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疾控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那么一群人总是在默默付出,他们不像医护人员那样每天在医院里救死扶伤,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每当疫情出现时,他们却犹如天降神兵,果断出击。他们同样也是这场抗击疫情战斗的主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防疫卫士"作用。他们就是富源疾控人。从开展现场调查、采样送检、特定场所的消毒,再到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做好公众和特定人群的个人防护,到疫情监测资料的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等等,这些工作几乎挤占了疾控中心职工的所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从取消春节休假到取消周末休息,他们始终默默做事,毫无怨言。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疫情在哪里,疾控人就在哪里。“县人民医院有3例病人,需要流行病学调查,马上出发"、“留验站今天又入住20人,需要流行病学调查"、“客运站有人报告有发热病人,具体情况不清,马上进行调查"“公安部门报告查到一车缅甸过来的外国人,请求处理"……这是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调组组长莫峰发出的一道道指令。疫情就是命令,流行病学调查组立马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护目镜、防护手套深入病区,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关键信息。详细而准确的流调信息为随后进行的疾病的确诊、治疗及制定控制措施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然而这些调查都是疾控流调人直面病人询问得到的,危险程度不亚于一线的临床医生。很多时候他们还要克服病人的不配合、不耐烦、不信任和焦躁情绪,耐着性子与病人沟通,戴着口罩的他们还必须加大音量与病人沟通。他们口说干了,护目镜也模糊不清,大汗淋漓,然而仍然要保持清醒和理智,因为他们记录下的资料,将会是无数人的希望。晚上,他们要撰写当天的流调报告和疫情分析报告,对疫情进行研判。同时还要对当日调查询问的病人资料进行整理,确定密切接触的人员,登记好切接触者的姓名、地址和基本情况,上交信息组和采样组。完成当天所有的工作后,才能看到他们会心的笑容。正是他们一次次出击,才一次次正确地隔离病患、排除恐慌;也正是流调信息的一次次迅速传递,才为疫情的控制提供了方向。采样是抗击传染病的战斗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要确诊或排除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检验人员需要近在咫尺地面对从病人和密切接触人员身上病毒最集中的部位采集样本、运送样本,像痰液、鼻咽拭子,血清等。他们每天晚上要认真核对信息,准备采样器材,第二天早早就要到留验站开展工作,他们总是想早一点送去市疾控中心检测,早一点知道检测结果,以便为疫情防控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曾经有人问采样送检组人员,面对那些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人员怕吗?他们总是说:“面对疫情,我们从来不怕,最让我们害怕的是等待疑似样品检测结果的时间。"是啊,每当听到检测结果是阴性时,他们都很激动,都为这名可疑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感到开心,也为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的感染风险少了一份担心。疾控还有一个消杀组,他们的任务是每天定时对留验站消毒,及时对重点场所及有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疫点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从而切断传播途径。消杀组到达现场后,身穿防护服、佩戴口罩、护目镜等,背着喷雾器对重点场所开展喷洒消毒。消毒过程中他们常常是汗水模糊了眼睛,湿透了衣衫,浸透了靴子和手套,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人想过要退出。消杀组组长是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政,本来安排他坐阵后方,但他说:“我是共产党员,还是支部书记,面对疫情,我不带头谁带头。"便主动请缨深入一线工作。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亲自带领消杀组队员赶到现场,对密切接触者的房间、车辆;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等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不但指导医疗机构及年轻队员如何配比消毒药品和消杀技术,还亲自背起几十斤重的消杀喷雾器,一工作就是几个小时,充分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信息报送组、后勤保障组、医疗废弃物处置组,每一名疾控人,在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下都在砥砺前行,他们是平凡的人,平时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的职责不是抢救感染的病人,但是他们可以让更多的人避免感染。在疫情到来的时候,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在层层隔离衣下,负重工作,连续作战,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