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省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复杂,多个州(市)报告本土疫情。为尽早找到传播源头,防止疫情扩散,多地加强了核酸检测和核酸结果查验工作,核酸采样点在这段时间成为了热门打卡地。但我们平时也能观察到,大家做核酸时仍存在口罩佩戴不规范、扎堆聊天、距离过近等可能造成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的行为。那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快速、安全地成功“通关"每一场采样检测呢?
检测前:出门之前先自查,做好准备再出发
检测前应进行自查,保证当日体温正常(<37.3℃),未出现咽痛、干咳等异常症状,且健康码为绿码。
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不要到社区设置的核酸检测点检测。
黄码人员应至指定的黄码检测点/检测通道进行检测。
建议检测前两小时内不吃东西,提前半小时不喝水、不饮酒、不吃口香糖等,既能避免采样中出现恶心,也能更好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需间隔48小时方可进行核酸检测。准备适量酒精湿巾、免洗手消液、备用口罩等随身携带备用。
检测中:避免交谈排好队,距离安全不扎堆
前往核酸采样点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少触摸公共设施和物品,避免用手触摸脸部。
到达采样点后,自觉有序排队,正确佩戴口罩,不要随意取下口罩或将口罩拉到下巴处露出口鼻。
等待过程中,与排队人员均保持一米距离,不扎堆聚集,全程不交谈、不打电话。
排到自己后不着急上前,等医务人员完成上一个采样并完成手消毒后,再迅速上前采样。
采样前摘下口罩时,不能用手直接碰触口罩外表面,要从双耳挂绳处摘下口罩。
采样时屏住呼吸,头稍往后仰,尽量放松,减少吞咽动作,不清嗓子;如出现不适,不要对着他人咳嗽、打喷嚏,应用纸巾、手帕或肘部衣物遮掩口鼻。
不要用手接触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触碰检测人员防护服,不要将钥匙、手机等私人物品放到操作台上。
检测后:做好防护快离开,消毒洗手回家来
采样结束后立刻戴好口罩,有序离开,不在采样点逗留等人或聊天。
采样后产生唾液是正常现象,并且采样棉签是无菌的,口水可以直接吞咽,不要在采样点吐口水或漱口,避免带来感染风险。
离开采样点后可用湿巾或手消液进行手部消毒。
回到家中后应立即洗手,也可用酒精湿巾对手机等随身物品进行擦拭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