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红河州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开远市疾控中心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监测及疫情防控知识培训
2025-08-06
24 2025-03
开远市疾控中心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全民行动、全民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病”。为提升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增强防控意识,开远市疾控中心在金方购物广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结核病防治宣传折页、微信扫码答题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设立咨询台,为过往群众免费提供健康咨询,耐心解答大家关于结核病知识和疑问。  现场,一位前来咨询的张大妈到咨询台向工作人员询问,“医生,我想咨询一下,肺结核能不能治好,平时该怎么注意不被传染?”工作人员向张大妈详细讲解了结核病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等核心知识,强调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指出结核病早发现、规范治疗的关键作用,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康复。  本次宣传活动作为深化结核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模式,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此次活动通过微信扫码答题方式吸引100余人参与问卷答题,发放宣传折页280余份服务群众380余人。下一步,开远市将持续推进结核病防治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为实现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4 2025-03
屏边县疾控中心开展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提高对水资源的关注和保护,充分营造珍惜水、爱护水的良好氛围,3月23日,屏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赶街天在长晟广场对面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海报、问卷调查的方式,向过往群众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相关的水利法律法规知识,并详细讲解保护河道、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让群众认识到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向群众普及生活中的节水小常识和小窍门等,引导大家养成合理用水的良好习惯。  本次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提高了群众对“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大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下一步,屏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到依法治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
20 2025-03
开远市五举措打造丙肝防治“开远模式”
  开远市通过创新实施“五举措”工作体系,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丙肝防治新格局,为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贡献力量。首诊必筛,织密防治“安全网”建立全员筛查制度:构建“首诊必查、逢入必筛”的工作机制,要求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丙肝筛查专岗,将丙肝抗体检测纳入手术患者、孕产妇等群体的常规检查项目,确保每位入院患者均接受丙肝抗体初步筛查。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完成丙肝筛查18万人次,抗体阳性病例核酸检测率达96%以上‌。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首诊必筛机制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规范诊疗流程:‌制定《丙肝诊疗服务规范》,明确医疗机构责任分工,形成“健康教育—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管理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立快速检测站点,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实现了筛查工作的全面覆盖。部门联动,筑牢溯源“防火墙”多部门协同机制:卫健部门牵头,联合疾控、医疗、公安、民政组建丙肝防治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跨部门协作‌。打通医疗、公安、民政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对信息不全人员全面排查追踪。开展“清网行动”,找回信息不全人员并提供免费核酸检测。建立“公安+社区+医疗”三级联动闭环管理模式,确保丙肝防治工作的连续完整性。精准防控策略:对阳性病例实施“一人一策”管理,组建医疗团队定制诊疗方案。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追溯感染源‌。定期反馈与评估机制,对追踪工作的成效进行动态评估与调整,不断优化防治策略与措施动态调整防治策略。精准筛查,点亮早治“希望灯”锁定高危群体:针对吸毒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男男同性行为者、暗娼、艾滋病感染者等7类高危人群开展专项筛查,2022年以来,完成重点高危人群筛查18万余人次,抗体阳性病例的核酸检测率达96%以上,累计抗病毒治疗率提升至56.23%,新报告丙肝抗病毒治疗率提升至80.28%。优化检测服务:改进实验室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强化实验室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快速检测站点,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检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及时识别高风险区域与人群,进一步增强了防治工作的精确性与针对性。截至目前,举办社区筛查活动15场,覆盖人群1.5万余人。入户动员,搭建治疗“连心桥”组建专业服务队伍:‌建立由家庭医生、社区干部及志愿者构成的“三人服务小组”,开展“敲门行动”专项入户服务,针对经济困难及认知不足群体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讲解医保报销流程及治疗方案,消除患者治疗顾虑。2024年入户访视96余户,实现未治疗患者100%上门动员,医患沟通满意率达98%。创新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患者动态电子台账,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分级管理,推行“入户检测—陪同转诊—定点治疗”全程服务模式,通过家庭医生随访监测治疗效果,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至95%,实现卫健、医保、社区三系统数据互通,治疗进度追踪准确率达97%。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多元宣传,唱响防治“主旋律”线上线下融合宣传:构建“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宣传体系,结合卫健纪念日、赶集日等节点,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宣教。线上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布健康科普资讯,举办讲座与直播互动,拓宽宣传渠道,提升信息传播效率。‌线下依托科普专家库,通过开展“六进”讲座、义诊等宣教活动,将健康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创新宣传形式:‌组织专家团队进校园开展‌“校园健康护航”行动,提升师生的健康防护意识。采用情景剧表演、健康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专业防治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传播内容,提升宣传覆盖面与影响力。2024年开展活动66场,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发放资料2.8万余份。开远市通过实施“五举措”工作体系,丙肝防治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开远市将继续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并不断优化防治策略与措施;加强跨部门合作与社会动员能力;推进农村地区的防治能力建设;开展消除丙肝危害的三年攻坚行动,为全国丙肝防治工作贡献更多可复制的“开远经验”与“开远智慧”。
13 2025-03
屏边县开展2025年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讲座
