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玉溪市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13 2023-01
盼小城平安无恙
2020年年初至今,我们用三年时间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新冠疫情歼灭战,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办公室作为中心日常运转及后勤保障科室,积极参与了中心安排的流调溯源、核酸采样、消杀消毒等各项工作任务,在战“疫"路上,办公室后勤保障组全体人员忠诚担当、践行使命,为打赢疫情歼灭战贡献力量。“十箱口罩、5000套防护服,2000副一次性手套……做好记录再入库,按照分类有序摆放,方便后序取用。"负责物资管理的赵燕红、杨近芳认真清点完到货防疫物资后,叮嘱同事将物资存放在库房内。疫情形势严峻期间,防疫物资使用量大,进出库房需要细心和耐心,“5+2、白加黑"的坚守在岗位上,只要一线人员需要物资,不管是满天星辰的黑夜还是白露未晞的清晨,她们总是第一时间办理好出入库登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办公室有这样几位“老兵",他们虽然不是“真"医生,但他们是“冲锋车"的“医生",是疾控人,是共产党员,是时刻冲锋在一线,开动疫情处置“冲锋车"的“疾控战士",他们就是中心的专兼职驾驶员——李雪松、廖东长和马永福、董华伟,在疫情期间他们同样放弃休假,全天24小时待命。他们肩负着公务用车外出采样、消杀、流调等各项工作出车任务,还积极配合着消毒组承担消杀工作,李雪松,背着沉重的消毒设备、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护目镜、面屏等多层防护装备,让人喘不过气来。一次次工作任务结束后汗水都湿透了衣服,但是摘下口罩的他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脸上的笑容依然纯粹。廖东长,他24小时随时待机值守,承担起送检验组去采样,押送疑似病例、医学观察者和密切接触者的样本到市疾控中心检验。廖师说,用车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做事必须雷厉“风行",不拖拖拉拉。马永福,62岁的退休后仍坚守在岗的他,尽心尽责,任劳任怨,也负责着后勤驾驶员工作,还有防护物资、检验样品等的运送,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你好,请问你这里还有几间标间?能否提供用餐服务?"办公室承担着单位的后勤保障工作,在市区封控期间,既要确保流调消毒人员、检验检测人员的个人防护安全,还要安排好大家的住宿休息问题,以便他们更好地投入第二天的工作中。为了避免集体感染,董华伟联系多家宾馆安排住宿,有的宾馆没有餐食,就安排送餐。“办公室就是职工的‘娘家人’,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的冲锋在前就是我们的职责。"在疫情面前,每位办公室成员都将工作做的更细,将责任扛的更牢,将温暖送到每位同事心底。还有未提及名字的其他后勤人员…虽在不同的岗位,但都同样肩负着共同的职责。就是这样一群忠于职守的办公室人,砌成了一道疫情防控的坚强壁垒,以平凡之躯筑牢战疫防线,用奉献之姿书写无私大爱。新冠疫情发生的三年来,办公室后勤人员坚持做到不怕累,不怕难,份内的工作使劲干,份外的工作积极干!“疫情就是集结号,作为一名疾控人,我们有责任带头冲锋陷阵!"办公室后勤全体人员不做旁观者,积极投身每场战役中。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疾控人敢于担当、敢打硬仗、义无反顾的精神风貌,他们以团结奋斗的姿态化身为勇猛刚毅的战士,不顾雨雪风霜,无惧逆境前行,只盼小城平安无恙,期待人间烟火寻常!
