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对于狂犬病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临床大多以恐水、畏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达100%。
狂犬病虽然是一种死亡率几乎100%的人畜共患病,但也是国际上最容易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和消灭的人间传染病。
一、哪些动物传播狂犬病?
1.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其次是猫;野生食肉动物,也有传播风险:鼬獾、红狐、貉、狼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传染源;蝙蝠也可以传播狂犬病,但在我国罕见。
2.牛、羊、马、猪等家畜和兔、鼠等啮齿动物咬伤风险低;
3.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不感染和传播该病毒。
二、饲养宠物(如猫狗等)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中的普偏现象,因此人们与宠物、流浪宠物接触的几率大大增加,这也无可避免的会出现这些动物伤人事件。那么出现被这些可携带狂犬病毒动物伤人后该怎么处理?
首先分清自己的暴露等级:
狂犬病暴露分三级: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或者被舔,为i级;裸露的皮肤被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ii级;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舔舐或者暴露于蝙蝠,为iii级。
对于i级暴露,要清洗暴露部位,无需其他处理。对于ii级暴露,需要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对于iii级暴露,除了立即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之外,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确认为ii级且免疫功能低下的,ii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也按照iii级暴露处理,也就是说也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三、如何预防狂犬病及接种疫苗?
1、如何预防狂犬病?
(1)文明养犬,及时给家养的狗和猫接种疫苗,不要轻易遗弃;
(2)出门遛猫狗要拴绳,减少对他人的伤害;
(3)要学会与猫狗友好相处,了解猫狗的肢体语言;
(4)对可疑因狂犬病死亡的动物,应将其焚毁或深埋,切不可剥皮或食用;
(5)如果被猫狗咬伤,要及时到犬伤门诊,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
2、接种疫苗
除非接触猫狗的皮肤没有任何伤口,或者没有被他们接触到粘膜,否则都需要接种疫苗。
目前有“5针法"和“4针法"两类疫苗,两者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没有特别的不同。
(1)5针法:暴露当天、暴露后第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
(2)“2-1-1"程序:暴露当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暴露后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
(3)接种注意事项:
①尽量在同一家机构完成注射,记录自己完成注射的日期;
②如实在无法在同一机构完成,尽量使用同一种疫苗完成全程;
③如果没办法用同一种疫苗完成全程,也可以更换疫苗继续完成剩余流程;
④如某一针次延迟一天或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的时间间隔相应顺延,不需要重新注射;
⑤孕妇和哺乳期妈妈、儿童、老人都可以接种疫苗。
四、人和动物是否需要双向接种?还是只需要有一方接种即可预防?
疫苗接种是双向的,通过对可疑动物接种减少传染源,对被咬伤抓伤人接种来保护个体不被狂犬病毒感染。
注射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与注射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咬伤后,注射越早,免疫效果越好,获得保护的机会越大。
大家应正确认识狂犬病,“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及时接种疫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