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玉溪市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19 2024-03
红塔区疾控中心党支部开展先进典型学习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学习宣传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习榜样、争当先进、担当作为,中心党支部于3月7日在三楼会议室开展“学先进、树典型"主题党日活动,共有33人参加了学习。活动中,党支部书记瞿媛带领大家学习了鲍卫忠同志事迹,党员干部依次研讨发言。鲍卫忠同志生前系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他长期扎根我国西南边陲,对党忠诚、公正司法,他深入村寨普法释法,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2021年10月,鲍卫忠同志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2022年9月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称号。观看了先进事迹,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不断锤炼政治品格,着力提升业务能力,牢牢守住纪律底线,用实际行动把鲍卫忠同志的精神传承好、发扬好。我们学习鲍卫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优秀政治品格,带头讲政治,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保持政治清醒,坚决做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的党员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学习鲍卫忠,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的公仆情怀,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民心看作最大的政治,把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落实在推动疾控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意识,做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相统一,掌握“看家本领",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学习鲍卫忠,就是要学习他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在作风建设中做好表率,当好带头人。要提高执行力,党员干部带头弘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作风。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个人的理想追求,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学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人,为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贡献力量。
19 2024-03
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儿童极易被传染,春季高发的儿童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怎样控制学校传染病,各位师生、家长需要注意以下三点:01控制传染源传染源包括,已经发现的病人及健康带菌者。一场新冠肺炎的大考,让大家都认识到什么是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就是指与病毒(新型冠状病毒、非典型肺炎、猪流感……)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集前2天开始,有近距离接触且无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显然,同一教室、同一宿舍、共同进餐的餐厅都是人员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传染病,学校内所有人,几乎都是密切接触者,不是一密,也是二密。而密切接触者中,最难搞的就是隐性感染者,也就是健康带菌者,他们具备传播能力,但是没有很好的手段及时发现。所以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得病的学生需要及时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02切断传播途径通过飞沫传播的,戴口罩既保护了自己,也阻断了可能是隐性感染者的自己排出病毒。同时需要对寝室、教室、宿舍等密闭场所定时开窗通风或换气,并对空气进行消毒。接触传播的,需要减少接触的机会,勤洗手。我们的手消液就是用来切断这个的。对于传染源接触过的环境及物体表面也要进行消毒。粪口传播主要是做好饮用水及饮食卫生。03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和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学生对流感、水痘等飞沫传播类传染病,普遍易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诺如病毒胃肠炎等粪口传播的,托幼机构学生易感。春季学校高发的7种传染病0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防控建议:1.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必要时进行消毒;2.使用流水勤洗手;3.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5.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0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儿童,极易在学校内引起聚集发病。主要症状:感染水痘病毒后,早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等前驱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波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疱疹后1~2天,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如不出现并发症,可在2周左右自愈。青少年和成人患水痘后出现重症水痘和并发症的风险高于儿童。防控建议: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部分省市目前推荐适龄儿童按程序接种两剂水痘疫苗:满18月龄接种第1剂,满4岁接种第2剂。超过4岁但既往仅接种过1剂疫苗的儿童,建议补种第2剂疫苗;2.既往未患过水痘、未曾接种过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如面临水痘病毒感染风险,也建议接种水痘疫苗;3.