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大会精神和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的健康工作方针,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健康云南”“十四五”发展规划、“云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疾病预防控制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4年主要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传染病疫情总体可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有效。
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去年下降48.7%,全国排名第13位。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全国排名第8位,未报告丙类传染病死亡。
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样率90.9%,实验室判明率83.6%。44人次102人天对13起事件开展现场处置。
完成传染病监测分析369期,发布预警12期,健康提示21期。组织国家卫生应急队伍集中培训2次、应急演练7次,先遣队训练8次。培训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骨干、卫生应急人才1391人次。出版《卫生应急队先遣队建设和管理》《传染病防控科普手册》。
(二)稳步推进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控
落实“3个95%”策略,全省监测检测4022.1万人次,较上年增加12.8%。感染者发现率93.6%,新报告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成功转介率93.7%,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率94.9%。组织开展艾滋病、性病、丙肝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数据质量核查、第五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及社会组织参与国家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现场技术指导。组织完成2024年云南省艾滋病性病丙肝检测网络实验室室间质评。对全省1362人次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制定下发技术方案5个,出版《云南省性病防治工作质量控制手册》,发布地方标准2项。
(三)全面推进遏制结核病攻坚行动
全省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国家7项结核病防治核心任务均达标,并保持中上水平。继续扩大结核病主动筛查,发现可疑者20万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两类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率90%以上。全省结核病实验室国家分子能力验证通过率99.4%。100%的县(市、区)实现智能化随访管理,失访率降至1.1%。耐药患者治疗率首次突破85%。学校结核病疫情及时处置率100%。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提升行动工作居全国前列。
(四)有效控制疫苗针对疾病
连续24年维持无脊灰状态,2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麻疹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为全省231.4万名0—6岁适龄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类疫苗743.4万剂次。升级改造云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接种管理和大数据决策分析子系统,新增疫苗报废自主填报、应种漏种对象管理、预防接种证电子化等功能。组织开展全省预防接种技能竞赛,选派人员在全国预防接种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三等奖。
(五)持续提升急性传染病监测防控能力
新冠病毒感染。按照“乙类乙管”持续做好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全省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ILI标本30112份;开展重点人群、重点机构监测。累计完成3374份样本全基因组测序,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流感。报告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的4.5%,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30850份,开展核酸检测30286份,检出阳性5345份,分离1210株,主要为BV系、H3N2亚型、甲型H1N1亚型。
禽流感/人禽流感。采集禽流感外环境标本557份,职业人群血清标本400份,全省禽流感环境监测标本1642份。抗原分析流感毒株180株,药敏分析33株,基因测序30株。启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和省级流感监测工作,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020例,阳性率67.5%。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鼻病毒和新冠病毒。
手足口病。采集检测病例标本5103份,阳性率74.4%,以CVA16和其他EVs为主。
病毒性腹泻。检测5岁以下标本356份,阳性率78.7%,14岁以上成人标本217份,阳性率41.0%,主要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
霍乱。监测腹泻病例110524例,检测20469例;外环境及食品标本13538份,所有样本均未检出霍乱弧菌。
(六)加快消除麻风病危害进程
新增消除麻风病危害达标县2个,共123个县(市、区)达到消除麻风病危害标准。14个重点县开展现症麻风患者、治愈者和家属等重点人群体检7万余人次,筛查体检847.7万人次,线索调查714.1万人次,组织普通疫村和非疫村普查体检811.2万,巩固115个县消除成果,各项任务指标均按要求完成。
(七)持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
新增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6个,累计建成90个省级示范区,县(市、区)覆盖率69.8%,其中国家级20个。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到国家要求。死因、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登记报告质量稳步提升,入选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县(市、区)由2023年85个增至110个。启动新一轮慢阻肺监测工作。组织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15560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24743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四类主要慢性病总体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较2022年下降0.28个百分点。
(八)持续拓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组织完成国家级和省级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完成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和主动监测的2040株阳性菌的复核确认,完成全基因组测序922株。指导42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直报工作。
