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工作动态 > 国际国内
国际国内
27 2025-06
云南省组织开展“2025年老年人跌倒预防宣传周”系列活动
  为积极响应我国首个“老年人跌倒预防宣传周”活动,云南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于2025年6月9日起,围绕“主动防跌倒,积极老龄化”主题,全面推动老年人跌倒预防知识普及工作。  本次宣传周以“不跌倒,我能行”为口号,紧扣“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早治疗”十二字口诀,全省各级疾控中心联动协作,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多维科普活动。省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发布《“不跌倒,我能行”——六家机构联合发起首个老年人跌倒预防宣传周》《预防老年人跌倒1234行动》等图文、视频内容,结合案例分析、专家解读提升科普权威性。各地市疾控中心同步推送核心内容,联动传播形成全省宣传合力,提升传播覆盖面。各地市、县区疾控中心组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丰富线下活动。如禄丰市通过e禄丰云APP转发倡议书,14个乡镇医疗机构结合街天集市、社区义诊等形式,开展现场宣讲,发放科普资料。大理市疾控中心积极下发活动方案,结合老年人体检工作针对性开展防跌倒宣教活动。文山州疾控中心联合社区在琵琶岛公园设置咨询台,提供血压测量、腰围检测等健康服务,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折页、现场答疑等方式,向居民讲解防跌倒技巧,居民反馈“实用性强,纠正了认知误区”。  通过此次活动,群众对跌倒可预防性认知显著提高,老年人“服老”与“主动预防”意识增强,形成“全民关注老年安全”的良好氛围。下一步,我们将巩固此次宣传成果,将防跌倒知识纳入慢性病管理、老年健康服务等日常工作,优化宣传内容与形式,推动预防工作常态化。
27 2025-06
2025年云南省免疫监测网络实验室关键技术培训班在昆举行
  为提升我省免疫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规范检测人员的实验技术,顺利完成2025年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估和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工作。免疫规划所于2025年6月23日-26日在昆明举办全省免疫监测网络实验室关键技术培训班。  培训班邀请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车洁博士线上授课。全省16个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负责人和检测业务骨干,彝良县、永善县、会泽县、武定县、金平县、马关县、澜沧县、福贡县、贡山县、维西县10个重点帮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疫苗可预防疾病血清学检测和抗体水平监测工作人员,及省疾控中心有关科室人员共计70余人参训。  省疾控中心主任丁文飞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强调全球传染病风险持续存在,新发突发传染病威胁不断,免疫监测作为公共卫生防线的“前沿哨所”和“核心技术堡垒”,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丁主任首先肯定了免疫监测网络实验室成绩。2年多来,全省各级实验室克服困难,保证了相关检测任务顺利实施。同时指出,各级实验室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加强沟通协作,保证实验室运行的规范有效,保持并提高自身能力,不断提升检测技术,并确保实验室安全。要求继续推进免疫监测网络实验室工作深入开展,为保障全省各族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出席开班仪式的还有免疫规划所所长赵智娴,副所长任翔。  培训班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分别就流行性脑膜炎和百日咳鲍特菌实验室检测等内容进行了授课。免疫规划所授课老师就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2024年免疫监测网络实验室工作报告及2025年工作要点、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通报、麻疹/风疹实验室结果分析、全省人群乙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及检测技术、乙肝病例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细菌类实验室检测技术、免疫监测实验室标本采集和运输要求、环境污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和2025年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估实施方案等内容进行了专业培训。  通过本次培训班,参训人员聆听了国家专家的授课,学习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了全省免疫监测实验室工作开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明确了下一步工作要点。下一步各级工作人员要将此次培训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不断推进我省免疫监测实验室工作深入开展,使全省免疫规划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保障全省各族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并最终为持续推进我省免疫监测实验室工作指明方向。
27 2025-06
云南省疾控中心派员参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能力,做好报告撰写和预警工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于2025年6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研讨会”。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监测评估处蔡楠副处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刘兆平副主任、监测一室杨大进主任,以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负责报告撰写人员参会。云南省疾控中心董海燕参会。  此次研讨会围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和风险监测报告撰写思路展开,介绍了行政层面对于监测报告的要求,探讨如何根据统计学原理开展监测数据分析、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以及借鉴环境、农业、粮食等不同行业的做法对风险监测数据的分析进行思路拓展,并安排先进省份进行经验介绍和交流。  