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健康科普 > 健康知识
丙肝那些事儿:别让这个“沉默杀手”悄悄搞破坏
新闻来源: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浏览量:0 【字体:      

  在我们身体的“小宇宙”里,肝脏就像一位勤劳的“超级工人”,负责解毒、代谢等重要任务。然而,有一种叫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坏蛋”,常常悄无声息地潜入肝脏,搞起破坏来毫不手软,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丙肝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到底有多“坏”,以及我们该如何对付它!

  一、认识丙肝:这个“潜伏者”是谁?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它不像流感那样让你狂打喷嚏,也不像诺如病毒那样让你和马桶难舍难分。它就像一个“间谍”,悄咪咪地躲在你的肝脏里,十年如一日地搞破坏,直到你的肝脏举起小白旗:“老板,我肝不动了!”——恭喜你,终于发现这个“沉默的杀手”了!

  丙肝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隐蔽。90%以上的感染者没有症状,直到肝脏受损严重,出现肝硬化、肝癌等严重问题时,才后知后觉。那么,丙肝病毒是怎么钻进我们身体里的呢?

  血液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比如共用注射器、不安全的输血、纹身、补牙、穿耳洞等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性接触传播:虽然概率较低,但依然存在风险。

  母婴传播:感染丙肝病毒的妈妈可能会把病毒传给宝宝。

  二、检测丙肝:揪出这个“隐藏的敌人”

  想要揪出丙肝这个“隐形敌人”,关键靠检测!目前,丙肝的检测主要有两种:

  丙肝抗体检测(抗-HCV):这是筛查的第一步。如果结果是阴性,恭喜你,基本可以排除感染;如果是阳性,说明你可能接触过丙肝病毒。

  病毒核酸检测(HCV RNA):这是确诊的关键。如果HCV RNA阳性,说明为丙肝现症感染;如果阴性,说明你曾经感染但已经自愈。

  重点提醒:以下人群要主动筛查丙肝!

  曾经输过血或使用过血制品(尤其是1993年以前)

  共用过针头、注射器的人(比如静脉注射毒品者)

  做过纹身、纹眉、穿耳洞、补牙、修脚等使用未经严格消毒器械的人(路边摊爱好者请注意!)

  肝功能异常但找不到原因的人(别甩锅给熬夜了!)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CV和HIV常常“狼狈为奸”!)

  有高危性行为者(比如多性伴、男男性行为者)

  丙肝阳性妈妈生的宝宝

   三、得了丙肝:别怕我们有“秘密武器”

  过去人类对丙肝束手无策,但自从直接抗病毒药(DAA)横空出世,丙肝病毒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早、规范、足量用药,丙肝是可以治愈的!治疗周期短(一般3个月)、治愈率高(95%以上)、副作用小,而且医保还能报销。

  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医嘱,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同时,少熬夜、少喝酒、少吃油腻食物(虽然我知道你可能做不到,但还是要提醒你),这样治疗效果会更好哦!

  治愈后小贴士:别让丙肝杀个回马枪!

  丙肝治愈后还可能再次感染,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定期复查很重要,确保丙肝没有“卷土重来”。记住,持续警惕和定期检查是我们的护身符

  四、预防丙肝:守护健康的“盾牌”

  拒绝“血液社交”:路边摊纹身、穿耳洞?共用注射器、剃须刀?NO!“你的血汗钱可以共享,你的血不行!”

  恋爱可以,上头不行:虽然丙肝通过性传播的概率低,但安全套能防的不止它一个(还有HIV、梅毒、淋病等多种性传播疾病)。

  体检!体检!体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抽一管血就能揪出丙肝病毒,性价比比双十一还高!

  目前,丙肝没有疫苗,所以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高危行为,比如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针具、使用消毒器械等。掌握预防知识,做好个人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结语

  丙肝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假装它不存在!

  与其和肝硬“杠”,不如花3个月和它“分手快乐”!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高危行为,早发现,早治疗,行动起来,守护肝脏健康!

相关文章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