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通知公告 >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
09 2017-11
2017年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省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国家《“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委对中心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模式,提升综合能力,服务于“健康云南”建设。(二)定位科技之年,精准之年。(三)目标1.总目标疾控工作服务于我省跨越式发展和“健康云南”建设;疾病控制有效,中心加快发展。2.具体目标(1)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稳中有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快速、有效。(3)有效防控境外传染病输入。(4)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提升科研能力。(5)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四)思路1.加快中心工作融入和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云南“跨越式”发展和“健康云南”。2.加快提升疾控核心能力建设。3.加快疾病控制到健康管理的转变。4.加快推进由经验管理向精准管理的转变(五)十大任务1.重点实验室立项责任领导:宋志忠;责任部门:性艾所、科教部完成艾滋病防控研究重点实验室立项、认定。2.“云南数字疾控”建设责任领导:马燕;责任部门:信息中心制定数字疾控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完善数字疾控。3.组建云南省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责任领导:赵世文;责任部门:处突中心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紧急医学救援帐篷防疫队建设与行动指南》的要求,建成云南省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4.“爱国卫生技术指导中心”建设责任领导:赵世文;责任部门:爱国卫生技术指导中心成立机构,建立专家库,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为有效推进全省“四城”同创工作提供支持。5.ISO15189认证责任领导:查舜;责任部门:结防所建立并运行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申报并争取进行认证。6.内控体系建设责任领导:赵世文;责任部门:计财部建立中心财务内控体系,保证资金安全。7.完善科研体系建设责任领导:宋志忠;责任部门:科教部修改完善中心相关科研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科研管理,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有效提升科研水平。8.健康扶贫责任领导:杨军;责任部门:党办、行政办制定健康扶贫工作方案,完成对彝良县乔山镇底武村健康扶贫的年度任务。9.持续推进新中心建设责任领导:胡培;责任部门:后服部、行政办积极向相关部门报送材料,推进立项工作。10.全省疾控能力达标责任领导:闵向东;责任部门:质管部、检验中心推进省级及70%的州市级、60%的县级疾控中心达到检测能力A级标准。
09 2017-11
2017年云南省疾控中心工作计划
1.业务工作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时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和评估预警。卫生应急。加强国家、中心应急队管理,及时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及应急预案,为国际救援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参加全国卫生应急技能大赛。性病艾滋病防制。全面落实第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检测发现率达到80%以上。强化阳性暗娼动态管理、男同人群扩大检测和脱失患者入组转介,推广三种快速检测替代确证策略。加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云南省重点地区项目管理工作。继续实施《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组织开展性病质量控制。按照《云南省丙型肝炎防治工作方案》,加强丙肝疫情管理,实施国家丙肝综合防治试点项目。加强专项经费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及执行率。结核病防治。实现“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县级全覆盖。组织指导列入全国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试点普洱市开展工作,在该市10县(区)探索建立结核病分级诊疗制度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继续加强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深化推广应用快速诊断技术GeneXpert。全省结核病定点治疗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全覆盖,药敏熟练度测试合格率达到100%。指导各地开展5类耐多药高危人群筛查,筛查率达到85%以上。完成全人群结核病可疑者推介到位率≥2‰、肺结核患者管理率≥90%、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90%。保障抗结核药品不间断供应。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我省无脊灰状态;防止麻疹疫情暴发,报告发病率保持平稳;提高成人乙肝免疫抗体水平,报告发病率低于前三年平均发病水平。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保持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接种率,探索建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全面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覆盖率保持95%以上,个案信息上传率达80%。开展示范性、规范化、合格接种门诊考核评审。麻风病防制。组织全省实施《2016-2020年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计划》,对73个县开展消除麻风病危害达标考核,将18个县麻风病患病率降至1/10万,指导12个县开展消除麻风达标自查,确保按期实现消除目标。开展云南省麻风病症状监测,早期发现麻风病人。针对患病率1/10万以上的县(市、区),加强督导考核。急性传染病防制。做好探洞相关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事件处置和研究。加强人感染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加强二代测序技术在常规重点急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疫情检测中的应用。按照国家新版《全国流感监测方案》和省级流感参比中心职能开展州市级实验室分离的流感毒株的复核,以及流感毒株抗原性和耐药分析。慢性非传染病防制。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不断扩大全省慢性病监测的覆盖面,继续推进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规范治疗和管理。