  为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提升学校传染病防控能力,有效控制和降低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风险,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3月12日,屏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屏边县人民医院,在屏边一中礼堂开展了2025年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讲座。此次讲座共546名师生参与,涵盖了结核病、艾滋病、麻风病、常见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等多方面内容。  在讲座中,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或血痰等都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预防结核病,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宿舍、教室等场所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也至关重要,同时通过问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结核病的了解。  工作人员还详细介绍了艾滋病的相关预防知识,强调了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完全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工作人员提醒同学们,要洁身自爱,正确使用避孕套可有效预防性传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等行为,能降低血液传播风险。同时提醒,与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的一般生活工作接触并不会传染艾滋病,大家不应歧视他们。  麻风病知识普及方面,工作人员介绍,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皮肤损害、神经粗大等症状。由于其传播途径相对局限,做好个人卫生和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常见传染病的相关预防知识,也是此次讲座的重点内容,工作人员向师生们介绍了常见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新冠、流行性腮腺炎等,同时还详细讲解了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防控措施,提醒学生们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出现症状及时就医等。  此外,讲座还涉及食物中毒的防治知识。工作人员提醒师生们,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过期食品。  通过此次宣传讲座,师生们对常见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屏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持续关注学校卫生健康工作,为师生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28 2025-02
开远市五举措做实慢性病防控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开远市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通过实施防、筛、治、管、养的五大举措,多维度守护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有效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举措一:预防为先筑牢全民健康防线  健康教育普及。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发布健康资讯,定期更新慢性病预防相关内容。开展在线讲座和直播互动,邀请专家进行科普讲解。组织“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包括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举办科普专家讲座、义诊宣教等。截至2024年12月,已开展“六进”义诊及讲座、主题宣教活动527场,服务群众7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增强了居民的健康素养和防病意识。  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开远市不仅言传,更重身教。健康步道和健身设施在社区、学校遍地开花,鼓励居民迈开腿,动起来。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低盐、低油、低糖的饮食新风尚蔚然成风。截至2024年12月,创建997个健康细胞(涵盖社区、企业、家庭等),有效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慢性病预防中来。  举措二:筛查为基构建早期发现机制  高危人群筛查。建立了高危人群筛查机制,对18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糖。定期开展慢性病筛查活动,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全面筛查。截至2024年12月,已完成慢性病筛查近10万人次,发现了大量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早期患者。  信息化监测。依托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团队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筛查,同时,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慢性病监测系统。截至2024年底,5万余名市民受益,近2000人及时干预了慢性病风险,3000余名高危人群被有效管理。  举措三:治疗为要构建高效诊疗体系。  分级诊疗。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医疗救治网络,并组建“2+1+N”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能,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有效缓解了大医院的拥堵,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特色专科。注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专科的建设,引入先进治疗技术,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医生的培训。同时,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置慢性病管理中心,方便患者就近就医。为众多慢性病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举措四:管理为重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  建档签约服务。为每位慢性病患者建立了详细健康档案,全面记录病情、治疗情况及生活习惯等信息。家庭医生定期上门访视,监测患者病情,提供用药、膳食、运动等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截至2024年底,数万人次的随访服务,近2万名慢性病患者签约,让健康管理触手可及。  健康管理平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对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的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控。医生通过该平台能够实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和管理服务。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慢性病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了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医疗服务的精准性、科学性。    举措五:养护为本:构建全方位康复体系  康复服务网络。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康复服务体系,提供物理治疗、心理康复等多元化服务。通过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康复科和中医馆,推进康复服务向基层延伸,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的康复服务。提升了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病康复中心。依托市人民医院等资源,建立了集医疗、康复、护理于一体的慢性病康复中心,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该中心不仅提供康复服务,还开展慢性病康复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康复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开远市通过实施防、筛、治、管、养的五大慢性病防控举措,有效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比如:市民张大爷曾饱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折磨,频繁往返市区乡村就医。开远市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推进,让他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医生定期上门量血压、送药,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中医康复指导。如今,张大爷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另外一位市民李女士曾患肥胖症,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家庭医生团队引导她参加社区健康体重管理小组,接受个性化干预指导。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李女士成功减重,慢性病症状明显改善……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只是开远市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在具体慢性病防控实践工作中,开远市还取得以下工作亮点和成效:  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界限,让医疗资源得以共享和优化配置。  构建慢性病防控五道防线。从预防、筛查、治疗到管理、养护,构建了慢性病防控的五道防线,实现了全方位覆盖。推动智慧医疗应用,让医疗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强化基层能力。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医生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健康管理的精细化实施,让患者在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防控指标显著改善。近五年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患者规范管理率提升至80%以上。截至目前,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86.92%,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83.59%。    下一步,开远市将继续深化慢性病防控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慢性病防控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上一页 1 2345678... 95 下一页 共95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