13 2023-01
在坚韧中走过风雨在自豪中云开雾散
一、抗击疫情迎难而上,主动尽责彰显担当抗疫三年,作为全市的防疫“领头羊",澄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这场疫情阻击战倾其所有,其中消杀组更是冲锋在前,体现了勇者无畏的伟大抗疫精神。消毒组以疫情不减,消毒不停的使命做好各项消毒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疾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24小时待命、保持电话畅通"是消杀队的硬性工作要求。三年里,全体消杀队员时刻紧绷神经,当工作召唤来临之时,每个人都不畏艰险,挺起胸膛站排头!2020年从我市第1例阳性病例出现到10.11路居疫情,再到11.20全市疫情局部暴发,消杀队员的身影穿梭于每个涉疫环境和阳性房间。在车站、在医院、在农贸市场……,他们满怀一腔热血为澄江市的疫情防控努力着、奋斗着、拼搏着。此刻,他们为澄江市疾控中心代言,勤奋、执着和果敢是他们成长的营养。他们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深深影响身边人。他们经常奔波于隔离酒店进行培训、驻点、督导和检查,与同仁们分享消杀知识,灌输最前沿的消杀理念,传达最及时的工作精神。为了澄江全体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他们在很多时候已经不能按时吃饭,已经习惯了昏黄的路灯,已经忘记了上次跟朋友聚会已经悄然湮没在日历本中的哪一页。尤其自11月20日,我市本轮疫情暴发后,消杀队员均主动请缨,前往涉疫医疗机构、阳性房间等感染风险最大的场所进行终末消毒。队员们凭借高人一等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征服了各行业部门的防控同仁们,他们用专业和认真换来了信任和赞许,他们有召之即来的勇气,也有来之能战的能力!消杀现场,消杀人员身着笨重的防护服,背着30、40公斤重的喷雾器,闻着消杀药品刺鼻的气味,手持喷雾机,坚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的防疫消杀工作原则,对重点区域进行了全面消毒,真正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截至目前,累计出动160多车次,消杀面积167633多平方米,消毒效果评价30多次。二、科学认知后疫情时代,减少不必要恐慌后疫情时代,人们对疫情要有科学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同时重视科学消毒。疫情防控的三个关键要素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消毒是切断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绝大多数冠状病毒传染都来自密闭空间,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决定了阻断室内空气污染与传播是重中之重。人们也要意识到健康呼吸的重要性,减少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感染的概率。三、砥砺奋进谱华章,风正扬帆启新航三年的抗疫路,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同舟,披荆斩棘",苦过、累过、彷徨过、犹豫过,但作为疾控人,在国难当头之际,我们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奉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三年风雨,三年情,抗疫的时光短暂又漫长,我们用时光武装了自己,却又被悄然偷走了三年的青春。为了祖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健康,所有消杀队员没人说不。作为防疫工作者,作为澄江疾控人,我们会继续秉持“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险,为今后的防疫事业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12 2023-01
澄江市疾控中心抗疫这三年(一)
木槿昔年,浮生未歇,三年的抗疫历程已落下帷幕。在中心抗击疫情的这三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是冲锋在前、默默无闻的疾控“流调人"。三年来,澄江市疾控中心流调组随“疫"而变,直面“新情况",解锁“新技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澄江疾控人的勇毅。他们是深入现场、逆向而行的“孤勇者",逐帧排查还原风险轨迹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就是这样一支流调队伍,兢兢业业,揪出线索,遏制疫情蔓延,却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流调工作就像是拍一条vlog,流调人要描绘出主人公近期的点滴生活:旅行、逛吃、拍照、打卡……在过去每一段时间里,你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和发生的那些事,都需要了解清楚。这看似简单的几行字,阐明了流调人的日常工作。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默默奉献,朝披寒露,夜伴晨星,24小时待命,分秒必争,寻踪觅迹,是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幕后“侦察兵",时常能看到凌晨三四点的澄江,流调人经常带着疲惫的面容默默工作。熬夜是常态,通宵也是常态,累,很累,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提醒着他们:“我们是流调人"!10.11路居疫情发生以来,中心第一时间派出流调队伍,到路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在路居,流调队员驻扎10余天,抽丝剥茧,厘清传播链条,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疫情的扩散;11.20疫情发生后,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那一个个电话的拨出,一个个关键信息的记录,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在北风呼啸的寒风中前往现场核实情况,多少个夜晚的不眠不休;此时的我们,已无暇考虑身体安危,无暇顾及家中老小,无暇计较个人得失...他们是流病调查、摸排追踪的“名侦探",抽丝剥茧抓住每一个细节“20分钟内掌握核心信息,4小时内摸清行程轨迹,24小时内形成完整的流调报告",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繁琐且繁重。流调时提出的问题非常多,有时一个对象需要多次询问、反复对比,我们要在“很寻常"中看出“不寻常",从“没问题"中找出“有问题",从“差不多"中查出“差很多",甚至一次交流可长达一两个小时。每多完善一个轨迹,就意味着减少一个风险点,在与病毒赛跑的“名侦探"们,只希望自己能更快一点,再快一点,跑在病毒“到达"前,保护好大家。每次接到协查函或是跨省工单的推送,流调队员们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单位开始流调任务,忙的时候一天要微信语音和接打电话200余次,五楼会议室里此起彼伏的都是“喂、您好,我是澄江疾控中心流调人员,正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请您配合一下"的电话声,这是流调组所有工作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开场白。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流调组办公室的电话声就从来没有间断过,面对每一名密接、次密接,流调人员首先会先询问其活动轨迹,然后到其活动过的场所现场调取监控,再结合消费支付记录等,让活动轨迹形成闭环。“每一分每一秒做了什么,都不能有空档。"他们不厌其烦、刨根问底,在琐碎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抓住关键细节,找出传染源,排查出密切接触者的轨迹,调出次密接、风险人群。这不仅需要耐心也需要技巧。有时也会遇到不配合、故意隐瞒行动轨迹和有极度抵触情绪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都能够耐心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电话被挂断了再拨过去,被粗暴的言语对待就自我平复心情、消化委屈。