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玉溪市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27 2021-10
红塔区启动2021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工作
时间:2021年10月9日地点:红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楼会议室主持:红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杜春华2021年,红塔区作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国家级监测点,将在10月11日-19日陆续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两项监测调查工作。为保障两项监测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调查任务,根据《关于开展红塔区2021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暨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工作的通知》(玉红卫〔2021〕65号)要求,区卫健局委托区健康教育技术指导中心,于10月9日在区疾控中心三楼会议室举办“红塔区2021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培训班"。50余名来自玉兴、北城、大营街三个监测点的调查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由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杜春华主持,他通报了领导小组及工作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并着重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他说:调查必须保证所有原始问卷均由调查对象真实填写,不能出现他人冒填、代填、假填等弄虚作假现象;同时,还要保证每一份原始问卷中信息的完整和合理,不能出现调查对象抽错及问卷内容错填、漏填、不填和逻辑性错误等问题。随后,区疾控健康教育科工作人员对两个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全体参训人员还收看了国家培训视频。本次培训,进一步健全了健康素养监测评估体系,提升了基层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现场调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7 2021-10
远离高血压治疗四误区 早日摆脱高血压的困扰
高血压发生以后,积极做好高血压的治疗工作很关键。高血压是怎么一回事,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清楚,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患上高血压后,患者由于血压攀升,这很容易给患者健康带来伤害。因此,患者为了自身健康着想,一定要做好高血压的治疗工作,早日摆脱高血压的困扰。高血压患者治疗时,一定要远离高血压治疗四误区。高血压的治疗误区1、高血压患者要警惕用药不当。一般说来,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因为发病的病因和情况不同,治疗也是有一些差别的,目前来说,治疗高血压药物种类比较多,机制也比较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对待每一名高血压患者。因此,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病因、症状不同,继而对症下药,对高血压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治疗误区2、高血压患者容易忽视生活调理,未消除诱因。临床上,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让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不能依靠药物治疗,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的诱因,比如,高血压患者生活没有规律,过度的疲劳,睡眠不足,饮食中食盐量过高,吸烟,嗜酒等,如果不消除这些因素,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是很难康复的。高血压的治疗误区3、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将原发疾病治好,就采取单纯的降压治疗,是没有效果的。因此,这一类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重点注意高血压的治疗误区4、高血压患者不按照医生的要求去服用。临床上,不少高血压患者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忘记服药或者是不按时服药,服药不定时定量,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一段时间之后,自觉症状减轻或者是消失,就私自停止服药,这样做对高血压患者身体的健康是不利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高血压发生以后,患者的治疗工作一定要到位,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只有正确的进行高血压的治疗,患者才能有效降压,减少高血压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继而让患者摆脱高血压的困扰。
25 2021-10
红塔区最近发现的这个小虫能要命!
红塔区已经发现红火蚁,并发生致人受伤的情况。一旦被红火蚁咬伤,请立即就近前往医院就诊!它是地道的外来入侵生物,原产自南美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交界地区的昆虫,2004年首次在我国被发现。如其名所示,红火蚁通体呈红蝎色,外形与人们常见的蚂蚁相似,长约3毫米到6毫米之间,看起来其貌不扬,似乎并无特别之处。但红火蚁非常凶狠,它的主要特点是攻击性强、叮咬毒性大。红火蚁不同于一般的蚂蚁,其毒囊中有大量毒液,一旦被咬伤,毒液就会注入皮肤,引起红肿,产生脓包,过敏者会出现高烧、恶心、胸部疼痛,休克甚至死亡。红火蚁生性凶猛,生态危害大,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性入侵物种之一",其拉丁学名有“无敌蚂蚁"之意,其危害性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破坏当地生态结构红火蚁适应性很强,入侵一地后,往往迅速发展为优势种群,不仅将该地其他类型蚂蚁“赶尽杀绝",而且把蜘蛛等益虫消灭,使得原有生态结构遭到巨大破坏,造成生态严重失衡。二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红火蚁直接取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根茎等,搬运、放牧蚜虫、蚧类等分泌蜜露的害虫,传播植物病虫害。这些直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三是威胁人们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红火蚁受到干扰后不仅不会四散逃生,而且会产生极强的群体攻击性,通过蜇咬将毒液注入受害者皮肤,让容易过敏的人出现脸红、荨麻疹,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出现呕吐、头晕和休克等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四是威胁公共安全由于红火蚁常常入侵户外与居家附近的电器设备,如电表、电话总机箱、交通信号机箱等,可能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进而可能引发公共安全事故。春秋两季是红火蚁活跃期,现正值秋季,户外各种蚊虫蠢蠢欲动!疾控中心提醒,如果你出门游玩时,在路边、草地、公园、山坡看到这种小红土堆:红火蚁红火蚁攻击性极强带剧毒能致命,所以当发现疑似红火蚁时千万不能随便用手或脚进行触碰,应迅速远离蚊巢,避免受到红火蚁报复性攻击。一旦不慎被咬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就医!
