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信息
党群建设
政务信息
荣誉成绩
科研工作
培训交流
技术标准
信息服务
服务监督
下载服务
招标采购
技术服务
疫情
知识
突发事件
健康促进日
政策法规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知识
>>
疾病知识
>>
传染病
字体:
大
中
小
解开艾滋病传播之谜
来源:雅虎科学
时间:2007-06-12
阅读数:28077
编辑:xk
从1983年发现首例人类
艾滋病
以来,研究艾滋病的科学家一直有一个不解之谜,这就是人类的艾滋病是如何由猴子传来的。在此之前,人类并不发生这种人体免疫能力减退的病症,它只是在人类的近亲猴子身上出现。据说,最初患上艾滋病的那个人是由于吃了患艾滋病的猴子的肉而染病的。在非洲,猴子肉是食物。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西非国家喀麦隆市场上出售的猴子和类人猿肉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与人类艾滋病病毒相似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这意味着食用野生灵长动物可能有染上艾滋病的危险。
法国和喀麦隆等国的科学家调查了788只于1999年至2000年间从热带雨林中被猎捕的野生猴子和猿,其中大部分被人当作肉类吃掉,少部分则被当作宠物饲养。血清分析表明,有131只猴子和猿的血样与艾滋病病毒抗原产生强烈反应,占16.6%;另有34只呈较微弱的反应。这是它们身上带有siv的征兆,而且siv的种类也多种多样。研究人员怀疑,这种情况在整个热带非洲的野生动物肉类市场上可能非常普遍。许多艾滋病的研究人员认为,在20世纪上半叶某个时候,艾滋病毒从黑猩猩跳到人类身上。他们认为,当类人猿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的猿猴版本)进入在西非或者中非猎兽者的伤口时,人类便首次感染该病毒。
然而,吃猴可能患艾滋病这个理论也不完整,其中一个问题是,既然艾滋病是体液传染的病,因吃病猴子肉而感染到人似乎不是直接途径。据《新科学家》周刊的一则文章指出,德国的科学家认为,厩蛰蝇可能要对艾滋病毒入侵人类负责。最近,德国三名教授在德国《自然科学》杂志著文指出,艾滋病最初由猴子传到人身上是由一种名叫厩蛰蝇的昆虫引起的。这种飞蝇先是叮咬了患艾滋病的猴子,吸入有艾滋病病毒的血,然后又叮咬了人,从而使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以致发生艾滋病。这三名教授中的两名在1992年就提出了这个理论,但是所写的论文被《自然科学》杂志拒绝,没有发表。这两位教授一位是波恩大学的动物学家维尔纳·克罗夫,另一位是弗赖堡大学的病毒专家格尔哈德·布兰德。这次,他们与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科学家曼弗雷德·埃根一起进行实验,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给飞蝇吃,然后查看在飞蝇前肠中的血,发现在这里艾滋病病毒经受住了消化道中酶的作用,丝毫没有变化,依然有感染能力。同时他们也证明,在叮咬动物中,这种飞蝇总是先要吐出一些在其前肠中的血到受害者的血液中,由此他们得出上述结论。
不过,从科学角度,他们的实验结果还不能算是直接证据。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黑猩猩为什么不会患上艾滋病?据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科研人员发现,人类和黑猩猩从遗传学方面来说几乎相同,但两者间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大脑,他们认为这种差异有可能帮助科学家解释某些疾病只会影响人类,而不会波及到灵长类动物的原因。由德国、荷兰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科研小组目前正在研究黑猩猩与人类为何在身体和智力方面差别很大,但却在基因结构上近99%的地方都完全相同。科研人员认为,主要是基因表达和基因数量,而不是基因结构将人类和黑猩猩区别开来。知道了两个物种间的差异之后,他们就有可能了解更多有关黑猩猩为什么不会患上艾滋病、阿耳茨海默氏病、癌症和
疟疾
等遗传疾病的原由。加州大学一位科研人员说:“我们发现人类和黑猩猩间的不同远比人们原先想像的复杂和有意义。许多人都谈到了这种不同,但他们将事情过分简单化了。人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此次研究验证了这一点。”
那么,艾滋病的传染的几率有多少呢?“艾滋病有3种传播途径”现在成了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可说到这3种途径的传播几率有多少,大部分人就搞不懂了。艾滋病主要是通过3种传播途径传染给他人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如果一个正常人输进了hiv(艾滋病病毒)阳性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其感染的几率是95%,而一个hiv阳性感染者或已经发病的病人与一个正常人发生性关系的感染几率和性别有一定关系,男传给女的几率是0.2%,女传给男的几率是0.1%,男传男的几率要比以上两种方式大得多。如果母亲是一个hiv阳性或艾滋病的病人,其感染给胎儿的几率是25%,但是如果母亲经过azt的抗病毒治疗,其胎儿的感染几率下降到8%;经过联合疗法(鸡尾酒疗法)治疗,其胎儿的感染几率可能下降为2%。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十分脆弱的病毒,它对热和干燥十分敏感。在干燥的环境中,艾滋病毒10分钟死亡,在摄氏60度的环境中30分钟失活。如果一支刚接触病人身体带有血液的注射器,马上刺入正常人体内,其感染的几率小于0.3%。
