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3-03
结核病患者如何合理营养?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以肺结核多见。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发热、盗汗、食欲减退等造成机体消耗增多、合成减少,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患者体重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体康复。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增强营养可以改善结核病患者的营养水平,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有利于身体受损组织的修复,提升治疗效果。鼓励结核病人多进食,每天可以采取加餐的方式增加进食量,摄入充足的能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做到合理营养。一、食物多样,平衡膳食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注意合理搭配。二、“高能量"得了结核病,能量消耗增多。要多吃谷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提供人体所需能量。食物选择谷类: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小米、紫米等。薯类:红薯、紫薯、土豆、芋头等。三、“高蛋白质"蛋白质是修补组织的重要营养素。得了结核病,蛋白质消耗过多会导致结核病灶难以愈合。需多吃优质蛋白,包括肉类、蛋类、奶类、大豆类。四、“丰富维生素"丰富的维生素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有益于结核病康复。食物选择蔬菜:胡萝卜、西兰花、南瓜、番茄、油菜、白菜等。水果:苹果、橙子、梨、柚子、橘子等。五、“足量矿物质"结核病患者较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要注意补充铁。钙不足对结核病灶的钙化修复不利。食物选择富含铁:动物血、肝脏、蛋黄等。富含钙:牛奶、大豆、坚果等。六、“多膳食纤维和水"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能维持酸碱平衡、促进大量结核杆菌毒素及抗结核药产生的代谢物排出。食物选择全谷物及蔬菜水果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提倡饮用白开水,饮水应保证每天1500~1700毫升。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饮水,不要感到口渴时再饮水。如结核病治疗期间具有以下状况,饮食需特别注意:咯血: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食品,如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合并肝炎或出现肝损:不宜食用过多脂肪、食盐。合并糖尿病:不宜吃含糖类及大量淀粉类食物,如甘蔗、蜂蜜、蜜饯、糕点等。尿酸增高或高尿酸血症:轻度增高可多喝水,促进尿酸排出。同时,禁食高嘌呤食物,如贝类、深海鱼、虾、动物内脏、豆类等,禁喝啤酒。合并贫血:适当进食动物瘦肉、蛋黄等。服药小贴士:服用抗结核药物时忌同时饮用牛奶、豆浆,会影响药物吸收效果。抗结核药物可能会令你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肠胃不适等症状,请勿因此而擅自停药,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禁喝各种酒类,酒精会与抗结核药物发生反应,加强药物的毒副作用。禁止吸烟,避免给人体器官(肺部、肝脏)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参考文献:[1]姜丽,张晓强,刘伶俐,等.结核病患者营养素缺乏临床特征研究进展[J].中国防痨杂志,2020,42(07):741-746.[2]张胜康,童照威,唐寒梅,等.必须重视结核病患者的营养治疗[J].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2):1272-1275.[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0
2023-03
家人得了肺结核不必慌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全人群普遍易感。一家人日常居住、生活都在一起,如果不注意家庭内的结核病感染控制,则很容易造成“一人得结核,全家被传染"的局面。当有家人被诊断为肺结核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照顾好患者和保护其他家人不被传染。首先,应弄清楚家庭其他成员是否已被传染。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成员,尤其是与一同居住的家庭成员由于密切接触的机会、时间较多,所以被传染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当有家人被诊断为肺结核时,应及时让其他家庭成员到就近的结核病定点治疗医院就诊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其次,注意家庭内的清洁卫生。肺结核患者最好能在单独的房间居住,无条件时也应分床睡。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者的衣物、被褥要经常洗晒,餐具可煮沸消毒。患者应遵守呼吸卫生,不随地吐痰,要将痰吐在纸巾内包裹焚烧或吐在带盖垃圾桶中消毒后倒弃。患者在治疗初期应尽量避免参加聚会活动,外出时应佩戴好口罩。最后,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家人的理解和关心可以帮助肺结核患者坚定治疗的信心。由于肺结核的治疗周期往往需要半年以上,所以部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不是很好,这个时候家人可以督促患者要戒烟限酒,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要注意给患者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尽早康复。只要掌握了这些结核病家庭感染控制的知识,就能有效降低肺结核在家庭内的传播风险,而且绝大多数的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家人得了肺结核不必慌!!!
