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预警 >> 疾病防控

字体:    

1月防病提示:流行性腮腺炎

来源:云南省疾控中心   时间:2019-01-07   阅读数:23316   编辑:ctzx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大耳巴、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常引起局部暴发流行。

  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或吸入唾液传播,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流腮的潜伏期为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腮腺肿大是本病的最典型特征,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总病程大约10~14天。

  青少年和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虽然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发病7-10天会痊愈,但发病期间,患者会感到腮腺肿痛,有可能引起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造成病人的不适。因此,做好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工作,能降低被传染的概率。

  1.疫苗是预防流腮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孩子出生后18-24个月内,应按国家规定,应及时到社区或疾控中心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若孩子近期接触过流腮患者,也可进行疫苗紧急接种。

  2.使用口罩。因腮腺炎病毒对外界抗力低,故不需终末消毒,但对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毒。流行季节合理应用口罩可切断其传播途径。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4. 隔离患者。避免孩子与流行性腮腺炎病人接触,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患病期暂时不要去上学,在家里或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患者可以口服板兰根,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吃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不要吃带有刺激性的食物,要做到合理营养、注意休息。复课时必须出具医院的诊断证明。

  5.儿童活动较密集的场所,应严格按要求每天进行消毒,保证空气流通,同时保持清洁的环境。

(作者:云南省疾控中心 ct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