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不适症状时,应考虑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确诊为水痘,应居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4.隔离期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0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3~5月是麻疹的季节性发病高峰。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传播途径: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学习及生活场所更容易实现传播。主要症状:主要症状有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个别病例还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防控建议:1.增强自我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2.如果出现发烧、出疹、咳嗽等症状,应到医院诊治,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果被医院诊断为麻疹,应根据医嘱做好治疗和隔离;3.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接种疫苗是保护儿童健康的关键,因此家长在当地疫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接种门诊电话沟通预约时间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04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春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传染源为风疹患者,包括隐性感染者(感染病毒后未发病人群),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主要症状:感染病毒后,早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之后面部首先出现浅红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儿童患病时通常病情轻微,孕妇患风疹则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或者先天性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防控建议:1.未按照程序接种疫苗的适龄儿童应尽早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既往疫苗接种史不详的成人,也建议接种一剂含风疹成分的疫苗;2.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成人尽量少去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孕妇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3.室内经常开窗通风。05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主要症状: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防控建议:1.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适用于6月龄~5岁的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2.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的同时也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3.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4.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关注孩子体温变化,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体温有没有变化,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带孩子去医院诊治。06诺如病毒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引起的疾病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传播途径:诺如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水源、食物、气溶胶均可感染,由于诺如病毒颗粒很小,且仅需10-100个病毒就可致病,因此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引起暴发疫情。主要症状:潜伏期多在12~48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主要症状为呕吐,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其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是引起非细菌型胃肠炎的主要病因。防控建议:1.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饮用开水或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擦干,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加热至熟透后再吃。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2.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之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3.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诺如病毒的传播力较强,提醒孩子,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4.患病期间居家隔离。病例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患者应使用自己的餐饮用具及生活用品,尽量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注意不要制作食物,不要照顾老人和婴幼儿。5.做好消毒工作。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效果不佳)。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6.患病后不要过于担心。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目前无特效药物,无疫苗。