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通知公告 >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
28 2022-01
2022年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两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深入实施健康云南建设,扎实有效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重点任务(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全面提升风险应对和应急处置能力,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输入、不发生规模性反弹和不发生本土疫情外传的底线。加强和优化卫生应急队伍管理,持续提升实验室检测、暴发调查处置等综合能力。(二)疾控体系改革。紧盯国家疾控体系改革动态,按照省卫生健康委要求,主动谋划全省疾控机构改革,协助开展全省疾控机构改革工作。(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在省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继续做好疫苗采购、储运、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等工作,确保全省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推进,筑牢免疫屏障。(四)健康云南建设。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工作部署,抓好健康云南建设,细化慢病管理,减低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策略。巩固艾滋病防控“3个90%"成果,加强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推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为饮用水工程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及职业健康达人评选工作,强化对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的监测。(五)区域性国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州(市)疾控中心等沟通协商,制订有操作性的区域性国际疾控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争取得到省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可。(六)新中心建设。加快省级疾控机构迁建项目建设,完成新中心建设并争取实现搬迁。(七)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根据《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积极整合急性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领域资源,力争在2年内申报获批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八)云南省智慧疾控信息平台建设。在省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深化云南省智慧疾控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疾病监测预警、防控处置、应急决策、便民惠民等信息服务能力。
03 2021-05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职能(一)主要职能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省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具体承担七项工作职责: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二)2020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介绍1.巩固新冠肺炎防控成效,常态化防控毫不松懈。统筹部署,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印发技术方案指导全省规范开展疫情防控,组织培训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省级专家组和三级疾控机构防疫队进工地、企业、社区、农村、重点场所开展精准防控技术指导。派出专家分赴16个州(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场所进行指导。开展一线应急值守,驻守重点场所,追踪密切接触者。开展风险评估,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疫情防控部署准备。驰援湖北省疫情防控,派出专家组分赴缅甸、老挝协助抗疫。开展瑞丽市、陇川县、芒市、沧源县、西盟县对口支援,移动检测平台至磨憨、猴桥口岸对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疫情扩散系数低于全国平均,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2.传染病疫情稳中有降,重点疾病防控措施落实有力。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1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艾滋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16州市感染者发现率达90%以上。全面实施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患者规范管理率、成功治疗率均在90%以上。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与全国疫苗追溯平台、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加快实现消除麻风危害目标,116个县(市、区)达到消除危害标准。3.卫生应急能力持续提升。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和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队员取得国家灾难急救生命支持课程证书。完成队伍装备更新,建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系统和应急作业中心。7个州(市)纳入全国致病菌识别网,“一锤定音"能力持续增强。启动云南省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云南省区域性国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开工建设。4.持续加大健康相关因素监测。新增11个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慢病综合示范区67个。完成国际级、省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出台云南省“三七须根"地方标准。开展学校及幼儿园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饮用水卫生监测基本覆盖所有乡镇,职业病监测县级全覆盖。5.健康扶贫和驻村扶贫取得实效。15个贫困县建成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彝良县底武村扶贫帮扶及专业指导,助力彝良县脱贫摘帽。6.内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通过ISO9001外部监督评审和实验室认可复评审。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无不符合项。启动内控体系建设,各账户资金安全。
09 2020-04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健康云南建设为主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全省疾病控制工作。(二)中心重点工作1.有序推进新中心建设项目工程。同步启动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2.按照省卫生健康委要求,规范实施云南省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基础建设、能力建设等项目,全面提升各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3.继续保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结核病疫情下降,力争实现艾滋病“三个90%"目标,确保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加大《疫苗管理法》的宣贯和实施,推进边境传染病联防联控,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持续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有效推进健康云南专项行动计划。争创3-5个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5.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青少年近视监测等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能力。6.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特别是健康扶贫工作要求,建立贫困地区健康危害因素防控长效机制。
