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玉溪市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25 2022-01
红塔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紧急提醒
疫情态势:目前,国外疫情高发,国内多地报告本土疫情。陕西、河南、上海、浙江、天津、深圳等地持续报告本土病例,疫情发展迅猛。天津市发现奥密克戎本土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截止2022年1月10日6时,全国共有高风险地区18个、中风险地区84个。红塔疾控紧急提示:春节将至,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叠加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疫情传播的风险持续增大,为做好我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红塔区疾控中心对全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紧急提醒如下。一、做好天津、河南、陕西、浙江、深圳等疫情涉及人员健康管理工作提醒有下述表格内地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有本土疫情城市旅居史的来(返)红塔区人员,以及与阳性病例行程轨迹有交集或同时空伴随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或单位报告,主动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二、春节期间人员安全有序流动、旅途及聚集活动疫情防控及风险提醒1.严格限制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由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有本土疫情所在地市来返红塔区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所居住社区报备。2.腾冲市、金平县、河口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富宁县、江城县、孟连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芒市、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泸水市、镇康县、耿马县、沧源县为我省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自2021年12月21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离开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口岸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等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满足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所在单位报备。4.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5.春节期间请大家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不必要出行,鼓励春运期间错峰返乡返校返岗。如果准备跨地区出行,要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并严格遵守当地的疫情防控规定。6.节日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家庭私人聚会聚餐人数应控制在10人以下。自行举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向属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报备,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规定。三、常态化下疫情防控提醒1、近14天内有国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及云南健康码为红码的人员近14天内有国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及云南健康码为红码的人员,请立即向居住地社区或防疫部门报告,并自觉配合做好14天(时间以离开当地开始计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开展4次(第1、4、7、14天)核酸检测。2、近14天内有国内中风险地区旅居史及云南健康码为黄码的人员近14天内有国内中风险地区旅居史及云南健康码为黄码的人员,请立即向居住地社区或防疫部门报告,自觉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开展3次(每次至少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3.从省外及省内边境州县来(返)红塔区人员建议在到达红塔区后24小时内主动做一次核酸检测并向所在村/社区报备,尽量减少外出,做好14天自我健康监测。4、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外出正确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出入机场、车站、商场、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严格扫码、验码。5、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仍是目前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请尽快前往就近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完成新冠疫苗接种。6、关注个人和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关注个人和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请及时佩戴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排查,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就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9 2022-01
澄江红会寒冬送温暖,艾滋家庭感受关爱情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切实保障民生,解决群众困难,大力弘扬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人道领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帮助艾滋病困难群众过上一个快乐祥和的新年,2022年1月17日下午,澄江市红十字会联合市疾控中心开展了2022年红十字会“寒冬送暖,博爱进万家"关怀慰问活动。对30个困难家庭分别发放了慰问物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艾滋病人的关怀。在慰问活动现场,市红十字会魏娟及市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徐学英、性艾科科长何积玲亲切的询问了感染者生活近况,治疗效果,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乐观生活,积极配合医生接受监测和治疗,提高生命质量,并亲手把慰问品发放到每位感染者手中,表达了政府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和节日的问候,希望大家以愉快的心情度过新的一年。
19 2022-01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昂首阔步新征程
为认真落实好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1月份主题当日活动相关要求,本月主题党日重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结合近期支部党建重点任务落实和“智慧党建"平台使用,疾控中心党支部于2022年1月17日以“新征程砥砺初心"为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有九项活动,由中心党支部书记徐学英主持,25名党员参加此次活动。活动一:奏唱国歌,重温誓词。全体起立,奏唱国歌在国歌中拉开新一年的主题党日活动序幕。中心党支部书记徐学英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在重温誓言中重忆入党的本心,通过铿锵有力的誓言,吹响了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前行的新号角。活动二:分享抗疫心得,展现风采。景洪市发现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2例,在省卫健委的统一安排下玉溪市卫健委紧急组建了一支由医院和疾控组成的支援景洪全员核酸检测队伍。李婷同志成为其中一员,参与景洪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每天三班倒,一班8小时,进去核酸实验室大部分时间都是超过8小时,进去之前不敢喝水,进去之后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动作,拧盖、加样、上机提取、加核酸…..。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李婷同志践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白衣执甲,即刻出发,圆满完成检测任务,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疾控人的最美风采。活动三:上堂党课,严明程序。由支部组织委员肖明洋带领大家上一堂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党课,后又介绍了核酸采样小程序的使用方法。引导党员干部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扩大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切实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确保发展党员做到严格标准不走样、严明程序不变通、严肃纪律不放松。同时加强党员干部对核酸采样小程序的使用,切实熟悉掌握防控知识及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疫情防控业务能力、应对能力,持之以恒做好疫情防控。