刘兆平副主任总结讲话强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要在结果展示上下功夫,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也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相互借鉴中拓展思路,并切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此次研讨会安排紧凑,内容丰富,针对性和指导性强,拓展了下一步风险监测报告撰写的思路和方法,为2025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撰写和下一年风险监测计划制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7 2025-06
云南省疾控中心派员参加国家微生物评估基础参数采集构建项目方案研讨会
  为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建设和推进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工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于2025年6月24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举办国家微生物评估基础参数采集构建项目方案研讨会,云南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董海燕副所长、阮元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刘兆平副主任指出,国家正从法规文件、技术指南、组织架构等多维度推动全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一盘棋”,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参数采集及应用是打造全国风险评估一体化的关键举措,二十大报告和食品安全工作会议重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是夯实食品安全的基础、是补短板强弱项的核心抓手。鉴于风险评估工作在全国铺开时间较短,要加大投入、汇聚力量,从国家层面带动各省共同推进微生物风险评估工作,同时介绍了国家微生物风险评估基础参数采集项目并共享国家参数,国家层面将设计整体方案,希望各省及高校积极参与,期望五年建立国家参数用于风险评估,还强调了风险评估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呼吁各方形成合力做好数据采集的基础工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王彝白纳、齐妍、王佳慧分别介绍了微生物风险评估基础参数采集构建项目、水产品消费行为调查方案和问卷、猪肝消费行为调查-食用猪肝感染戊肝病毒的风险评估等内容。福建农林大学方婷教授分享了水产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及风险评估案例。来自浙江、上海、广东的专家分享了本省开展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实践经验、经典案例,以及膳食消费基础数据调查与应用。各省针对微生物风险评估、2025年水产品消费行为调查及猪肝专项调查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通过此次研讨会,参会人员不仅深刻认识到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对于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和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还学习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在微生物风险评估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下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积极推动云南省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工作进展。
25 2025-06
云南省疾控中心组织研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筑牢健康免疫屏障
  为有效破解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困境,切实保障儿童健康,6月24日,云南省疾控中心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聚焦昆明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相关问题。云南省疾控中心丁文飞主任、免规所赵智娴所长,昆明市疾控局李鹏局长、疾控局卫免处杨毅处长,昆明市疾控中心鄢志梅副主任、免规科李继军科长,德宏州疾控中心免规科张照科长共同参与讨论。  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外来务工人口持续增长,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面临的重重挑战。由于流动儿童家庭流动性大、居住分散,儿童预防接种档案难以实现统一规范管理,存在大量档案迁出、失访及接种禁忌等情况;同时,部分家长疫苗犹豫、依从性低等问题导致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追踪困难,影响整体接种率,埋下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针对昆明市特点,各参会人员各抒己见,提出多项措施和建议。在档案管理优化方面,依托信息化手段,结合“18岁以下儿童查漏补种”重点工作契机,完善个案信息;与公安、民政等部门协作,通过主动搜索与多源数据比对,及时更新档案状态;在儿童接种方面,发挥特殊儿童接种门诊优势,保障特殊健康状况儿童的疫苗接种权利;加强宣传,减少家长疫苗犹豫,提高预防接种意愿和积极性。此外,可借鉴德宏州的外籍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经验,专设外籍儿童预防接种点,集中管理外籍档案及接种跟踪,对流出儿童持续跟踪疫苗接种情况,确保异地接种信息及时补录至省内系统。  昆明市疾控局李鹏局长强调:保障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筑牢儿童健康免疫屏障的重要一环。下一步,昆明市将根据会议形成的共识优化预防接种实施策略,全力筑牢流动儿童健康免疫屏障。  撰稿人:孙艺菲  审稿人:赵智娴  2025年6月25日
上一页 1 ... 45678910... 85 下一页 共85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