一般病情轻微,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患者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如吐泻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治疗。07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猴儿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临床特征,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主要症状: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常见,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且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防控建议:1.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3.避免与流腮病人接触;避免在流腮流行期间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流腮病人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很重要家长要及时带小朋友们接种疫苗并帮助儿童养成注意日常卫生勤洗手、多锻炼的好习惯让我们一起守护小朋友们健康成长
19 2024-03
【红塔疾控提示】春季这些食品需警惕
提醒随着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各种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若不注意饮食卫生,还极易罹患感染性食源性疾病;同时,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山上、野外、路边、公园里、小区绿化带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破土而出,也是河鲀鱼肥和贝类逐渐上市的季节,部分地区出现因自采蘑菇、野菜和野果,自行捕捞河鲀、贝类等导致的中毒和死亡事件。食品安全主要风险一.是随着气温回升,各类致病性微生物也活跃起来,常见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容易污染食品并快速繁殖。二.是当前仍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校园内人员密集,容易发生诺如病毒感染和快速传播。三.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容易发生儿童误食马桑果、蓖麻籽及其他野果引起的有毒植物中毒。红塔疾控特作以下提示:↓↓↓(一)针对食品加工者,把好“四关"一是原料关,采购食品时应在证照齐全、诚信规范的市场、超市或其他销售单位选购。不购买“三无"(无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厂名、厂址)食品、异常颜色、异常气味或来历不明的食品,避免采购四季豆、野味等高风险食品。二是加工关,生鲜食材需要消毒清洗干净,需要加热的食材一定要烧熟煮透,制作过程中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不加工制作过期食品。三是食物保藏关,做好的成品及时冷藏保存,且不宜存放时间过长。冰箱储存食物要分类分隔存放。米饭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制作炒饭的米饭在冷却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最好不要用隔夜剩米饭制作炒饭。计算好从食物制作、配送到学生进食的时间,全程时间不要过长,食物在脱离安全保护温度到进食不要超过2个小时。四是个人卫生关,餐饮从业者需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在制作、售卖、分发食物或餐具过程中注意手卫生,操作前、如厕后要用肥皂和流水仔细清洗双手,发生腹泻等疾病及时报告。(二)针对在校师生,做到“三要"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安全第一。校内就餐尽量选择热食类食品,进餐过程发现异常颜色、异常气味等情况立即停止进食并核实。不喝生水,不吃新奇野果野花,不采不吃不认识的野生植物。二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防控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广大师生也需注意手卫生,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定期对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通风换气、清洁及消毒。如有人员感染诺如病毒等疾病要及时隔离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三要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倡导合理膳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食源性疾病预防小科普随着春季来临,气候潮湿,气温逐渐升高,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加快,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期。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以下风险提示请谨记:食品加工、销售切记生熟要分开:制备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生肉、水产品和蔬菜的砧板、刀具、盆、盘、碗等器具要与熟食分开,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在处理生和熟食物之间和其后都要洗手。世卫组织发布食品安全五大要点:预防致病菌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随着气温的增高,食物易腐烂变质,其中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如果食品中含有充足的水分,在合适的pH值和营养条件下致病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者煮熟后又受到带菌容器或食品加工工具或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食用后引起发病,常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餐馆、学校食堂,常见的食物-病原组合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动物性海产品、沙门氏菌-肉类、沙门氏菌-蛋类、蜡样芽胞杆菌-面米食品等;预防致病菌污染,要从原料的引进、加工、消毒及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等多个方面严格把关,加强餐馆、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确保食材的新鲜、清洁、安全、无害。易中毒食物风险提示01四季豆四季豆中含有天然毒素,烹煮方式不正确可能有食物中毒的风险。因为生的或未煮熟的四季豆,含有较丰富的红细胞凝集素和皂苷,这两种生物毒素分别具有红细胞凝集和溶血的作用,若毒素没有被完全破坏,吃了后会中毒!