活动四:集中学习,警示教育。支部书记徐学英带领大家学习《中共云南省委追授蔡晓东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共玉溪市纪委、玉溪市监委关于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等相关文件。通过学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解放思想,锤炼党性修养,引导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对照规定、制度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牢记宗旨意识,不忘使命职责,主动做好各项工作。活动五:党史自测,检验成效。全体党员通过扫码小程序自测党史知识,并截图至党支部微信群。参加考试的中心党员干部前期通过自学、集中学作了充分准备,在测试中认真读题、审题、答题,展现了良好的学习风貌。通过测试,检验了全体党员对党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中心党员查找了自身在党史知识内容上的短板与不足,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学习党史知识的积极性。活动六:提前自学,提高素质。组织自学《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手机使用保密须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提出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使党员干部与自己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深刻领会,达到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效果。活动七:召开党员大会,深化创卫工作。首先通报2021年第三、四季度党员积分,并对2022年的积分填报做了说明及要求。其次,由党员带领学习创卫标准,健康教育组王双凤、病媒生物组王权岗、公共医疗与卫生组李红丽队暗访的要点及标准作了详细讲解。三个小组人员开展的创卫培训既是一次培训会,也是对创卫工作的一次再动员,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掌握创卫标准,明确短板弱项,更加快速有效地推动创卫工作。中心党支部书记徐学英表示,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照创卫标准和要求,对标对表,切实增强推动创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完成各项创卫目标任务,为打造干净、整洁、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作出贡献。活动八:我为群众办实事,发放慰问物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切实保障民生,破解群众困难,大力弘扬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人道领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我为群众办实事。在春节即将来领之际,帮助困难群众过上一个快乐祥和的新年,澄江市红十字会联合疾控中心开展了2022年红十字会“寒冬送暖,博爱进万家"关怀慰问活动,对30个困难家庭分别发放慰问物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实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活动九: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中心按照澄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要求,结合社区双报到工作,安排党员志愿者们深入网格责任划分区域容大广场,开展“门前三包"、环境卫生、文明劝导、入户宣传、点位管理、“七小行业"劝导、病媒生物检查、网格值守等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增强党员干部“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观念,形成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不断凝聚起社会正能量。通过本次主题党日,将党员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2022年开好头、起好调,大家将继续总结经验,在新的一年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更多地办好实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14 2022-01
元江县开展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区域性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
为检验元江县新型冠状病毒全员核酸检测组织实施能力,对开展新冠病毒全员核酸检测的组织管理、指挥调度、物资供应保障、采送检匹配、信息化支撑、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检验,规范全员核酸检测组织、采样、检测、报告等工作流程,提高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确保核酸采样工作顺利。元江县根据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有关要求,开展了元江县新型冠状病毒全员核酸采样检测实战演练活动。2022年1月14日9点元江县在南苑小区开展元江县新型冠状病毒全员核酸采样检测实战演练活动,演练采用实战方式开展,预先告知时间、地点、场景进行演练,还邀请市级专家现场点评。首先,由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尚允介绍此次演练的目的及演练流程,启动演练开始。采样现场按标准设置人员通道登记、标本采集区,设5个现场采样组及1个流动采样组,接受核酸检测的群众正确佩戴口罩,按1米间距有序排队,采样点入口处开展体温检测和扫码验码工作(一旦出现发热人员,马上引导到临时隔离室,由120抢救车转运至发热门诊就诊),居民检测体温正常后进行登记,信息登记人员认真核对身份信息(使用扫码枪扫描健康码或身份证读卡器读取身份信息),登记完成后,进入采样区进行采样,本次采样采取按照5:1混采规则,完成5人一组的采样后,进行采样包装消毒,受检人员由工作人员指引离开采样场地。所有采样工作完成后,采样组认真核对采集管及登记数目并三层包装,打包移交至转运组,由转运组运输到转运站。最后,采样工作人员将医疗废物全部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垃圾袋打包封口并对垃圾袋消毒,由医疗废物转运组将医疗废物转运至县人民医院医废暂存点暂存,消杀人员对采样点进行终末消毒。此次新冠病毒核酸采样检测实战演练,进一步推进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重点展示了全员核酸检测现场组织协调及采样和检测流程,进一步优化流程,完善方案,全面提高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确保核酸采样工作顺利完成。各组人员分工明确,反应迅速,配合密切、处置得当,实战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12 2022-01
守护花季 护航青春
青春期是一个人由儿童期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也是男女生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为了让广大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掌握身心保健知识,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10月22日,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应玉溪七中邀请,在学校礼堂为437名初一年级学生举办了两场“守护花季护航青春——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讲座分男生专场、女生专场依次进行。男生专场,授课老师从“认识青春期"、“男生青春期的变化"、“男生青春期的烦恼"、“男生青春期的卫生与保健"、“做个真正的男子汉"等五大方面进行讲解,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克服恐惧心理,注意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保护自己,做一名生理、心理健康的学生,顺利、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女生专场,授课老师充分利用课件生动形象地向女孩们讲解了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的种种变化,还重点讲解了什么是月经、月经期的生理保健以及如何保护自己、防止性侵等内容。授课老师在讲座中指出,青春期是女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教育引导同学们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做到自强、自爱、自尊、自律,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健康的心态迎接生活、迎接未来。本次讲座,传播了健康科学的理念,丰富了同学们的卫生保健知识,帮助同学们解决了许多青春期生理、心理和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恼,有效地缓解了同学们面对青春期的紧张不安、好奇和恐惧忧虑等心理,提高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取得了预期的教育效果。花季护航者——红塔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许蓉,云南省健康教育讲师团名师、玉溪市劳动模范。从事健康教育工作近30年,自2005年在红塔区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以来,讲授各类健康教育专题讲座1200余场,受众近40万人。以贴近生活、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深受群众喜爱,足迹遍及昆明、峨山、新平等地。为帮助青少年解除青春期困扰,她针对幼儿家长、小学高年级、中学、大学等不同年龄段人群独自开发了“青春期系列讲座"。
上一页 1 ... 93949596979899... 177 下一页 共177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