09 2020-04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和省卫生健康委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一、2019年主要工作进展(一)传染病疫情总体可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有效。全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22.38/10万)较2018年上升12.98%,接近全国水平(225.48/10万)。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2起,发病(11435例)较2018年上升88.63%;死亡55例。(二)稳步推进艾滋病防控。全年艾滋病检测2248万人份,较去年增加27.2%,感染者发现率85.4%,居全国第三。快速检测乡镇全覆盖,推广溯源检测、体检机构检测,自主研发抗病毒治疗转介信息系统。7个艾滋病防治模式入选《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优秀防治模式汇编》。(三)持续优化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总结推广“兰坪模式",关口前移至乡镇卫生院,分类主动筛查人数较2018年增加35.17%,报告发病率(53.87/10万)较2018年下降2.72%。在全国率先创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基本关怀服务模式",获中国疾控中心认可,推广至13个省份。(四)有效控制疫苗针对疾病。维持无脊灰状态,成功应对四川省VDPV疫情。麻疹、乙肝等疫苗针对疾病保持低发病水平。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新生儿个案上传率(88.97%)较2018年提升10.82%。(五)提高急性传染病监测能力。顺利完成流感、霍乱、伤寒副伤寒等疾病监测任务。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持续减少。确认全省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首次检出流感耐药毒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六)加快消除麻风病危害进程。全省106个县(市、区)实现消除麻风病目标,提前达到《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总目标要求。(七)持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新增7个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慢病综合示范区省级51个,国家级11个。63家乡镇卫生院建成慢病管理中心。严重精神障碍、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对独龙族、布朗族、阿昌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开展慢病及危险因素调查。(八)不断拓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成全省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连续8年全国第一。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风险研判。开展云南省茶叶、大米、火腿等名优产品风险评估,制定三七须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助力“绿色品牌、绿色食品"战略发展。营养监测。开展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和食物成分监测。完成布朗族、普米族、基诺族营养与健康调查,建成我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膳食营养与健康数据库。环境监测。饮用水卫生监测项目覆盖99.8%的乡镇,居全国第四。农村饮用水枯水期合格率(68.9%)较2018年提高2.3个百分点,88个贫困县饮用水合格率(68.64%)较2018年提高4.92个百分点。持续开展35个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完成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和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任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重点职业病危害监测项目病种由7种扩充至28种,开展职业健康核心指标主动监测,完成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和尘毒危害专项治理督查。中心被确定为省级职业病鉴定中心。学生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体格发育水平逐步提升。全面启动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完成28.5万学生的监测工作。放射危害因素监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起草《云南省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通过论证。消毒与病媒监测。开展省级和全省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9.70%和96.80%。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广圆线虫检测、国家病媒生物监测和全国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任务。(九)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卫生城市、卫生县城覆盖率达到92.25%,卫生乡镇覆盖率达到23.73%。稳步推进健康城市试点建设。(十)健康教育促进取得新成绩。选送31部疾控作品参加中国健康科普大赛,7项获奖,首次获得一等奖。(十一)逐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完成云南数字疾控建设和升级改造,应急现场管理、实验室检测、内部资源管理信息实现互联共享。完成全省疫情视频会商系统升级。(十二)疫苗临床研究进展显著。实施15个项目,首次担任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组长单位,受邀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十三)科研管理稳步进行。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卫生科技成果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110篇,其中8篇SCI。(十四)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接待美国、德国等10个国家人员来访,9批10人次出访巴西、泰国等国;举办4次国际会议,培训老挝、越南专业人员84人次。(十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人获得“万人计划"名医专项人才称号,2人获得后备领军人才称号;26人获得学历、职称晋升,派出305人次参加国家组织的业务培训,25人至先进省份或中国疾控中心进修学习;举办各类培训班84个,为基层培训业务骨干近1.2万人次,接受基层进修152人次。建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技能考试基地"。(十六)新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10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土地清表、地质勘察已完成、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进行基坑开挖。二、主要成绩(一)卫生应急能力持续提升。成立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先遣队,应急队伍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处置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新发传染病输入疫情。加快推进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建设,“一锤定音"能力持续增强。(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与周边三国签署了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备忘录和卫生应急预案。举办“中老、中越"技能培训和桌面演练,与老挝琅南塔省开展技术交流。建立80人中外联合专家库。(三)重点疾病防控措施落实有力。艾滋病防控“三个90%"目标逐年提高,肺结核疫情连续11年持续下降,麻风新发病人2级畸残率15%。(四)健康扶贫和驻村扶贫取得实效。聚焦“三区三州"和88个贫困县,提升贫困地区疾病防控能力,贫困地区重点疾病防控指标均达要求。开展彝良县底武村扶贫帮扶,加强结核病防治、免疫规划和学生健康等专业指导,推进省级卫生村创建,争取“母亲水窖"、捐赠太阳能路灯,不断改善当地生活环境和健康意识。三、存在困难及问题(一)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逐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3个县(市、区)距麻风消除目标有较大差距,结核病、艾滋病、乙肝、麻疹等重点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边境疾病输入不容忽视。(二)机制建设和基层能力亟待加强。慢病医防融合机制不健全,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基层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等工作能力严重不足,专业人员缺口较大,健康危害因素风险监测网络仍未形成。卫生应急和基层实验室能力尚不能适应当前需求。
12 2019-12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公开目录
一、省疾控基本信息1.机构信息2.荣誉成绩3.科研工作4.培训交流二、党群建设1.工作动态2.疾控文化三、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四、服务1.服务指南2.下载服务3.招标指南五、服务监督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 共5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