承担《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干制三七茎叶》《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干制三七花》2项地方标准修订,《食品摊贩卫生操作规范》《卫生应急事件中饮水监测指南》获批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制定。
营养监测。开展云南省乳扇中铝暴露风险评估项目、3岁以下婴幼儿各类食物消费状况调查,完成28种菌菇类食物成分监测。完成400户居民中国发展与居民营养健康影响队列调查追访任务。指导全省创建营养健康餐厅、营养健康食堂624家。
环境监测。饮用水水质监测乡镇全覆盖;完成农村饮、城市饮用水监测任务。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城市污水重点病原体监测、国家人体生物监测等项目顺利推进。组织昆明、西双版纳、丽江、德宏和大理开展城市污水和入境航班污水新冠病毒、猴痘病毒和脊灰病毒监测。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应用试点。
职业、放射危害因素监测。重点职业病监测县级全覆盖,核心指标常规检测373586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2666人,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样本7890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15115人。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72家,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86家,完成职业性尘肺病随访4882例。
积极推进云南省核辐射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建设,完成建设方案编制、队员遴选和主要设备招采。成功取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启动工程防护技术指导中心建设、云南省职业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建立云南省职业健康宣传科普库。发布云南省地方标准1项。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项目获国家疾控中心表彰,
学生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开展学校疫情分析及预警,指导各地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全省各类考试疫情防控保障。深入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常见病监测学生数28.7万,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学生数19.2万。继续推进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健康监测工作。
消毒与病媒监测。完成委所属联系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样品533件931份,合格率逐年增加。组织完成年度重要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初步建立了病媒生物生态学、病原学、抗药性“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寄生虫检测、全国消毒监测与评价等监测项目顺利完成。配合“除四害”专项行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127个县鼠、蚊、蝇、蟑4项密度控制水平通过了省级考核评估。
健康体检。完成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9120人。协助有关单位X线摄片6010人次。对45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质控考核。
(九)继续巩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果和推进健康县城建设
完成2023年度州市级和县级健康县城建设考核,评出47个健康县城建设突出县,继续推进2024年度健康县城考核工作;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县)提标升级工作,组织9批次90人次省级专家对1个新创城市和21个县开展省级现场评审;完成1个国家卫生区的暗访评审;受邀对6个州市21个县开展国家卫生城镇标准和健康县城建设培训;起草制定印发20余份爱卫政策文件、技术方案等;组织第三方完成全省16个州(市)所辖105个县(市、区)巩固和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和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的暗访评估工作。
持续推进基本公卫项目和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参与组织完成全省2023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和质量评价线上考核;完成15个县(市、区)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场技术指导。对各州(市)和宁蒗县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基层疾控专干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师资培训。优化了居民健康档案的迁入功能。
(六)强化核心能力提升
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建设国家级重大疫情确证重点实验室、医防协同综合业务协作平台、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中心、疾病防控技术储备中心、卫生应急物资智慧仓储平台和卫生应急中心。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提级论证,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报省发展改革委评审。
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采用导师制对全省110名骨干人员进行实践与理论结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培训,1人参加国家级监测预警后备人才培训。对全省1100余名疾控机构人员开展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培训。完成了《云南省群体性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编制,对人感染禽流感、麻疹、百日咳等10项预案进行更新。出版《传染病防控科普手册—呼吸道传染病分册》《传染病防控科普手册—肠道与血液及接触传播传染病分册》《传染病防控科普手册—自然医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灾害卫生防病分册》。完善云南省应急作业中心(EOC)管理平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系统,推进现场流调信息化。开展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能力评估,重点加强先遣队建设与管理,开展无脚本实战演练及常规训练8次,圆满举办2024年中越跨境重点传染病联合应急处置演练。分2批组织国家卫生应急队员至山东大学(威海)开展全员培训。在“全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优秀奖和个人二等奖。
