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0-02
支援湖北-黄冈日记(七)
2月15日凌晨开始,天气骤变。先是雷声隆隆,接着下起了大雨,雨点像小石子一样不停敲打着玻璃。我在心里念叨着:“轻点轻点,我要睡了"。天亮得有点晚,小雨还在下着,夹杂着小雪花。中疾控的战友已经出发开始第一班的工作。午饭后接到可以出发接班的指令,我们4人迅速下楼集合。一路上小雪花在车窗四周飞舞。工作的会议室里尽管关着门窗也异常的清冷,偌大的室内只有工作战友们的背包、电脑和早已送来已经冰冷的盒饭。在等待期间,窗外漫天雪花飞舞,从东往西横着飞;寒风呼啸,像有人在窗外不停地吹哨子。终于看到了在昆明看不见、又期待很久存在记忆中的冬天景象。刚出实验室的战友们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经过他们一上午的努力只剩下一百多份标本了,我们下午的压力不大了。交接好工作,像往常一样俩人一组配合,陈敏和张美玲进入核心区。晚上6点多,在第一轮核酸提取结束,第二轮刚要开始时,实验室的门口又传递进一个标本运输箱,里面装着刚送来的一百多份标本。当核心区的2位同志在对讲机里得知这是今天最后一批标本后,为了能早点报出检测结果,主动要求增加一轮工作。我和周晓芳虽然想让他们早些出来,但对于两人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还是隔着玻璃窗作出同意的手势,给他们加油打气。今天工作时间比往常又多出了1个多小时。吃晚饭时,还在坚守岗位的市疾控老师告诉我们今天的检测数量又创了新高,也为明天上午的工作减少了压力。黄冈检测组群里老师们都在给我们点赞,其实也是给我们所有人一天付出的努力点赞。晚上十点多走出实验大楼,雪基本停了,风还在呼呼地吹着。市疾控老师还要坚守到凌晨,汇总最后结果上报。路上和接送我们的师傅聊到,“战时管制"下的黄冈是他从没经历过的,同样也是我们4人从未有过的体验。战“疫"的紧张程度已从“战时管制"体现出来。此时,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面对困境努力加油,需要我们越战越勇!
17
2020-02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就在昨日,2月10日,我的好兄弟,好大哥,好同事何继波的老父亲仙逝。这于老何是一重重大打击,于我则是深深的震撼。老人家,九十余岁的高龄,始终没熬到春暖花开。他的大儿子大儿媳,小儿子小儿媳,都在抗“疫"的第一线。我可以想象,老人家走时,心里该是多么的纠结啊。老人家参加过解放战争。有次我去老何家,老人家恰好在。恕我无礼,那时节,我喝得晕晕乎乎的。老人家给我讲解放战争,可惜我的大脑已经被酒精麻痹,只听到“卢汉"“昆明郊区的战斗"这些字眼,其它一概记不得。又因为历史知识的匮乏,现在绞尽脑汁追忆,依然一无所得。前年,老何带我去老人家里。年逾九十高龄的他,拄着拐杖,精神依然矍铄。他还亲手给我砸核桃吃,又勉励我们,一定要做个好党员,对党忠诚,努力工作。他生在乱世,亲眼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离去。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如今的好日子。不论我的记忆如何不清楚,一个显然的结论在眼前,他打跑了老蒋。现在,他的儿子们又接棒,要把新型冠状病毒打跑。他亲手为卫生系统培养了优秀儿子们。何家老大,老大媳妇,就职于曲靖卫生系统;老何两口子则在云南省疾控中心。老何更是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领路人之一。他曾经获得过全国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先进个人的称号。在这场疫情中,他一直坚守在战斗的第一线。有时候,一天要出去好几波,调查病例,判定密接。他这些天没日没夜,他的故事估计几万字也说不完。我想,老人家在弥留的日子里,一定想看到自己的儿女伴于床边。然而,他清楚,他的儿女正在一线战场上。假如他召回他们,我想,儿女们不会不回来,见他一面。老人知道,假如儿女们回来,那么可能就有无数的人会失去父母,失去爱人,失去儿女。所以,他宁愿带着最后的遗憾离开,也不愿让他曾经守护过的这块故土充满遗憾。去年,老何曾经对我说过,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每个周末,只要老何不值班,他必定驱车三四百公里,回到宣威,能陪老人一会是一会。老人能不能熬到春暖花开,熬过这场病毒造成的浩劫,我想,老何心里应该有个预判。然而,他一直在一线,流调,判定密接,分析疫情数据,周而复始。两口子自个家顾不上,更没抽出时间回老家看看老父亲。老何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家》。他在文章里说“提到‘家’,我们自然而然想起:回家、家人、全家、我家、国家……,但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节,省疾控中心处突中心全体人员与众不同,在众多‘家’面前,毅然而然地选择了国家、以办公室为家。"他心里何尝没有想过回有老父亲的家。别人待得觉得无聊的家,正是他回不去的家。他曾经说过“因为责任,所以坚守"。所以,他战斗在一线,无它,只因为身担着全省人民的健康。老人突然仙去,科室里的同事纷纷要老何“节哀顺变,保重身体"。逝者已矣,活着的人继续负重前行。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八十年前,有位老人为了守护这片热土而战,八十年后,他的子女依然为守护这片热土上人们的健康勠力抗“疫"。
17
2020-02
童心战疫 疾控孩子有“画”说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与众不同,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牵动了亿万个家庭。逆风而行的队伍中疾控人走的坚定执着,因为他们身后有着一双双亲人期盼的目光,尤其是他们的孩子,正用一笔笔稚嫩的画笔,抒发着对爸爸妈妈的爱:加油,爸爸妈妈一定能赢!孩子们,你们的支持是父母守护这个城市、守护万家安康的动力,待我们胜利之日,待我们回家之日,定要给你最深情的拥抱。
17
2020-02