建立覆盖全省的死因监测体系,制定技术方案并每年动态发布我省人均期望寿命。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和早诊早治。建立省级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农村地区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平台,强化居民健康指导,加强健康知识传播。完成宣威肺癌调研评价报告。病媒监测。开展全省病媒生物监测、农村改厕工作、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以及医疗机构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疫苗临床研究。规范完成在研项目。推进试验现场建设,达到Ⅲ期临床试验标准的现场不少于10个。扩大合作范围,提高储备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工作稳步推进,力求疫苗临床研究取得突破。卫生检验。完成国家级、省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卫生检测任务。执行好各项合作项目,积极申报地方标准。完善全省卫生检验网络建设。力争科研取得突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测网络县级全覆盖,建立“云南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数据平台”,建立云南省食品安全监测及食源性疾病分布电子地图。继续实施农村食物中毒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治项目。探索创新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新思路。食品卫生。完善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病原学监测哨点医院增加至25家,加强实验室监测和溯源能力。加强全省营养监测能力建设,开展2017年食物成分监测和居民营养监测。学校卫生。加大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力度。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相关工作。完成8个人口较少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专题报告。完成并上报《云南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方案》。开展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学生营养综合干预示范县建立和建设工作。职业卫生。继续做好兰坪血铅超标事件处置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工作。申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保密资质。通过甲级资质续展。执行全省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规划。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卫生服务能力。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病网络直报管理工作。环境卫生。组织实施好云南省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云南省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工作、云南省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工作和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加强基层指导,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放射卫生。组织实施好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放射性污染监测项目、云南省医疗照射频度调查项目。加强基层放射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完成甲级资质扩项申请与现场评审。预防性健康检查。完成各类预防性体检,并开展职业病门诊接诊、协同职业病诊断办公室完成职业病的诊断工作。完成相关资质的校验工作。信息管理。启用与推广“云南省数字疾控”统一门户、云南省疾控网络办公云平台以及云南疾控综合资讯服务平台,继续推进中心信息网络安全建设。二类疫苗管理。安全、稳妥收回前期调拨基层二类疫苗应收帐款,保证资金安全。积极争取与各疫苗生产企业签订配送协议,承担省内各县级疾控中心二类疫苗的配送工作,将疫苗经营全面转型为疫苗配送,确保二类疫苗配送质量和安全。健康教育。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信息推广、风险沟通和危机传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应用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服务中心防病工作。12320管理。完成12320话务大厅的搬迁和系统平台、短信平台的上线运行。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创新宣传推广模式,完成戒烟干预项目。基层指导。向全省16个州(市)下发《2017年疾控业务工作指导意见》。对重点地区、重点疾病实行驻点指导。对16个州(市)及129个县(市、区)开展业务指导和督导。2.科研培训科研管理。管理和运行内设研究机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组织完成3项科研成果及6项科研课题申报。业务培训。申报及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继续为基层疾控系统专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及进修机会。通过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师资评估等,提高业务培训质量。3.质量控制与生物安全完成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扩项,BSL-3实验室复评审。完成实验室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指导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展省级计量认证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执行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不断提升各级实验室的检验能力。4.内部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完成体系转版及培训,清理、完善现行规章制度,开展内部评审及管理评审,加强运行监督,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财务管理。加大资金预算、执行的管理力度,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实现预算执行效率目标,保证资金安全。人事管理。完成第三轮职工岗位聘任工作及中层干部聘期满考核工作,开展中层干部管理培训。设备资产。规范完成设备采购,加强合同管理。推进中心设备检定和维护工作外包。追踪边境州(市)、县(市、区)疾控中心设备配置工作。安全保卫。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强化信访工作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持定期开展检查,维护、监控中心消防设施和安保系统,管理好保安队伍。