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预警

字体:    

5月防病提示:小长假和流行季节双双来临,如何让娃“躲”过手足口病?

来源:云南省疾控中心   时间:2022-04-29   阅读数:7389   编辑:ctzx


  

  盼望着,盼望着,假期的脚步近了,又可以出门遛娃了;与此同时,假期将迎来出行高峰、大量人员聚集,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即将到来,儿童感染的几率随之上升。为了让孩子能健康、开心地度过假期,家长们也是操碎了心。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关于手足口病家长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吧。

  为什么会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一系列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致病病毒类型包括三大类,分别是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所致。各病毒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为啥我们家娃去年就得过手足口病,今年又不幸“中招"了?

  正如我们刚刚说过的一样,肠道病毒中的十几种病毒型都能导致手足口病,每种病毒感染后不能相互交叉免疫,而且各地每年流行的肠道病毒种类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儿童在去年得过手足口病之后,今年仍旧有可能再次被感染,也有一年之间多次得手足口病的儿童病例。

  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勤洗手。避免给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已出现皮疹等可疑症状的其他儿童。孩子使用的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注意日常清洁和消毒。家中室内注意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假期出游建议选择户外阳光充沛、通风良好的场所。

  我家娃最近都没怎么出门,为什么也得了?

  5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儿童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病例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肠道病毒的生存能力较强,适合在湿、热的环境生存,可通过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日常用品可引起感染,呼吸道飞沫和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导致感染。如果其他家庭成员接触致病性肠道病毒后未及时清洁,或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带入家中,又或其他成员本来就是隐性感染者,就很有可能把病毒传播给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已经把孩子隔离在家,孩子还是会得手足口病的原因。

  手足口病得了之后严重吗?

  大多数手足口病病例都能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但也要注意少数病例发病后会出现脑部、肺部和心脏症状,导致较严重后果。如果手足口病患儿在家中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精神萎靡、头痛、呕吐、站立不稳,呼吸增快、减慢或不规律,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重症风险,应及时至医院救治。

  我家一个娃得了手足口病,家里还有另一个娃,怎么办?

  目前,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十分普遍,与之对应的就是一个娃生病,另一个娃马上跟上的情况。因为手足口病发病一周以内传染性最强,在家中已经出现一个患儿后,应将未表现出被感染迹象的另一个儿童进行隔离,分别对两个儿童单独进行照顾。家长应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家里的玩具和儿童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需要打疫苗预防手足口病吗?

  适龄儿童( 6月龄-5岁)接种疫苗非常有必要,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但接种后仍有患病可能。由于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的疫苗,只能预防这个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打疫苗后,如果是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孩子仍然还会得病。但由于手足口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所致,打疫苗可以有效减少重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云南省疾控中心 ctzx)