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三八节到了!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除了收鲜花、收礼物,咱们也得聊聊那些“不可描述”的事儿——比如,怎么给TA下个“套”。别误会,这里说的是安全套!毕竟,健康才是最好的礼物,对吧?
案例1:
A某,一名在读女大学生,一次社交活动结识校外青年B某(初恋),两人迅速坠入爱河。热恋期间,他们多次“为爱鼓掌”,但都没戴套。结果,A某意外怀孕,去医院做引产术时,竟然发现自己得了梅毒。唉,爱情来得太快,健康却来不及跟上。
案例2:
C某,农村家庭主妇,丈夫D某是个挖机驾驶员,常年在外地工地、矿山工作,半年才回家一次。当地开展妇女“两癌”筛查时,C某被检测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动员配偶检测发现D某也是HIV阳性。经流行病学调查,D某外出期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还没戴套!唉,挖机挖的是土,高危行为是给自己挖坑呐!
案例3:
E某,一位孕产妇,怀孕建档时检测艾滋病和性病,结果都是阴性。结果孕中期,丈夫因出现淋病症状就医,检测发现淋球菌感染,E某也被检测出淋球菌阳性。原来,丈夫因工作应酬多,酒后发生了婚外性行为,还没戴套!结果,E某也中招了。
作为公共卫生工作者,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因性病和艾滋病而陷入健康危机的案例。这些疾病不仅威胁个人健康,还可能摧毁家庭和亲密关系。近年来,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最主要传播方式。2023年,中国大陆报告 HIV /AIDS 11.0万例,男女比为3.4:1;报告梅毒61.7万例,男女比为1.05:1;淋病10.6万例,男女比为4.6:1[1]。
为什么“下个套”是爱的必修课?
无保护性行为是造成性病和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根本原因。病原体通过体液交换传播,而安全套是能物理阻隔体液交换的防护工具。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风险。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在亲密关系中因“怕破坏气氛”“担心对方反感”而回避主动要求使用安全套。这种妥协背后,是对疾病风险的低估,HPV(人乳头瘤病毒)可能悄然诱发宫颈癌,梅毒一旦进入晚期将损害全身器官,而艾滋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年,早期感染甚至无明显症状。健康的亲密关系,从拒绝侥幸心理开始。
科学“下套”:安全套的正确打开方式。
安全套的防护效果,取决于正确使用和全程使用。那如何通过正确有效地使用安全套来降低暴露风险呢?送您锦囊:
选对型号:安全套过大易脱落,过小可能破裂,脱落和破裂同样会造成疾病的传播;
注意效期:过期的乳胶材质可能老化破裂,别让“过期套”变成健康漏洞;
全程正确佩戴:中途佩戴约等于无效防护;
避免二次使用:重复使用、双套叠加(两个套摩擦反而易破)均属高危行为。
姐妹们,发生性行为时,如不清楚对方健康状况,要勇敢“下套”,拒绝存在风险的性行为。要求性伴侣使用安全套,这并不是“不信任”,而是对彼此负责的体现。
生活必备安全套,健康防护有“一套”。
健康幸福路,“一套”来守护。
我们呼吁守护个人健康,拒绝高风险性行为。
敲黑板:
健康防护有“一套”,全程、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
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性传播疾病说拜拜。
参考文献:
[1]2023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4, 30 (03): 225. DOI:10.13419/j.cnki.aids.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