后勤保障。规范完成物资采购,加强合同管理。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合理调配部门工作用房。5.党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反腐倡廉、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助推中心建设发展。全面落实中心党风廉政建设的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深化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加大帮扶力度,落实脱贫措施。推进“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形成联动发展。2017年是“十三五”的推进之年,疾控工作受到高度重视,让我们按照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目标任务,以及全国、云南省卫生计生工作会和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暨防治艾滋病工作会的相关要求,全面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任务,主动融入和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效发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作用,为“健康云南”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09 2017-11
2016年云南省疾控中心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一)人员。2016年在职人员4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9人,占90.5%;高级技术职称111人,占25.9%;博士9人,硕士138人,本科241人,本科以上学历占81.8%。(二)经费。2016年专项经费较2015年增加14%,创收减少16%。“三公经费”较2015年减少10.55%。完成了2016年资产清查核实申报。(三)设备。2016年新增设备40台/件,共计1457万元。目前,中心共有各类仪器设备4851台/件,设备总值15175.4万元。设备能力达到国家A级标准95%。(四)能力。达到国家A级检验能力353项,达标率91.2%,排全国第三位。2016年申请扩项55项,因标准变更减少20项,净增25项,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达到23类977项。二、业务工作(一)传染病。全省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发病率(全国232.919/10万,云南187.89/10万)。报告甲类传染病1例(腺鼠疫),报告乙类传染病89096例,发病率较2015年下降9.54%;死亡2037例,较2015年上升3.3%。(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6年全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7起,较2015年增加16起,发病4777例,死亡59例,分别较2015年下降28.55%和上升11.32%。派出34人次对3起矿洞不明原因肺炎、德宏“11.20”边境维稳等8起影响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现场指导处置,有效处置红河州首例H9N2疫情。(三)艾滋病、性病、丙肝防制。完成《第三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评估和《第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制定。2016年疾控系统负责的38项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全省监测检测人数较2015年增加19.2%,报告感染者人数减少1.2%。21个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核心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或达标,三项防艾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交流。一期梅毒发病率0.51/10万,二期梅毒发病率0.65/10万,较2015年均有所下降。全省丙肝疫情报告率97.8%,较2015年上升7.8%,疫情报告现场核查准确率达94.2%,较2015年上升2.3%。“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顺利结题。中心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第三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集体。云南防艾经验得到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四)结核病防治。完成《云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终期评估和《云南省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制定。实现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诊疗州(市)级全覆盖。启动主动筛查,初诊就诊率较2015年上升63.77%。“以患者为中心”的耐药结核病关怀模式获得国际认可和国家肯定。100个县(市、区)完成“三位一体”新型服务模式转型。全省学生报告病例数平稳,未出现学校聚集性事件。(五)免疫规划。全省疫情网络报告疫苗针对疾病较2015年发病数(率)均下降25.22%。累计报告麻疹发病数较2015年下降59.08%,无死亡报告。乙肝报告发病率29.65/10万,较2015年下降44.72%。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指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要求。与全国同步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有效应对西藏脊灰疫苗高变异株事件。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乡级信息化覆盖率98%,较2015年提高14.23%;儿童接种个案信息上传率73.33%,较2015年提高29.3%。(六)急性传染病防制。霍乱、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伤寒副伤寒、不明原因肺炎、病毒性腹泻等监测敏感性不断提高,及时发现我省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实验室建立基因二代测序技术,重点病原体分子生物学系统研究逐步开展。“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顺利结题。(七)麻风病防制。麻风病疫情稳步下降,86个县(市、区)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比2015年增加8个。精准实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51个县(市、区)做到一县一方案。(八)慢性非传染病防制。现有国家级示范区6个;省级示范区2016年新增8个,已覆盖10个州(市)、38个县(市、区),其中昆明市已实现县级全覆盖。慢性病监测实现从点到面的转变。死因登记报告已覆盖全省,报告质量较2015年明显提高,5个县(市、区)肿瘤登记报告数据被国家癌症中心纳入2016年年报,41个县(市、区)中28个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质量较好,营养与慢性病、慢阻肺、伤害监测顺利开展。