败、导致蚊蝇大量孳生,生活和居住环境恶化,血吸虫病、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发生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洪涝灾害防范准备提前了解预警信息。雨季天气复杂多变,通过手机APP、电视、广播、网络等多渠道关注天气讯息。提前了解雷电、暴雨、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做好应急准备。熟悉居住地各类隐患灾害点和紧急转移路线图、救灾部门联络方式;保持通讯畅通;低洼地带住户提前储备救生衣、救生哨、救生绳、应急食品、应急药品等应急物资;做好避险准备,关掉煤气、水电开关。洪涝灾害避险逃生指南洪水来临时,迅速向山坡、高地、房顶等高处避险,不可攀爬带电的电杆、铁塔,切忌为抢救财物擅自返回住所。被洪水围困时,及时利用通讯设备、救生哨等发出求救信号,千万不要游泳逃生。如被卷入水中,保持冷静,尽可能抓住门板、桌椅、大块泡沫等能漂浮的东西,寻找逃生机会。谨慎驾车,不可在湿滑山路、积水路段、桥下涵洞等处行驶。洪涝灾害灾后卫生防病指南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生熟食品分开存放,使用清洁消毒后的碗筷。注意环境卫生,清除过水区域的污泥,清洗家具,整修厕所;不随地大小便,垃圾要丢弃在指定区域。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患有足部皮肤病者尽量避免下水劳动。灭蝇灭蚊灭鼠,清除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如果发现鼠类异常增多,及时向当疾控中心等部门报告。加强家畜的管理,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消毒,喷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入集中粪池。关注自身健康,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在新冠肺炎防控的特殊时期,洪涝灾害期间还应持续落实新冠肺炎相关防控要求,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保持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