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玉溪市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07 2021-05
喜讯,澄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了!
为有序推进澄江市疾控中心核心能力提升工程的开展,按照《云南省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澄江市疾病预防控制核酸检测实验室于2021年2月25日由云投公司进场施工,3月22日完成房屋主体改造验收,4月17日经云南省卫健委专家组现场进行核酸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评审并通过评审确认,4月20日经过玉溪市卫健委专家组现场进行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审查并审查通过。经过各级领导、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即2021年4月22日起,我中心终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及资质。标志着届时起澄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自主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标志着我市核酸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将极大满足辖区内“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工作需求,为全市疫情精准防控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月29日,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穿戴好防护装备进入实验室,开始了具备能力和资质后的第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检测人员秉持着专业严谨的态度,对每一份标本、每一步检测负责,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也愈显重要,检验人员高度重视,不畏风险、迎难而上。检验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站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加充分的检验保障,为赢取抗击疫情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1 2021-05
通海县开展202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
2021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9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根据省市关于开展202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的要求,为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我县以宣传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为主线,紧紧围绕健康云南建设总体要求,聚焦“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健康100年"主题,广泛开展“共创健康中国·共享职业健康"为主题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树立职业健康理念,推动落实用人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动者的责任,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职业健康的浓厚氛围: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在九街镇集贸市场人员活动较多的场所悬挂宣传标语,摆放相关职业病防治展板,并发放职业病相关宣传册子等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营造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的氛围,普及职业病防治法知识。二、深入到里山工业园区云南穆光工贸有限公司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宣传,在现场悬挂202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主题宣传标语,摆放相关职业病防治展板,并发放职业病相关宣传册子和折页,现场答疑。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三、充分利用QQ、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幕等多种形式发送职业病防治相关信息。此次活动总共发放宣传资料3类共2000余份,宣传受众人数800余人。通过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突出“共创健康中国·共享职业健康"为主题,开展职业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职业病的危害,使劳动者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做好防护工作。
30 2021-04
澄江市2021年“4.25”儿童预防接种宣传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人群疫苗接种率要达到一定比例,才会形成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大规模流行,从而保护那些因疾病或特殊时期无法接种的人,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月25日是全国第35个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为宣传贯彻《疫苗管理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自我预防意识,加强科普知识和宣传,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按照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转发2021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面有序安全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相关要求,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预防接种工作,澄江市充分发挥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作用,积极开展线上及线下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活动。一、提高思想认识、突出工作重点今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是“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是落实免疫规划、搞好卫生防疫、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策略。随着预防接种政策的普及,幼儿家长对于疫苗接种的意愿及主动性越来越高,对于近年来上市的疫苗,也存在较高的依从性。通过此次宣传,让幼儿家长充分了解孩子预防接种程序的安排及一、二类疫苗不是根据重要性进行划分,二类疫苗和一类疫苗一样重要,孩子哪些情况不能接受预防接种。结合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澄江市高度重视新冠疫苗接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疫苗在阻断传染病疫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中的“屏障"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对疫苗的信心,倡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继续做好个人防护,营造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免疫规划工作氛围。二、广泛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方针政策,澄江市疾控中心免规科提前制作张贴健康教育宣传栏至市、镇、村各医疗单位,并在中心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关信息,重点宣传预防接种科普知识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市最近新冠疫苗情况,对群众提出的新冠疫苗接种时间、接种年龄、及接种后注意事项,以及何时对全人群接种等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三、宣传效果显著中心“4.25"宣传日活动气氛热烈,范围广、针对性强,宣传效果显著。一是利用微信平台、朋友圈等线上推广大力宣传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和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及重点科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冠疫苗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结合线下宣传,认真详细解答了群众关注的疫苗保护效果、免疫持久性、接种效果等问题。通过此次预防宣传日活动,使群众对澄江市免疫规划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加深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提高辖区儿童健康水平,提升了市民“预防为主"的防病意识和参与新冠疫苗接种的积极主动性,为建立良好“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有效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打下坚实基础。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有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我市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0 2021-04
助推健康扶贫 消除包虫病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寄生虫病。2021年澄江市报告一例包虫病病例,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包虫病防控工作,按照《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9年版)》、《包虫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掌握我市包虫病基本情况、感染环节及流行因素,有效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同时为制定全省包虫病防治“十四五"规划提供依据。2021年4月22-24日澄江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开展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本次调查由澄江市疾控中心牵头联合海口卫生院,抽调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及妇幼保健院B超医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具体对病例村724人开展人群B超包虫病筛查,人群筛查覆盖率为86.89%;对全村40只犬开展犬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调查;对家畜开展动物感染情况调查,在集贸市场5家猪肉摊位,3家牛菜馆对屠宰动物的肝、肺、脾、肾、心脏等器官进行检查。通过此次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除报告病例外,暂未发现其他包虫病感染病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包虫病防控工作,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中间宿主防控与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建立健全包虫病监测网络,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因素变化,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完善家犬登记管理制度,增强个人预防包虫病意识,预防包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30 2021-04
玉溪市爱卫办到澄江市开展病媒生物防制评估验收工作
2020年澄江市正式撤县设市,现需申报国家卫生城市,依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申报条件要求,澄江市病媒生物防制四项须达到国家C级标准以上,为确保澄江市的申报工作能够及时高标准高要求地顺利完成,玉溪市卫生健康委、玉溪市疾控中心、红塔区疾控中心于2021年4月24日派出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评估组,开展澄江市病媒生物防制评估验收工作。评估组成员到达澄江后,了解近年来我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情况,并现场查阅近年病媒生物相关资料。近三年来,我市通过购买第三方病媒生物防制服务,对澄江市主城区街道、巷道及其沿线的下水道、污水沟、窨井、果皮箱、垃圾箱、垃圾中转站、公厕、绿化带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客运站、屠宰场、农贸市场、餐饮店、公共场所、建筑工地、无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以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相关区域及场所等重点孳生场所进行消杀治理和“三防"设施的安装。2017年至今澄江市被列为国家级病媒生物监测点,每年我市均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常年开展监测,并及时上报监测数据。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近三年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监测数据显示我市“灭鼠、灭蟑、灭蝇、灭蚊"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国家标准C级范围之内。经现场评估,澄江市疾控中心主任王建全对下一步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出以下安排:一是再次梳理病媒生物防制相关资料,二是适时联系病媒生物消杀公司开展现场消杀治理工作,三是联合相关单位加强重点行业检查指导,确保高标准高要求完成病媒生物先进城区申报工作。
上一页 1 ... 121122123124125126127... 180 下一页 共180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