童心战疫 疾控孩子有“话”说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体职工放弃休假,不顾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前线,一个个逆行向前的背影,一个个普通又不平凡的疾控人,用爱的守护让这个病毒肆虐的春天依然温暖。对于疾控人的孩子来说,今年的春节是那样的与众不同,疫情期间严控后大家快待不住的那个家,却是疾控人回不去的家,是疾控孩子们渴望与父母团圆的家。忍受着离别的煎熬,孩子们却用稚嫩的声音发出了鼓舞的最强音:爸爸妈妈,你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刘姝辰,8岁,父亲是疾控中心职工刘志涛,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奔波在香格里拉督导疫情防控任务中的入滇人员排查,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孩子说:我的爸爸站在雪地里,身着“中国医疗救援队"队服,在零下几度的低温中,在海拔近4000米的雪山上,在凛冽的风雪中,爸爸面带微笑,他就是雪地里最美的风景。正因为有了像爸爸这样的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冲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面,才有了我们的平安和健康。卢一瑾,13岁,父亲卢冉、母亲尹洁都奋战在中心防控一线,承担云南省疾控应急指挥工作,把她送往老家,算起来...也有20多天了。孩子说:通过新闻报道,我终于知道了爸爸妈妈的工作。原来,我省的首例病例就是在他们的实验室里确定的。与医院里的医生不同的是,他们的工作是去发现和找到更多潜在的病例,然后将其隔离起来,减少对其他人的传播。除此之外,他们还制定了许多的防控措施,阻止病毒的扩散。爸爸妈妈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真是令我骄傲啊!到今天为止,爸爸妈妈已连续工作20多天了,我也有20多天没和你们见面了,我很想你们!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妹妹,你们放心!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战胜病魔,守护住人们的健康。你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乔怡涵,14岁,父亲乔恩发、母亲曹艺会是中心的双职工,在疫情爆发以来,父亲奔波在各地州督导,母亲是实验室里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短短的20多天她懂得孤独、获得成长。孩子说:我理解了父母难言的苦衷,他们也想在年假的时候好好休息一番,慰劳一下辛苦一年的自己,可是因为工作原因,他们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现在我很骄傲我的父母是医生,尽管不能回家过年,尽管每天忙的脚不沾地,尽管忍着疲惫也依然恪尽职守。黄太平,9岁,妈妈是结防所临床部的医生黄洁玉,为妈妈写了一首《战魔歌(节选)》:晴天霹雳/病毒放肆/迎战毒魔/毫不迟疑以科学的利器/打开病毒秘密/以拼命的干劲/对抗病毒到底李韵涵,李若涵,5岁,双胞胎妈妈营卫所的彭敏离别一双女儿赶赴工作岗位。当生日与抗疫不期而遇,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应是合家团圆拥抱亲情的温馨时刻,而对于此时的疾控人来说,“生日快乐"的祝福也有了不同的意义:“妈,你先忙,等你回来吃蛋糕哦。"“十三天没见到妈妈的小杨终于在她生日见到了,妈妈生日快乐!疫情快快结束吧。"面对孩子的期盼,面对亲人的疼爱,逆风而行的疾控人也许此刻最想说的是:孩子,我欠你一个拥抱!孩子,别担心爸爸妈妈,我们都好!宝贝,等妈妈回来和你一起背诗歌哦,“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17
2020-02
支援湖北-咸宁日记(二)
转眼已是来到咸宁的第四天,经过前期与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在对咸宁6个县(区、市)整体疫情有了大致的了解后,今天由常利涛副组长带领我们2名队员前往崇阳县和通城县,我们的车刚上高速天空就落下了米粒般大小的雪,到达现场后我们先后查看了当地流行病调查、防控措施等落实情况,分别从当地县疾控中心人员组成、防护用品、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疫情信息报告上报、社区网格化管理措施落实、医学观察点工作开展情况和相关工作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了当地疫情防控开展的情况以及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我们疾控工作越有成效,疾病发生概率就会越低,因此我们慢慢变成了一个“沉默"的部门。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回到了驻地,雪下了一整天,给大地披上了银白的盛装,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二月的雪,三月的风,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疾控人亦和所有人一样生而平凡,但他们的精神不朽,疾控的队伍是风吹不散、雪打不垮的。只要我们没有倒下,疾控人终将像战士一样走在抗疫的最前线,或许平时大家不曾注意过他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此时此刻他们身穿“中国卫生"的身影将会遍布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为抗疫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流调采样,查找防控措施里的细小漏洞,迎难而上的疾控工作者,也是默默无闻的伟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