(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全省0-6岁儿童建证率100%,免疫规划各剂次疫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均达99%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及时处置率均达到100%。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较2015年增加117.4万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81.12%,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9.12%,均超过了国家规范管理率达50%的标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完成省级信息平台建设,全省重精患者管理在册率4.14‰,达到国家4‰的任务指标。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制定并下发《云南省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实施细则(2016版)》,全省管理肺结核患者32786例,管理率达95.79%。(十)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超额完成2016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食品微生物及致病因子国家级、省级监测任务。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质量逐年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达到174所,监测数据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圆满完成国家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好评。“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正式授牌,积极推进农村食物中毒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治项目的实施,完成《2016年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报告》,成功举办首届云南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营养监测。组建省级营养工作骨干队伍,完成2016年食物成分监测、中国乳母和儿童营养监测以及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学生健康状况监测。全省学校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2015年下降7.2%;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0起,报告发病数2636例,较2015年减少796例,未报告死亡病例。积极参与云南省卫生监督校园行动计划,督导8个州(市)12个县(市、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完成8个人口较少民族4800名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环境监测。完成云南省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以及环境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覆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及93.5%的乡镇,覆盖率全国排名第四位。农村饮用水监测完成率全国排名第二位,城市饮用水监测完成率全国排名第四位。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对砚山县承担的国家人体生物监测试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称云南经验可在全国推广。中心被评为“2016年全国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项目先进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持续开展兰坪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处置工作。完成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国家环境与健康调查项目、妇女健康状况调查项目,以及省级职业病防治项目。签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合同16个,较2015年增加33.3%。放射危害因素监测。完成食品放射性污染监测项目、放射卫生监测项目、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项目,以及职业放射性疾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消毒与病媒监测。完成31家省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9个项目县农村改厕指导考核,34个县(市、区)病媒生物防制考核验收,6个县(市、区)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10个病媒生物监测点技术指导,以及独龙江乡、景罕镇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十一)应急能力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建立规范管理制度,组织队伍开展培训及演练。圆满完成我省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疫情防控、三起探洞相关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事件处置、朝觐归国人员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以及赴境外处置疫情应急准备等重要任务。启动卫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组织专家对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寨卡病毒病疫情、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等开展专题评估,有效避免和减少不良影响和危害。(十二)健康宣教。组织中心和16个州(市)疾控中心参加2016中国健康科普大赛(云南疾控赛区)比赛,中心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奖,我省选送作品分别获得视频类一等奖、三等奖以及图文类一等奖。组织各类健康宣传活动12次,在云南主流媒体上刊登综合报道128篇,拍摄业务相关重要健康教育活动影像资料1040分钟合集,制作10部视频短片。印发《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知识手册2000册,开发“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系列宣传海报10万份。(十三)信息管理。完成全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础编码维护及用户管理,实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单位VPN(虚拟专网)全覆盖,疫情视频会商系统实现县级全覆盖。继续推进“数字疾控”建设和中心计算机网络安全二期建设,启动“云南疾控综合资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及全省疾控系统OA云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号影响力7次进入全国前20名,最好名次第2名。