通过一遍遍、一次次地反复沟通,取得信任,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也数不清多少个深夜里一遍遍拨打着流调电话,很多对流调工作不理解的人会一直质问我们,为什么大半夜不睡觉,要大半夜给他们打电话,其实有时候得到信息已是后半夜,流调工作具有紧急性,为了提高流调效率,我们只能深夜去打流调电话,早一分排查出风险人员、涉疫场所,就能使疫情传播的风险降低一些。他们是监测数据、上报信息的“守夜人",整理汇聚海量信息数据数字是冰冷的,工作热情是滚烫的,从错综复杂的数字中找到它们逻辑关系的内在联系,以此来判断疫情的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凌晨,万家灯火散去,工作人员依旧坚守在岗位,有条不紊地开展流调工作和一人一档登记录入工作,每个人都紧绷神经,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及时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将疫情控制在最小传播范围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疫情不稳,绝不后退。"这就是澄江市疾控中心流调组,面对疫情他们像“侦察兵"一样在抗疫一线不断探寻真相、搜集“情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使得玉成。没有生来的勇者,使命和责任催生热血和担当。“流调人"白天不停,夜晚不歇,三年来时时战“疫"一刻不停,用汗水与泪水,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的责任和担当。用千锤百炼的流调“硬核力",展现战疫真本领!下一站的流调人,已经做好准备,迎接疫情防控的新阶段!无论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都将不忘来时路,砥砺再前行!
11 2023-01
同心抗疫三年综述
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自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三年来,我们与病毒的较量从未停止。时至今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三年来,面对疫情的跌宕起伏与不确定性,每个人都不容易。同心抗疫,成为集体记忆。这三年,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全市新冠疫情防控的主力军,澄江市疾控中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按照疫情防控“早、小、严、实、快"的要求,中心各专业组紧密配合、夜以继日,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三年,我们把抗疫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先后成功处置了2020年1月27日报告的两例武汉输入性疫情、2022年10月11日路居疫情及2022年11月20日澄江本土疫情及百余起密接事件,所有人员均及时快速处置、精准规范管控。三年抗疫,病毒从起初的来势汹汹,到现如今的循规蹈矩,我们经历了太多、见证了太多、体会了太多。三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与疫情斗争,都是实力的较量,更是意志的比拼,闻“疫"而动、向“疫"而行、奋战“疫"线,这是我们用行动诠释守护我们城市的担当与责任。三年来,每一个方案、每一份协查、每一通电话、每一个夜班……都成了我们永生难忘的回忆,也是我们坚守三年的见证。这三年呢?是“白+黑+白"的工作模式,是24小时值守的轮班,是“5+2"工作制,是随时出发的战备状态,是盒饭、方便面的生活标配,是全力以赴的流调、采样、协查、报告、后勤保障,是核酸检测、消毒消杀、应急方案和现场培训……。三年来,国家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十版诊疗方案,中心内部先后调整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六版,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三年来,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这三年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应对能力、处置能力显著增强,防疫屏障更加巩固,为动态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年来,与病毒较量,科学精准才有战略主动。事实上,从原始株到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在同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中,我们始终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不断优化防控政策。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从“防感染"到“保健康、防重症",是三年抗疫的战略成果、战略举措、战略转段。三年抗疫,感受真切: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各部门密切协作,定能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温暖而有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
04 2023-01
澄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相关培训
为平稳有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为下一步做好疫苗接种、药物储备、医疗资源准备、分级分类诊疗、疫情监测、检测、宣传引导等工作,根据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疾控中心于2023年1月3日下午对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培训,中心全体职工共60人参加培训。根据日程安排会议由中心书记徐学英作动员讲话,中心副主任(流调组组长)李鸿坤对《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4号)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个人防护指南》进行讲解培训;传控科王权岗医师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方面进行培训。会议最后由中心主任王建全作总结,回顾澄江三年疫情概况,感谢各位职工的辛苦付出,指出目前疫情形式依然严峻,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加强自身防护;二是做好疫情监测上报工作,做好风险研判评估;三是开展重点场所核酸检测;四是规范处置聚集性疫情,配合做好各项检查工作;五是按要求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通过培训,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掌握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激发斗志,将快速转变工作思路、方法,在新任务、新使命、新担当中继续发扬澄江疾控精神,为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页 1 ... 69707172737475... 180 下一页 共180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祥和街1177号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158号 邮编:650022    联系电话:0871-63611746    传真:0871-63613063 技术支持: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351380
版权所有: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0002000192号  滇ICP备6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