25 2021-10
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娃娃抓起”,你做对了吗?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症是个老年病与自己无关,其实预防骨质疏松症是一生的“必修课",各年龄段都要注意预防,尤其是要从“娃娃"抓起,预防应从小时候开始。儿童和青少年期是骨量增加的关键时期,30岁左右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为“峰值骨量"。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女性绝经后,骨量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如果年轻时尽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也就是增加自身体内骨的库存量,到老年后需更长时间才会丢失到骨质疏松状态,那么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因此,从儿童、青少年时期起,就应注意均衡膳食营养,饮食勿过咸,多吃含钙磷高的食品,尤其牛奶、奶制品、绿色蔬菜、鱼等。同时要多晒太阳及进行户外运动,不饮酒吸烟,尽量不喝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中年以后,尤其是妇女绝经后,这时人体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进行长期预防性的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体力活动、合理的膳食营养、不吸烟、少饮酒,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步入老年后,坚持适当运动、加强防摔措施,预防骨折。老年人仍应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已发现骨密度低下或已患有骨质疏松症,可适当配合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对已发生骨折患者,积极治疗不容迟疑,除对骨折的及时处理外,合理的康复治疗和骨折后预防再次骨折的治疗尤其不可忽视,因为已骨折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25 2021-10
为什么走路快的人更长寿?走多快算快呢?
长期以来,身体质量指数(BMI)被视为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在不少人的观念中,肥胖人群更易患病,而“瘦子们"则大多身体健康、寿命较长,在饮食运动方面可以“放松"一点。但是你知道吗?无论BMI如何,一个人的走路速度与其寿命都是明显挂钩的!2019年,一篇发表在美国《梅奥诊所学报》的研究发现,走路快的人比走得慢的人,平均多活15-20年。走路快慢可以反映寿命长短在该研究中,英国莱斯特大学对47.5万人的步行速度和体质指数进行了长达7年的监测和研究,并通过分析数据模型来估算被观察对象的寿命预期。结果显示,不管体质指数如何,走路快的人,寿命也更长:◎女性:走路慢的预计平均寿命为72.4岁,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6.7-87.8岁;◎男性:走路慢的预计平均寿命为64.8岁,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5.2-86.8岁。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相比走路慢的人,走路快的人平均寿命多15-20年。研究人员还发现,体重过轻的人走路速度较慢,患心脏相关疾病的风险更高。因此,即便是身体质量指数正常的瘦子,也不能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放松警惕;若是出现走路较慢的情况,健康可能也不大理想。为什么走路快的人更长寿?一方面,与低强度的慢步走相比,快步走的强度更高,符合有效运动的基本要求。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帮助脂肪“燃烧",而且对于血液循环、心肺功能等的促进提高作用更加明显,能降低肥胖症、三高等多种疾病的风险,更容易健康长寿。另一方面,走路需要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完美配合,还需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人在走路时,身体会自动调节步伐,让步速与自身功能相适应。如果走路速度过慢,可能是身体系统受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如果走路速度快,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系统的功能较为健全。因此,走路速度能比较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对预测寿命长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走路多快算快呢?研究人员指出,心率要达到最大值的60%以上,或者每分钟100步以上,才算是“走路快"。主观感受是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微微出汗,呼吸略微有点喘,但还能流畅说话。虽然走路速度与寿命长短相关,但影响步速的原因众多,包括年龄、疾病、锻炼等,刻意提高步速并不能延长寿命。尤其是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膝关节疾病的人群,盲目快走反而会加重病情;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合适的走路姿势,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上一页 1 ... 100101102103104105106... 177 下一页 共177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