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旨在促进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的全年龄段的眼健康。那么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最常见的眼健康问题就是近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什么是近视以及怎么预防近视。
近视及其危害
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光线进入眼后经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这样一种眼球的屈光状态称为近视。主要特征是看远处不清楚,看近处清楚。
近视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常学习和生活,并且会对升学和择业造成一定限制。近视严重时还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等风险,甚至会导致失明。
造成近视的原因?
近视形成原因复杂,除去遗传因素外,不良用眼习惯、不良用眼环境对近视的发生发展起了主要作用。目前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户外活动少、视觉环境不良、学习负担重、用眼习惯差、使用电子屏幕时间长等问题,导致他们的近视问题越发严重,呈现出低龄化、重度化、发展快、程度深的趋势。
预防近视要知道
保护视力,从小做起
儿童青少年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近视出现的越早、进展越快,后期就越容易发展成高度近视,而高度近视并发症是低视力和致盲的重要因素。建议从3岁起定期检查视力屈光状态并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及时发现眼健康问题,尽早干预。
“目"浴阳光天天120
有研究表明:沐浴在自然的阳光下是预防近视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儿童青少年应多在户外活动,可以通过走路上下学,增加课间、午间、放学后的户外活动,以及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多安排一些户外时间,这些都是保护视力的好方法。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120分钟),学龄前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个小时。
创造良好视觉环境
学校和家庭都应改善室内采光照明条件,配置与儿童青少年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家庭应使用通过国家强制性认证的台灯。晚上读书做作业时,应同时打开台灯和房间的顶灯,并且台灯宜放在写字手对侧前方。观看电视时距离应不小于屏幕对角线的4倍,观看电脑时距离不小于50cm,看手机时距离不小于33cm。避免儿童青少年接触不必要的电子屏幕环境。
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
读书写字时,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面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此外,还应做到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以及光线昏暗或者阳光直射下看书。
中小学读写用眼时应坚持4010法则,每30至4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休息10分钟,低年级的小学生用眼时间应更短。学龄前儿童应坚持2010法则,每学习15至20分钟休息10分钟。休息的时候可以通过远眺、做眼保健操等方式缓解用眼疲劳。
应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作息规律。每日睡眠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合理的营养也是视力健康的重要保障,平时要营养均衡,不偏食挑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家长孩子共行动
家长和孩子都应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信念。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成为“手机控"“电视控"“电脑控",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家长要与孩子多互动,不额外增加孩子学业负担,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近视预防越早越好,定期检查孩子视力,发现变化及时遵从医嘱进行科学防控,不轻信某种方法或手段可以“治愈"近视,不追求一劳永逸的近视防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