主要为胃肠炎症状,呕吐、腹痛、腹泻,也有头晕、心慌、胸闷等,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一般程度的中毒可自愈,严重者需就医治疗。四季豆浸透,并以沸水高温彻底烹煮,便可破坏这种有毒物质。因此,无论炒、炖、拌,都要加热至四季豆失去原有生绿色、豆腥味,确保受热均匀、烧熟煮透!02野生蘑菇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的野菜、野果、野味和蘑菇,一般进食毒蘑菇后2~24小时就会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症状。食用毒蘑菇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有些人对此食物中毒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容易存有侥幸心理。目前医学上对毒菇还没有特效药,如果催吐洗胃之后症状仍不能缓解,则需进行血浆置换来将毒素排出。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又就医不及时,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危及生命。03鲜黄花菜鲜黄花菜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毒素,经肠胃吸收氧化为“二秋水仙碱",有较大毒性。中毒症状为口渴、喉咙有烧灼感、发热、呕吐、腹泻、腹疼和肾衰竭,还可能伴有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建议食用前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焯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最大限度地溶于水中,再行烹调,可保安全食用。04未煮熟的豆浆未煮熟烧透的豆浆不宜饮用,否则对人体有害,甚至可能引起中毒。生豆浆中含有皂甙、胰蛋白酶抑制剂和维生素A抑制剂等,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充血、肿胀和出血性炎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中毒现象。应通过充分浸泡、磨细、过滤、加热等处理方式,来消除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不利影响。正确的煮豆浆方法应该是,保证豆浆在95℃的条件下至少加热5-10分钟,煮熟烧透后方可安全食用。05发芽土豆发芽的土豆会产生一种叫龙葵素(又称茄碱)的毒素。如果一次性吃进200毫克龙葵素,15分钟至3小时就可发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口腔及咽喉部瘙痒,上腹部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土豆与醋酸加热也能分解破坏毒素,所以家庭炒土豆丝放点醋,既美味又安全。06有毒野菜中毒春季野菜生长旺盛,因误采误食野菜、野果引起中毒的事件也日渐增多。中毒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有毒植物与野菜、野果的外观相似(如:毒芹与水芹、化儿草与血皮菜,马桑果和桑葚等),误采误食后引起中毒;二是有些野菜、野果含有微量天然毒素(如:蕨菜、桐油果),如果烹饪不当或一次食用量过大也会引起中毒。野菜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农家乐等场所,野果中毒多因儿童和野外作业者误采误食引起,中毒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多见,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如:毒芹、狼毒草等)。因此不要随意在公园、路边或野外采摘不熟悉、不认识的野菜、野果食用。春季常见有毒野菜老公银又叫蛇床子、野胡萝卜,叶和根都有剧毒。根在幼苗时为灰色,长大后成浅黄色,叶柄黄色,臭味很大。苍耳子又名耳棵,全株有毒。生长在田间路旁及洼地,幼苗似向日葵苗,成年后叶像心脏形,有锯齿,秋后结带硬刺的种子。曲菜娘子吃后脸部会变肿。叶狭长、厚而硬,边有锯齿,大部分叶子贴地面生长,秋后抽茎,籽小有白毛,幼苗易和曲菜苗相混。毒芹又名野芹菜、白头翁、毒人参。全株有毒,花的毒性最大。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叶像芹菜叶,夏天开花,全棵有恶臭味。野生地又名猪妈妈,或老头喝酒。春天开紫红色花,有的带黄色,花的形状像唇形的芝麻花,根黄色,叶上有毛,味苦。曼陀罗可用于麻醉,被称为“东方麻醉剂"。根、茎、叶、果均有毒,种子毒性最强,吃后严重会休克、昏迷和呼吸麻痹,危及生命。毛茛又名老虎脚迹、五虎草。全株有毒,单叶,花黄色有光泽,根须多数簇生,茎中空有槽,误食可引起肠胃炎和中毒症状。狼毒草又名断肠草,全株有毒,根浅黄色,有甜味,叶片呈线形,花黄色或白色,也有紫色。食用后呕吐、烧心、腹痛,严重的可致死。龙葵又名苦葵、天茄子、山海椒等。食用后,会出现面红、口干、谵妄等类阿托品中毒的症状。07野生河鲀、贝类和鱼籽中毒预防野生河鲀鱼中毒,首先要识别其形状并认识到河鲀鱼本身含有有毒成分,且每年春季2~5月为河鲀鱼的生殖产卵期,此时毒素含量最高,如加工烹调方法不当,食用后发病急且剧烈,潜伏期10分钟~3小时;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发冷、口唇及肢端知觉麻痹,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预防野生河鲀中毒最有效方法是不捕捞、不买卖、不食用不认识的野生河鲀。我国近几年的高危食品是杂鱼干,购买时要注意甄别、剔除野生河鲀。贝类中毒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渤海区域一般在5月份,东海6月份高发,近年发现的高危贝类主要是贻贝(又称海虹、淡菜)和蛤蜊等,主要以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主。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有赤潮发生时,贝类大量摄食有毒藻,其藻毒素在贝类体内累积,当毒素含量超过人类食用安全标准时,就会发生中毒的危险,症状主要包括唇、舌、指尖、腿、颈麻木,运动失调、头痛、呕吐、呼吸困难,重症者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故称麻痹性贝类中毒。预防贝类毒素中毒一是要对捕捞的贝类进行毒素监测;二是对海水养殖区附近的水质进行监测、预报,如发生赤潮时,应对养殖的贝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三是在容易发生贝类中毒的地区开展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鱼籽中毒在我国湖南、贵州、江西等省份多有发生,主要由石斑鱼鱼籽引起。石斑鱼鱼籽有毒,特别是在四、五月份毒性更强,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头痛,严重者抽搐、昏迷,可出现死亡。预防鱼籽中毒,最好的措施就是不食用有毒鱼卵,如食用有卵的淡水石斑鱼时,一定要将鱼血、内脏、鱼籽清除干净,同时,也不要用来喂食家中的鸡、猫、狗等动物。食用后,出现任何不适,轻触咽喉位置催吐,并迅速就医。08霉变甘蔗中毒春季气温不断升高,霉菌等杂菌适宜生长繁殖,甘蔗容易霉变;霉变的甘蔗会产生一种神经毒素,误食后容易导致中毒,而儿童更易发生中毒。常见症状;多见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一般无腹泻),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眼前发黑、复视),中毒者可出现抽搐、昏迷。潜伏期愈短,症状愈重,预后愈差,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全身性痉挛性瘫痪、去大脑皮质综合征等。哪些甘蔗不能吃?把发霉部分砍掉剩下的甘蔗能吃吗?质软、变色、酒味、长毛、红心的甘蔗都不建议吃。很多人以为把甘蔗发霉的部分砍掉,再吃剩下的甘蔗就没问题了。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区。病菌入侵甘蔗后,菌丝可以延伸,即使砍掉霉变的部分,剩下的甘蔗也有肉眼看不见的大量毒素。