(十四)科研管理。完成内设研究机构及学科带头人的考核,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后工作站运行顺利,组织中层干部参加英语培训。中心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青年项目3项,面上项目2项,获资助3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90篇,其中SCI文章16篇。组织学术活动24次。(十五)疫苗临床研究。队伍、硬件设备及制度规范等内部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执行5项在研临床试验项目。进一步完善5个Ⅲ期临床试验现场建设,扩展6个新Ⅲ期临床试验现场。储备4个临床试验项目。(十六)对外服务二类疫苗使用。中心及15个配送分中心均未涉及“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件”,疫苗冷链运输实现全程监控。拟订《云南省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和使用实施细则》,报省卫生计生委和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正式下发执行。组织完成二类疫苗集中采购、协助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完成二类疫苗集中采购平台建设。全年下发全省各级疾控中心二类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共计343.89万人份。预防性健康检查。完成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38700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5955人,职业健康检查6657人次。完成从业人员体检软件升级。结防所临床部。门诊患者7259人次,住院患者363人次,年均10636个床日,病历甲级率91.75%,住院患者好转率94.75%。疫苗接种门诊。完成疫苗接种7.65万人次,较2015年增加8.54%,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十七)12320热线。启动12320系统平台、短信平台建设,话务量5380个,累计发送微信4110条,微博2038条,阅读量超过400万人次。全国卫生热线第三方满意度评价中排名第九。三、内部管理(一)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外部监督评审,实验室认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复评审。BSL-3实验室通过监督评审,恢复认可。完成“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审查申请”备案。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飞行检查中均未发现不符合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确保了中心疫苗的经营质量。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疫苗临床试验。稳步推进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认证工作。(二)政务信息。报送信息68条,省卫生计生委采用22条,得分110分。向昆明市文明办上报精神文件创建信息14条。获省卫生计生委2016年度卫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三)财务管理。2015年结转专项经费执行率99.27%;纳入财政考核的2016年省级财政专项经费执行率100%。完成2016年非税收上缴和申请回拨,回拨经费执行率100%。中心各账户资金安全。(四)物资采购。组织物资招标采购228次,金额1.69亿元。为边境地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设备购置、赴缅甸开展救灾前期准备等重要工作提供保障。(五)安全保卫。坚持每日三次安全巡查、每周一次安全排查、每月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每季度一次安全形势分析会。完成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六)生物安全。对中心37台生物安全柜性能,120份高压灭菌器和紫外消毒设备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每季度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监督整改。全年未发生生物安全事故。(七)工会工作。组织106名职工分5批到省干疗院疗休养,748名职工进行体检。以兴趣小组活动为推手,中心体育赛事成绩有突破。解决了部分职工子女入托、入学难的问题。(八)荣誉。中心共获得集体荣誉17项、个人荣誉27项。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三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集体”,被省卫生计生委评为“云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先进集体”,中心党委获得“省级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心女子气排球队获得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系统2016年职工气排球比赛卫生科研系统女子B组冠军。贾曼红等6人被评为“第三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个人”,周晓梅被评为“2016年度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杨军等4人被评为“省级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闵向东被评为“省级卫生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许琳获得中国防痨协会“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四、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党建工作。结合中心实际,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着力解决党员意识弱化,宗旨意识淡薄,规矩意识不强等问题,引导党员严格要求、对党忠诚、遵规守纪、清正廉洁、敢于担当。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坚持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党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心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二)党风廉政建设。建立7名中心领导的廉政档案,7名中心领导和35名中层干部进行述廉述责。分2批次对38人进行廉政谈话,督促班子成员开展分管部门负责人廉政提醒谈话。制定并下发《关于规范中心公职人员办理婚丧喜庆相关事宜暂行规定》,2016年中心有4名中层干部按规定申报。按省委、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和驻委纪检组的要求,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全年电话回访出院病人179人,收集住院治疗人员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收费标准的意见和建议,总满意度100%。完成8个州(市),16个县(区、市),32个乡镇卫生院行风调研工作,广泛收集基层对中心的工作意见、建议。(三)脱贫攻坚和其他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被昭通市委、市政府评为“昭通市挂钩帮扶和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25 2016-08