地坛医院艾滋病房曾发生过几次在治疗、抢救艾滋病病人的过程中器械损伤医护人员的事情,其中一次是护士在给艾滋病病人注射后,针头掉下刚好扎在护士脚背上。经过一个月、三个月的艾滋病病毒抗体(hiv)跟踪检测,这些医护人员均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实验证明:艾滋病病毒生命力很弱,只能存活于血液中,离开适宜的条件立即死亡。离体病毒,在凝固的血液中不能长期存活。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最近,通过基因研究显示:中国人更易感染艾滋病!从1997年起通过对我国8个民族,2318例普通人群的基因检测的分析,由王福生博士主持的“人类基因组中与hiv-1感染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及其意义”课题组于近日得出结论:和西方白人相比,中国人的艾滋病(hiv)易感性更高,通过性传播的途径,中国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现就职于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室的王福生博士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就注意到黑人比白人更易感染艾滋病,相关研究发现除社会原因外,遗传因素对艾滋病的易感性有很大影响。由此他想到对于艾滋病,中国人和外国人相比也应有自己的特点。王博士说,近年来研究表明,有3种基因是抗hiv的主要遗传因子,其中ccr5是最重要的因素,ccr5突变后能对hiv产生抵抗力。欧洲人ccr5的突变率是10%,而中国人的突变率只有0.16%,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人更容易被hiv感染。但是,另外两种基因中国人就明显比外国人占优势,它们的作用是延缓艾滋病的发病。
(作者:邢飞虎)
相关信息
(2023-09-01)
云南省疾控中心艾滋病传播风险监测试剂耗材询价采购结果公示
(2023-08-28)
云南省疾控中心艾滋病传播风险监测试剂耗材询价采购公告
(2020-06-11)
什么是新型毒品?对艾滋病传播的影响你了解吗?
(2014-12-19)
做好自愿咨询检测工作,预防艾滋病传播
(2014-11-25)
性传播成为云南省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
推荐信息
北京协和医学院到云南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现场调研
云南省疾控中心派员参加第四届营养与健康科学大会暨...
云南省疾控中心顺利完成3个疫苗临床试验现场的备案工作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举办2023年省级流感...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举办2023年呼吸道多...
2023年全国中毒卫生应急技术评估研讨会在云南昆...
喜报!云南省疾控中心再次获得“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
2023年云南省环境卫生工作及健康宣教培训班在丽...
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丁文飞带队检查省级疾控机构迁建项目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赴临沧市开展2023年食源...
人气排行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云南省疾控中心技服...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赴广州市参加新冠病毒与猴痘...
北京协和医学院到云南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现场调研
省级疾控机构迁建项目开展绿化专项初步验收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完成2023年ISO9...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财部参加2023年度卫生...
云南省疾控中心派员观摩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与广...
云南省疾控中心专家组赴保山市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云南省疾控中心专家组赴西双版纳州指导突发公共卫生...
云南省疾控中心派员参加《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
Copyright @ 2004-2017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永佳科技有限公司13619626232 设计承建维护
联系信箱
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800*600或以上分辨率
网站内容的部分资料来源于各种媒体,由于种种限制,引用时对于作者和出处有的作了注明,有的未能。
在此,我们对所有资料的作者、编者、译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云南疾控资讯网”欢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05000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