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临翔区博尚镇曼莱湖边举行“2025年地震灾后卫生应急演练”。针对性检验市级地震灾后卫生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卫生应急队伍的实践实战能力,演练取得了预期成效。
模拟实战:锤炼应急处置硬实力
本次演练模拟了临沧市某县某乡镇发生6.5级地震后,面对灾区道路交通损毁、通讯中断、水源遭受污染、传染病疫情暴发风险较高等多种复杂状况,市疾控中心迅速作出反应,在向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上级部门汇报初步情况后,快速集结中心应急先遣队,第一时间集结并快速抵达指定地点,建立灾区卫生防疫“前哨阵地”,有序展开卫生应急工作。
上午7时30分,演练正式开始。
迅速响应:组织指挥有序展开。值班人员准确记录收报信息,并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主要领导发布应急预案启动指令,迅速整理准备应急物资、集结应急队伍,火速前往地震灾后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徒步拉练:突破交通障碍。首场景模拟道路中断,20名先遣队员背负个人携行装备,负重徒步10公里奔赴灾区。2小时急行军到达,充分考验队员的体能极限与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应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快速布阵:搭建前哨阵地。抵达核心灾区后,队伍迅速搭建前方指挥部及临时营地。指挥部、监测组、检测组、消杀组等功能区在20分钟内完成部署,展现了极端条件下的自我保障、迅捷展开和高效协同能力。
水质快检:保障饮水卫生安全。针对群众反映的“水源浑浊异味”问题,实验室检测组兵分两路,运用便携设备30分钟内完成浑浊度、pH值等关键指标对照检测,开展致病菌培养检验,精准锁定污染风险,确保灾民饮水安全。
防疫攻坚:阻断疫情传播链。模拟震后动物尸体堆积、蚊虫滋生场景,消杀组对污染区实施分区处置:常量喷雾器喷洒含氯消毒剂,生石灰覆盖动物尸体并进行深埋处理,热烟雾机灭杀高密度蚊蝇,全流程展现了病原体消杀与病媒生物控制技术。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向公众普及病原体消杀和病媒生物控制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快速提高其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
后勤支持:确保应急续航无忧。后勤保障小组持续关注各组物资需求情况,迅速进行检测试剂、消杀药械、生活物资调配与补充,确保了应急一线物资供应充足,消除后顾之忧;安排调度好应急车辆,保障通讯畅通,为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强后盾。
复盘总结:以问题为导向提档升级
演练结束后,中心党总支部书记、主任郭继文同志对应急演练整体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针对快速规范建设营地、优化完善应急流程、应急预案实操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他强调:“应急演练应紧扣实战,强化情景代入;应急队伍需以实战思维查漏补缺,强化技术储备,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成效显著:卫生应急实战赋能
本次演练从实战角度检验了临沧市地震灾后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各应急小组紧密配合,在紧张氛围中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通过演练,应急先遣队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锻炼了队伍在快速响应、体能支撑、复杂环境作业、多任务协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展现了临沧疾控“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应急铁军风采,切实加固了临沧公共卫生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