2016年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在省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2016年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疾控工作会议和卫生应急工作会议的要求,主动服务于服从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云南“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模式,强化精准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为全省人民健康服务。(二)定位服务之年,精准之年。(三)目标1.总目标疾控工作服务于我省跨越式发展和“健康云南”;疾病控制有效,中心加快发展。2.具体目标(1)法定传染病控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有力、有序、有效。(3)有效防控境外传染病输入。(4)综合能力持续稳步提升。(5)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四)思路1.加快中心工作融入和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云南“跨越式”发展和“健康云南”。2.加快疾病控制到健康管理的转变。3.加快推进由经验管理向精准管理的转变。4.加快中心各项工作的国际化。(五)十大任务1.创建文明单位2.重点实验室建设3.“云南数字疾控”建设启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建设,启动IT运维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系统建设,推进全省疾控机构的信息化管理。4.组建中国移动防疫中心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紧急医学救援帐篷防疫队建设与行动指南》的要求,组建成立中国移动防疫中心。5.“健康中心”建设在中心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培养职工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6.推进“三位一体”防治16个州(市)全面启动“三位一体”防治,在30%的县级推行。7.申报放射甲级资质通过放射甲级资质认证。8.启动人才培养工程制定中心5年人才培养规划,2016年分别外派行政管理、业务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到国内外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学习培训。9.扶贫攻坚完成扶贫攻坚年度任务。10.再次启动新中心建设完成新中心建设申报,推进立项工作。
25 2016-08
2016年云南省疾控中心工作计划
一.党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根据中央、省委和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按照扶贫攻坚方案,深化扶贫攻坚工作,加大帮扶力度。认真履行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工作职责,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制度执行监督、责任追究惩处等方式,确保中心安全、干部职工安全。二、业务工作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实施好“2015版传染病信息报告规范”,加强培训、督导和管理,提高报告质量。提高疫情信息的分析利用,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预警。制订云南省重点传染病“十三五”控制指标和年度指标。加强国家和中心应急队管理,编写、整理、完善现场应急工作SOP和数字工作包。性病艾滋病防制。做好第四轮防艾人民战争的技术支撑。继续巩固死亡率和新发感染率下降的成效,出台和推广《高危行为艾滋病干预和同伴外展服务质量标准》,做好全国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完成第三轮防艾人民战争评估“十二五”规划总结和经验提炼,继续巩固和完善推广“德宏模式”。完成梅毒控制规划中期评估、规范性病疫情报告质量。提高丙肝疫情报告质量,开展丙肝防治试点工作。结核病防治。制订《云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和《2016年云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要点及任务指标》。按照《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和国家整体工作策略,积极、稳妥推进“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出台《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实施细则》,加强患者发现,规范医疗机构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行为,提升患者治疗质量。提高州(市)、县(市、区)快速诊断能力。拓展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工作。继续加强学校结核病防制。免疫规划。维持无脊灰状态,确保AFP病例监测指标达到WHO和国家要求,落实国家调整的脊灰免疫策略。消除麻疹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巩固麻疹防控成果。规范乙肝病例报告,确保乙肝疫情稳步下降。开展免疫规划规范管理专项活动,提高免疫接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麻风病防制。根据《云南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结果,做好迎接国家中期评估准备。急性传染病防制。伤寒副伤寒等重点传染病防治更加有效,2016年发病水平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建立基因测序平台,提升重点传染病分子研究水平。建立全省急性传染病检测网络,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诊断能力建设。慢性非传染病防制。协助省卫生计生委出台《云南省慢性病防控中长期规划》。提升州(市)、县(市、区)能力,加快全省慢病网络建设,建立覆盖全省的死因监测系统,实现由项目工作向全面工作的转变。制定出台全省慢病技术手册。病媒监测。完成全省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情况调查,加强省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加快云南少小民族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具备常见寄生虫检测能力。开展全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及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疫苗临床研究。建立完善实验研究基地建设,开展不少于4个临床试验研究。做好项目储备。通过“一次性疫苗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卫生检验。申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新增50项检测项目。加快卫生检验信息化建设。完成国家级、省级卫生检测任务。完善全省卫生检验网络建设。突破科研“瓶颈”。