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在手足口病高发季应如何规范开展预防性消毒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皮肤,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饮用污染的水以及患者飞沫等进行传播。托幼机构在高发季节如果预防控制措施不当很容易出现疫情。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1.空气消毒开窗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紫外线消毒: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紫外线灯对房间进行消毒。但使用时要确保房间内无人,照射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2.物品表面消毒学生的餐具、水杯等:可以通过煮沸15-30分钟进行消毒,或者使用消毒柜消毒。玩具、桌面、门把手、开关、楼梯扶手等:可采用含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75%的酒精擦拭消毒,含氯消毒剂需要按照说明书稀释后使用。学生的衣物、被褥等:可以用热水浸泡清洗,水温在60℃以上,然后在阳光下暴晒。3.卫生间消毒便池、洗手池等: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注意定期冲洗地漏。4.地面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保持地面湿润15-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净。5.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托幼机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工作,学生使用过的口罩、纸巾等垃圾要放入专用垃圾袋,密封后丢弃。在消毒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佩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2.不同的消毒剂不能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3.消毒完成后,要用清水擦拭或冲洗消毒过的表面,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教室需要通风30分钟后再使用。4.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正确配制和使用,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同时,消毒只是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措施之一,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七步洗手法、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增强自身免疫力、高风险儿童及时接种EV71疫苗等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抵御手足口病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