实验室能力建设和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通过国家卫健委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可开展8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心新址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现场评审,通过实验室认可的项目十七大类949项,其中食品六大类506项。中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换证评审。
省统筹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报省数据局审批。建立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推进项目实施、质控、验收等工作。完成县(市、区)级网络安全能力提升、远程视频会商能力提升实施工作。指导监测医疗机构前置软件部署、质控及运维。
卫生标准。2024年3月,云南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完成全省卫生健康标准专家库建设,完成6项地方卫生标准立项评审。《性病筛查和诊疗服务规范》《卫生应急事件中饮水监测指南》获卫生健康地方标准立项。
4.科研。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遴选组建PI团队,完善伦理委员会工作架构,征集充实科研储备库。申报科研项目32项(2023年21项、2022年12项),知识产权21项,获批科研立项3项(省科技普及专项1项、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可研项目2项)、专利9项;成果申报5项,获奖励5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与昆明医科大学联合,新获批“云南省跨境传染病防控与新药创制重点实验室”。修订《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出台《科研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学术管理活动管理办法》,持续强化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工作。发表论文、论著181篇,其中SCI 19篇。
5.人才引进与培养。组织申报高层次卫生健康技术人才11项、“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医疗卫生5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入选医学高端人才1人、医学学科后备人才2人。获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设站,招收博士后1人,内部选送攻读博士学位5人。组织2023年、2024年省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112名学员合格毕业。获批云南省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强人才”工程,启动疾控机构复合型人才培养及基层疾控专干综合能力提升项目,遴选培训项目导师132人,集中培训复合型人才180人,基层疾控专干173人。与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紧密协商,柔性引进首席专家韩孟杰研究员领衔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团队)。
6.健康教育与促进。重塑“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上线“云南预防接种”服务平台,打造疾控行业特色数字展厅。官网、官微、官博、官方抖音等自媒体宣传5496条,阅读1226.7万人次。“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于2024年获2023年健康中国网络账号类微信公众号优秀奖,栏目“疾控主播说与疾控专家说”荣获2023年云南正能量网络精品正能量专题奖。举办2024年中心“五一”劳动竞赛—疾病防控科普讲解大赛、“2024中国健康科普大赛”云南省省级赛区比赛。科普作品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正能量网络精品1项,全国、云南省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大赛优秀作品1项。
12320总话务量5.1万件,心理援助1544件,受理企业和群众诉求3527件,组织健康专家热线39期,为1142名吸烟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戒烟服务,为357名戒烟者提供戒烟干预,为651人提供体重管理指导咨询。
7.服务基层水平注重实效。举办培训班91期,培训16178人次,接收进修69人。基层现场指导3838人次6389人天,覆盖16个州(市)123个县(市、区)(除禄劝县、师宗县、双柏县、泸西县、金平县、剑川县)。在普洱市、玉溪市、腾冲市建立专家基层工作站9个。
二、2025年工作计划
全面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云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收官,围绕自身核心能力,基层综合能力提升持续发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防治重大疾病。推进艾滋病“3个95%”策略、遏制丙肝攻坚行动和遏制结核病攻坚行动,加强主动监测、扩大筛查范围,规范全程管理。推进消除麻风病三年攻坚行动,力争全省129个县达到消除麻风病危害标准。维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较高水平,保障疫苗接种有效安全。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及健康管理,降低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推动职业病及尘肺防治攻坚行动,开展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监测与评价,综合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常见病防治,深入推进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
(二)提升核心能力。
1.“十四五”发展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制定。分析评估中心“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开展“十五五”规划谋划编制工作。
2.如期实现《云南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疾控项目任务目标。按照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控疾病”“强辐射”“强人才”“固支撑”工程中疾控工作任务,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做好技术支撑保障和进展跟踪问效。
3.推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积极申请可研评审,尽快获批启动建设。
4.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完成各项采购和能力建设,确保完成国家疾控局考核指标。加强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数据中心、推进医防协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公共卫生研究成果转化,打造智慧疾控。持续完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门户和协同办公系统功能,加快中心数字化管理建设,助力提升中心管理效能。
5.科研和人才。继续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提升中心综合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积极创建国家公共卫生医师规培基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组织疾控人员申报“医学高端人才”、“医学学科带头人”和“医学学科后备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