17
2023-03
早知道,我就…
最近几个患流感的朋友找小编诉说患病感触:早知道,去年秋冬季就该打流感疫苗,现在发热、头痛等,哪哪都不舒服,还怕传染给家人。在这里小编要敲黑板,画重点了!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威胁性最大。目前已知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由于流感病毒每年或每几年频繁发生基因变异,所以流感疫苗生产企业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的当年推荐流行毒株生产疫苗。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来看,以下5类重点人群应该优先考虑接种流感疫苗,分别是:医务人员;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等)。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有三价、四价流感疫苗,三价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H3N2和乙型Victoria三种流感病毒,四价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H3N2和乙型Victoria、Yamagata四种流感病毒。接种对象为6月龄以上儿童和成人。一般来说,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人体才会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在流感发病高峰到来之前接种是最佳选择。朋友对小编说:早知道,去年就该苗苗苗。而小编想对大家说:去年下半年没来得及打也不用过度担心,在流感流行期间及时接种疫苗也能达到一定得保护效果,建议大家尽快接种。
17
2023-03
流脑是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即流脑,冬春季高发,因其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隐性感染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点令人担忧,低龄婴幼儿的爸爸妈妈尤其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孩子感染发病,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一、什么是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多发生在冬春季,脑膜炎球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共有13个长相各不相同的兄弟姐妹。他们各自的名号如下:A、B、C、D、X、Y、Z、29E、W135、H、I、K、L血清群,最危险的成员就是A、B、C、Y、W135等,它们导致的发病占95%。流脑临床表现主要有突发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以导致休克和脑皮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二、流脑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流脑的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空气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奶、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幼儿传染具有重要意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两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三、预防流脑有妙招1.流脑疫苗闪亮登场接种含相应菌群成分的脑膜炎球菌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应菌群的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脑。(1)我省免疫规划使用的流脑疫苗:6月龄和9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A群流脑多糖疫苗;3岁和6岁时分别加强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2)自费的流脑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2.日常防护不可少减少罹患流脑危险因素的锦囊(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及咳嗽时使用手帕,开窗通风换气。(2)增强抵抗力:加强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保证充足休息。(3)戴口罩、少聚集: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若到人员拥挤的场所应戴口罩。(4)提高警惕,做好防护:儿童应尽量避免与有流脑相似症状的人接触;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4
2023-03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与预防
新的学年伊始,各个医院出现发热、咽痛及口腔、咽峡部疱疹的儿童也多了起来。医生说,有时它是手足口病,有时它又是疱疹性咽峡炎,你别说,我这一看它两个还真有点像。那么,它们真的是一样的病吗?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1.不同的疾病,但病原确有交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包含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目前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最为常见。该病多表现为发烧、精神不佳、口腔及咽部疼痛,以手、足、口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为典型症状,多数轻症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发展至重症或危重症,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也是肠道病毒,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A组(1-6、8、10、22)型,以及EB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等。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发烧、咽喉痛、口腔内疱疹等症状,有时会合并细菌感染,其危险程度低于手足口病。所以,有些手足口病患儿在手、足、口等部位还没有出疹时,往往容易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但不同的是手足口病患儿的口腔疱疹一般在咽峡前部,而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疱疹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等部位。2.两种疾病均有传染性,但稍有差别两种疾病都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但手足口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而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1-10岁儿童。两种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儿,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呼吸道(飞沫)和消化道(粪-口途径)等传播方式。疱疹性咽峡炎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手足口病则是出现每年5-7月、9-11月的双高峰。3.危害程度不同,预后也不同两种疾病均属于自限性疾病,只要家长积极治疗、细心护理,一般1-2周均可自愈,大多数患儿恢复良好。但因为两种疾病的病原存在交叉的情况,所以不排除会有少数患儿发展成脑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肌炎等重症或危重症的情况。而且极少数危重症病例的病情进展迅速(有时仅几小时),甚至可致死亡,存活病例也多留有后遗症。所以,在患病期间无论是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都要仔细观察,一旦发现病情加重,要及时带患儿就医。4.两种疾病预防措施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和危重症的病原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病毒),目前我国已有疫苗上市,可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预防;但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至今尚无疫苗。预防手足口病要“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它同样适合疱疹性咽峡炎,要多注意卫生与室内通风。常洗手,特别是在便便后和吃东西前。七步洗手法是保持手卫生的好习惯。同时,也要教孩子避免把手或其他物品放到嘴里。避免和患儿密切接触,如亲吻、拥抱、共用餐具或水杯。患儿应该请假留在家里,尽量避免去到公共场所或密闭不通风的场所,直到退热、口腔溃疡完全愈合或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多参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营养平衡。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区域和公共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