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成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挂牌,完成《2015年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报告》,为省政府提供技术支撑。开展业务指导,提高各州(市)级分中心能力。举办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论坛。食品卫生。完善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编写《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简明手册》。建设食源性疾病监测溯源平台。加强全省营养监测能力建设,组建州市级营养工作队伍。开展2016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开展2个少小民族营养现状调查。学校卫生。加大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力度。推进全省农村学生营养监测,实现全省县级全覆盖。开展少小民族学生体质专题调研。在两个州(市)启动和开展学校相关危险因素监测。职业卫生。由现场监管转变为主动提供技术服务。了解掌握基层能力,开展驻点指导,提升州(市)能力。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保密资质。启动环境与健康风险哨点监测(会泽)项目、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澄江)项目,完成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做好兰坪铅锌矿区儿童血铅超标事件技术指导。环境卫生。了解掌握基层能力,开展驻点指导,提升州市能力。完善云南省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开展饮用水、农村环境卫生、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人体生物等监测工作。提高数据分析利用率,完成农村饮用水、农村环境卫生、空气污染监测专题分析报告。推进昆明市轨道交通卫生学评价工作。放射卫生。了解掌握基层能力,开展驻点指导,提升州市能力。取得放射甲级资质。开展放射防护评价。完成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国家与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项目。预防性健康检查。强化服务意识,升级办证软件。做好职业病诊断的技术支撑。体检人数稳中有升。信息管理。开展以“云南数字疾控”、“全省疫情视频会商系统”、“云南疾控综合资讯服务平台”、“中心计算机网络安全(二期)”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二类疫苗管理。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开展二类疫苗管理工作,完善二类疫苗异常反应监测及处置机制。保障15个州(市)疫苗配送分中心正常运转,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健康教育。加强与全省州(市)疾控中心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队伍的交流协作,搭建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加强与新兴媒体的联系和合作,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提高健康教育社会效益。12320管理。完成呼叫中心系统平台、短信平台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创新宣传推广模式。完成戒烟干预、肺结核患者服药和复查管理项目。基层指导。向全省16个州(市)下发《疾控业务工作指导意见》。对重点地区、重点疾病实行驻点指导。对全省100%的州(市)及县(市、区)开展业务指导和督导。三、科研培训科研管理。充分利用高福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资源,采用病毒分子研究新技术,开展手足口病传播机制、蝙蝠等跨物种传播病原的筛查与接触人群病原免疫本底、艾滋病疾病进展相关机制的研究。在科研、技术开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联合攻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力争在省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申报中有所突破。业务培训。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加大培训的深度和覆盖面,继续为基层疾控系统专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及进修机会。通过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师资评估等,提高业务培训质量。外语培训。对6个业务部门、3个职能部门中层干部开展英语口语培训。四、质量控制与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国家“三合一”复评审,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通过监督评审,推进ISO15189认可工作。检验能力达1000项。质管部、设备办、环卫所联合制定中心不合格生物安全柜达标的解决方案。指导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展省级计量认证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以及执行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不断提升各级实验室的检验能力。五、内部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部门严格落实执行,综合管理机构监督执行情况,保障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财务管理。加大资金预算、执行的管理力度,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实现预算执行效率目标,保证资金安全。人事管理。完成中心职工第七轮双向选择及第三轮岗位聘任。设备资产。规范完成设备采购,加强合同管理。推进中心设备检定和维护工作外包。完成边境州(市)、县(市、区)疾控中心设备配置项目工作。安全保卫。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开展检查,汇总上报总结。维护、监控中心消防设施和安保系统,管理好保安队伍。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后勤保障。规范完成物资采购,加强合同管理。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合理调配部门用房。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实现云南跨越发展的起步之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出台医疗卫生相关决定,对疾控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心将按照“服务之年、精准之年”定位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克服困难、全面落实各项疾病控制任务,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云南“跨越式”发展和全省人民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 共5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