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预警

字体:    

6月防病提示:这种东西寄生虫多达6000条——嗦螺一时爽,甩完难收场

来源:云南省疾控中心   时间:2022-05-30   阅读数:7811   编辑:ctzx


  

  每逢夏季,雨水充沛,气温逐渐升高,池塘附近绽放着一块一块粉红色的“花",芦苇杆上、甚至是水边的建筑物上都遍布这种“花簇",细细看,这些似花非花的东西呈颗粒状,像桑葚,实际这种远看好看,近看引起密集恐惧的东西,其实是福寿螺的卵块,我们迎来了福寿螺在每年中的第一轮繁殖高峰。

  什么是福寿螺?

  福寿螺是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或浮于水面。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被称为"软体动物中的吃货",每年的4-6月份和8-10月份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龄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时期,水稻、紫云英、慈菇、茨实、甘薯、蔬菜等作物是福寿螺主要危害的对象,对水稻的危害尤为严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为食用螺引入我国,但因为没能征服国人的味蕾,被大量遗弃于野外,成为我国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啥?可以吃的东西?中国人会怕?

  一方面福寿螺因为口感不好,所以在引入不久后就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田螺。

  另一方面,福寿螺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在未煮熟的福寿螺中寄生了大量的寄生虫,一个个体最多就有6000条,若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没有被完全杀死的情况下,食入后会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什么是广州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以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为主要特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传染源:鼠类;

  传播途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鼠粪排入环境中,被福寿螺、蛞蝓等软体动物食入后在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此时被人类摄入后引起疾病。

  临床表现:本病起病较急,以疼痛特别是剧烈头痛等为突出表现,感染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遭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损害,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症状主要表现在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既然那么严重煮熟或者不吃就好了啊?

  一方面,大家对福寿螺的认识还是不够,辨识力不足,甚至有些商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售卖的是福寿螺,因此不可避免会食入福寿螺。

  另一方面,利益面前,商家明明知道自己卖的是福寿螺,但因为福寿螺价格更低,为了降低成本,选用福寿螺冒充田螺或者其他螺类,然而煮熟的福寿螺口感不好,所以商家使用快速爆炒的方法来提升其口感,但是这样的烹饪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另外,即便能分辨出福寿螺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能确定福寿螺已完全熟透或者寄生于螺体内的寄生虫已被完全杀死。

  如何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

  对于预防广州原线虫病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不吃螺类,特别是福寿螺,如果实在忍不住想解馋,想去饭店嗦个螺或者自己想做炒田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辨福寿螺和田螺!

  那该如何分辨福寿螺和田螺?

  因福寿螺外形酷似田螺,但细看下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记住黄、脆、扁、大、柴,很容易分辨出来。

  黄: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脆:福寿螺壳薄较脆,螺口大,壳口无黑色框边,田螺壳口有黑色框边;

  扁:福寿螺椎尾较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

  大:成年福寿螺的螺旋部相对较小,且个头通常比田螺大;

  柴:相较于福寿螺,田螺肉口感会更嫩一点。

  当然,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嗦螺的话,一定要去检验合格的餐馆食用!另外,夏天到池塘、湿地中戏水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护,并且不要去“摘"那些可怕的“花"哦!

  撰稿人:李真晖

  审稿人:卢冉

  供稿部门:处突中心

  
  

(作者:云南省疾控中心 ct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