19 2024-03
华宁县召开2023年疾控工作总结表彰暨业务培训会议
3月14日,华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召开2023年疾控工作总结表彰暨业务培训会议。县卫健局副局长施润叶及疾控妇幼股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全县各医疗机构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回望前章再出发。会议对华宁县2023年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对2023年疾控工作进行总结。聚焦先进更进步。会议对2023年度疾控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在会议中对疾控工作的优秀经验和感悟进行分享。提升能力续前行。中心各业务科室对参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水平、统一业务工作标准。锚定目标谱新篇。会议对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举行了华宁县2024年疾控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仪式,将疾控工作目标细化、量化,明确前行目标、明晰奋斗思路,让全县各医疗机构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扛牢职责担当,推动华宁县疾控工作再创新绩。会议要求,要鼓舞精神斗志,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紧盯慢病示范区复审、慢病项目信息数据规范化、HPV2疫苗健康惠民工程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严格在各时间节点前完成各项工作,各项任务指标要实现从“数量"上完成到“质量"上完成的转变,切实促进医防融合,凝聚华宁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强大合力。
11 2024-03
筑牢“城墙”,“苗”出健康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有关人群第二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云卫疾控发[2024]4号)、《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2)疫苗“健康惠民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件精神,确保两个专项工作顺利开展,澄江市疾控中心于2024年3月8日组织召开适龄儿童第二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查漏补种暨2024年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2)疫苗“健康惠民工程"活动实施工作培训会。澄江市卫生健康局、教体局、凤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卫生院分管领导、防保组长、免疫规划管理人员、市疾控中心分管领导及科室相关人员共20人参会。市疾控中心按要求组织筹划相关培训内容。本次会议由澄江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规科杜友琨主持。培训开始前,澄江市卫生健康局领导刘涛讲话,针对此次工作明确了要求:一是要求各接种单位做好风险防控,严格把控接种禁忌,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要求规范操作;二是卫健、教体要增强联动,做好宣传动员,将查漏补种及惠民工程工作放在首位,保证澄江市适龄儿童第二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及HPV2疫苗“健康惠民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市疾控中心免规科杜友琨详细解读了《澄江市2024年适龄儿童第二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实施方案》,对澄江市2024年免疫规划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布置,现场细化讲解了系统个案管理出生队列统计、档案信息完整统计、重复档案统计等,强调日常工作痕迹管理等问题。培训过程中明确工作要求,强调教育部门与接种单位需紧密配合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同时分析、总结工作,将凤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右所卫生院相对好的工作模式进行分享。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赵青详细讲解了澄江市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2)疫苗“健康惠民工程"2024年相关工作要求及AEFI的监测、报告,强调严格做好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并同时做好相关数据统计及接种名册的登记管理。最后,疾控中心杜友琨对接种单位做出工作要求:一是各单位要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形成联动机制,做好澄江市2024年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2)疫苗“健康惠民工程"活动实施相关工作;二是预防接种过程中守住安全底线,守住接种率90%的底线,依法依规做好安全接种工作,确保查漏补种工作落实到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惠民工程"2价HPV疫苗做到愿种尽种。会后大家现场讨论、分享、学习好的工作方法。本次培训会参与度高,涉及全市辖区内接种单位及教育部门,授课过程科学严谨,授课内容全面且相关性高,为今后扎实稳妥做好澄江市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提高人群接种率,建立良好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和降低发病风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 1 ... 36373839404142... 177 下一页 共177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