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
新闻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浏览量:0 【字体:      

  基孔肯雅热为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病毒的宿主。本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孕妇围产期后期感染病毒可发生母婴传播引起新生儿感染,但没有经母乳传播病毒的证据。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热的地理分布与媒介伊蚊的分布相关,主要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2013年,病毒输入到中南美洲地区,逐步建立了本地循环,不断引发大范围疾病流行。中国,上世纪80年代曾在云南、海南等地患者、媒介生物和蝙蝠中检测到疑似CHIKV病毒,在人群以及哺乳动物血清中检测到抗体;2008年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之后曾在广东、浙江和云南等地先后发生了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暴发,但尚无证据显示CHIKV已在中国建立了稳定的自然传播链。

  预防:目前对基孔肯雅热无特效药物, 主要靠对症治疗, 急性期针对严重的关节疼痛, 恢复期针对关节的持续僵硬和疼痛。抗炎药和非激素类药物无效。基于此, 预防工作尤其重要。由于基孔肯雅热是由蚊虫传播的, 这种传染病主要分布于冬季气温1 8℃ 以上的非洲及东南亚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因此在这些地区开展卓有成效的灭蚊工作是控制该传染病的关键措施。法国有关专家也指出,此病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治疗, 灭蚊为最重要的防范工作。法国政府已经在留尼旺岛开展了大规模的灭蚊行动, 以阻止该病的继续流行。就目前而言, 本病主要在国外流行, 但东南亚各国的疫情对我国的威胁较大, 因此我国应提高警惕, 加强检疫, 消灭蚊子, 严防基孔肯雅热在我国蔓延。同时, 应做好口岸蚊虫媒介的监测和控制。

相关文章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